APP下载

新时代家风建设的思想基础与实践路径探析

2021-04-13赵婵娟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家训家风家庭

赵婵娟

(吉林化工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吉林 132022)

家风,既是一个家庭精神风貌的展现,也是一个社会价值导向的缩影。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家庭都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细胞,是人们的心灵归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的今天,家庭作为社会个体成长的依托,社会发展稳定的基石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点,其重要作用仍无可取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家风建设同党、国家、民族发展的伟大事业相连,既深刻体现了社会性、实践性及普遍联系的哲学本性,又展现出为人的全面发展、为人民谋福祉的价值旨趣,为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家风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为遵循。

一、新时代家风建设的思想基础

(一) 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是新时代家风建设的文化基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的流淌,镌刻着中华民族独特的价值基因,深植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成为我们思想和行为的深层指引。“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1]家与国一体同构的文明发展路径,让“家”成为理解中国文化的密匙,形成了家本位、重伦理的文明基础,围绕家庭伦理建构起来的生活世界是中国人人生所有意义的象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家训文化,既蕴含着中国人修身、齐家之法,也包含着诸多治国、平天下之道。家训作者们立足家庭、放眼社会,突破家庭领域的局限,进入社会广阔的空间,把管理家庭与建设社会融为一体。正是基于对家与国统一认识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2]3任何文明的发展进步都不可能割断与其母体的亲缘关系,家文化亦是如此。要自觉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家训文化中汲取家文化的有益滋养,构筑起“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3]。“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2]10深入挖掘和阐释传统家训文化的思想要义和精神实质,凝练出经久不衰的道德规范,注重古今德之涵养培育的价值取向上的一致,在崇德、修德的价值引导上的契合[4],结合时代要求进行转化和发展,是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新时代的家风建设要扎根于传统文化深厚的土壤之中,秉承和吸纳传统家训文化的精髓,才能获得生存的根基和发展的动力。

(二) 马克思、恩格斯家庭观是新时代家风建设的理论基石

马克思和恩格斯终其一生的追求便是人类解放和社会进步,他们十分注重对资本主义家庭的研究,通过对资本主义家庭的深刻审视批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洞悉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矛盾。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古希腊时期的家庭思想以及卢梭、洛克、摩尔根、黑格尔等近代资产阶级的家庭思想和空想社会主义的家庭思想的基础上,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自然辩证法》《论离婚法草案》《资本论》《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反杜林论》等诸多著作中对婚姻家庭问题进行了科学、深刻地阐释。马克思、恩格斯将家庭置于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广阔背景中,从家庭的客观实在性出发,深刻分析家庭和社会的辩证统一关系,认为家庭是具有生育、经济、情感、文化传承等功能的统一体。从爱情这一源头突出家庭关系的纯洁性,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夫妻双方在缔结婚姻时的虚伪性,指出其婚姻家庭是家世利益、利害权衡的产物,而非个人真实意愿和情感的产物。“当事人双方的相互爱慕应当高于一切而成为婚姻基础的事情,在统治阶级的实践中是自古以来就没有的”[5]。马克思认为婚姻家庭应该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双方纯粹的爱情不应掺杂任何其他因素,尤其是物质因素。并强调夫妻双方共同的社会理想追求是家庭和谐进步的基础,义务不仅是爱情的保障,也是巩固和深化爱情的依托。马克思深刻指出生产力是家庭形态发展的决定力量,在公有制社会生产力发达基础上,妻子同样成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参与公共事业,真正的男女人格平等和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实现。马克思还将这种平等关系扩展到代际平等和人与自然的平等中。他还主张提高妇女地位,认为“每个了解一点历史的人也都知道,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6]这些基本观点为新时代家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石和思想基础。

(三) 红色家风文化是新时代家风建设的精神滋养

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恩格斯家庭观作为自己家庭建设的指导思想,并不断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共产党人特别是党的领袖群体针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时期出现的家庭问题与矛盾,将对理想信念的坚定追求和自身崇高的人格风范熔铸在家风建设中,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红色家风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共产党人红色家风的价值内核凸显着中国共产党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刻认知,彰显着对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和社会公权力所有者的深刻认同。共产党人将自己看作“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7],这种对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正确践行恰恰源于共产党人人民公仆的政治定位。共产党人正是基于对公与私的正确认知,对自身党性修养的不断锤炼,造就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红色家风文化。红色家风倡导坚守理想信念、爱民无私、修身齐家,凸显着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性和鲜明的党性和人民性。毛泽东严律己、严教子、严持家的家风坚守;周恩来为亲属和晚辈严立的决不谋私利的十条家规;朱德教育子女一心向党、艰苦奋斗,接好革命的班;罗荣桓告诫子女“决不能做八旗子弟”;夏明翰留给家人的明志诗激励幼女“承继吾志”;谢觉哉致儿子家书“我这个官是焦官”,谢家子女要靠真本事立足,不可借长辈权势等等。这些红色家风亮出共产党人的鲜明底色,折射出老一辈共产党人权为民用、利为民谋的价值取向,更折射出老一辈革命家坚强的党性和良好的修养,是新时代家风建设的精神滋养。

二、新时代家风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 新时代家风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一环

近年来“家风败坏”“失管失教”等关键词频繁出现在纪委对领导干部的查处案件通报中。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的关键一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8]。领导干部家风是群众认识和评价党的一个重要窗口,是社会风气的晴雨表,更是政治风气的延伸,是关系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环节。家族式腐败已经成为很多落马官员的共同特征,他们把亲情作为攻守同盟的利益共同体,把家庭作为权钱交易的名利所,漠视甚至放纵家人、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利用自己的职务权力敛财谋私,造成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腐化堕落现象。领导干部利用手中的公权力为家人谋私,严重扰乱社会公平正义,不仅破坏政治生态,更破坏了良好的社会风气和清朗的舆论环境。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生活作风和家风教化,不仅关系着个人的品行,彰显着党在群众中的形象,更影响着民众对社会的认知和行为选择,具有强大的示范功能。新时代领导干部家风建设应在社会发展中承担更重要的责任和角色,应做好普通群众的表率和样板。“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礼记·大学》)

(二) 新时代家风建设是濡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场域

当前社会主流价值观引领力还需不断提升。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呈现出新的变化。从社会思想层面看,正处在从传统向现代转型期的社会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已有的道德传统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社会基本的价值认同受到西方刻意价值渗透的威胁,信息化对权威话语和舆论导向的分化和弱化,以及多样化社会思潮的不断冲击等,使得精神失落和道德失范现象共存。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风气,构筑现代人的精神世界,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我们要大力弘扬家国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风家训教育是青年人真正认知并践行正确价值观的重要环节[9],家风建设不仅在家庭内部纵向规范和影响家庭成员的道德操守,也在家庭成员与社会成员横向交往中促进其价值取向的完善,塑造其道德人格。新时代,家风建设应成为濡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培育良好道德品行的重要场域。

(三) 新时代家风建设担负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重大课题。时代新人既要将自己的立志和信仰与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结合,忠诚站稳政治立场,又要将立德修身作为内在品质和基本素养,求真务实,成长为体力、学识、情绪、伦理、人格等各方面完善的人,以昂扬的奋斗精神担当新时代历史使命。时代新人的培育目标立足人的全面发展,体现着培育“人心—人格—人力”的整体教育理念,又积极回应中国社会发展新阶段、新矛盾对公民的素质要求,是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而任何单个社会个体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这所学校,“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10]好的家风建设能够为我们提供人性温情之滋养,家庭作为社会个体生命成长的起点,使父母成为孩子不可选择的天然教育者。2020年9月教育部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明确强调了家庭教育的法律责任,对家庭教育不当者国家可进行干预。家庭作为儿童抚养教育的首要责任主体,要“尊重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创设良好家庭环境,科学开展家庭教育”。每个家庭的历史演进、文化氛围、思维及生活方式、道德操守、审美情趣和性格特征等的不同都会形成独特的家庭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新时代家庭建设应该成为连接个人、社会与国家的重要纽结,呈现出独特的实践价值。重视家国意识、民族精神的培育,注重道德修养和人格养成,将规则意识、平等意识、生态意识、劳动意识、科学探究意识融入家庭教育中,父母“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2]19使每个家庭和每位父母成为时代新人培育的重要场所和坚实力量。

三、新时代家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优秀传统家训文化

传统家训文化蕴含着修身立德、教子齐家、睦亲处世、立业兴国的丰富内容,将传统社会的崇德要求和社会生活的伦理向度熔铸其中,将传统文化“仁义礼智信”的价值认同通过通俗易懂的家训文化予以表达和传承。它将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凝聚在家庭教化中,以渗透性的精神力量塑造中国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家风的内在推动力促使人们进行思想观念的改造和外部行为的规划,是中华民族特有的道德传承和人文价值的重要载体。新时代的家风建设既要包含现代性家庭文化建设的理论诉求,又要铺陈传统文化的中国底色,在传统与现代的互动中创造性展开。正如马克思所说,“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由于这个缘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变了的环境下继续从事所继承的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完全改变了的活动来变更旧的环境。”[11]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文化,需要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家训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12]传统家庭文化随着宗法社会和农耕文化衰落而不断消解,新时代重构“家”与“国”之间的良性互动,需要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论,挖掘和阐释传统家训文化永不褪色的核心要义,如“忠”这一道德理念在新时代仍然是我们应该承继的,但其要旨应指向忠于国、忠于民,体现在为国为民的责任担当。要不断将传统家训文化的精神实质进行挖掘和凝练,并丰富和拓展其内涵,使其与新时代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迸发出新的活力,才能使新时代家庭建设既具有中国人的文化内核,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使新时代的家风建设成为淳民风、化社风、沐党风、清政风的“先手棋”,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濡化器”,成为坚定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奠基石”。

(二) 继承和弘扬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家风

中国共产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精心培育并经后人传承的红色家风,是共产党人不断前行的重要精神动力。红色家风充分彰显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精神风骨、优良作风和信仰追求[13]。他们将革命理想和人生追求与家庭建设紧密结合,尤其突显了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家风建设对治国理政的重要意义。红色家风是革命先辈修身的试金石,是从政的体检所,更是党员干部人民观、权力观的直接展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14]我们要充分利用各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全面、深刻展现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家风故事,将物品、信函、遗址等实体性红色家风文化资源融入党员干部教育和学校教育中,通过现代影视和文艺作品等艺术性红色文化资源,深度展示红色家风。尤其要使广大党员干部这一关键少数深刻认识到党员干部家风对党风、政风、民风的示范引领作用,只有党员干部自身立德修身、信仰坚定、为政清廉,才能管好身边人。要将家风建设作为防御自身思想腐化,抵御外界诱惑,抗击隐蔽围猎的前沿防线。让子女的第一粒扣子在家庭最先扣好,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不得利用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去谋取私利。党员干部不光要成为道德建设的楷模,也要成为传承和弘扬红色家风的模范,倡导和建设崇德向善的家庭风气。

(三) 坚持道德建设和制度建设两手抓

家庭美德是国家美德发展之基,只有每个家庭都按照社会规范的道德要求修身、齐家,社会才会有坚实有力的治国、平天下的道德基础。《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强调指出要用“良好家教家风涵育道德品行”。在家庭建设中倡导孝道、感恩的良好品质,倡导爱国、公益的价值理念,“让美德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15]。此外学校层面在大、中、小学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家风教育的融入,健康向上校园文化的创建,关于家风的教育实践开展,社会层面社区文明建设中优良家风的融入,宣传层面新媒体对家国观念、和善道德观念的大力宣传等,都是新时代家庭美德建设的有力手段。诚然,道德的践行离不开法律的约束,“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道德才有可靠制度支撑”[16]。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离不开家法家规在家族内部的强制落实,新时代家庭建设亦可从制度和法律规范层面加以强化。2015年《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明确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2018年《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对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建设失职的党规党纪处分。这些制度的出台让我们看到了家庭建设中超越道德说教与谴责的外部强制力。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更是将树立优良家风写入家庭编,将法律规定落实和适用在处理婚姻家庭的事务及案例中。在被监护人致人损害、监护人改选、离婚及孩子抚养权确定、遗产分割及继承等家庭案件审理中进行优良家风及家庭美德树立和弘扬上的考量,体现出极强的操作性和法律强制力。只有不断夯实道德根基,健全法律和制度规范,才能让新时代家庭建设成为更多人关注和践行的要求。

(四) 发挥好女性在家风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强调:“要注重发挥妇女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17]翻开浩如烟海的家训著述,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帝王家族、名门显宦,还是义门家族、商界翘楚,或是庶族百姓、志士英烈的家风故事,都少不了女性的身影。女性不仅是家庭中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引领者,更是子女道德教化的形塑者,在家庭成员的价值取向及生活方式的选择上,居于主导地位。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中侧重对妇女的培训和帮扶,充分利用妇联、社区、多媒体等多种平台开展相关教育,立足新时代女性实际,切实解决妇女在家庭建设中面临的思想、心理和现实困难。全社会要形成重视家庭,尊重女性的良好氛围,肯定女性在社会公共事务中的价值的同时,对女性在家庭建设中的贡献同样予以认可。让广大妇女成为文明高尚生活的追求者,教子以义方的践行者,家庭安宁的守护者。使她们成为新时代家风建设的主力军,发挥好她们对家庭建设的压舱石作用。

优良家风既是一种道德力量,也是一种文化力量,只有千千万万的家庭形成优良家风建设的共识并积极践行,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家风力量。

猜你喜欢

家训家风家庭
勤劳节俭传家风
家庭“煮”夫
家风伴我成长
别样家风,别样精彩——教你轻轻松松写“家风”
恋练有词
家训伴我成长
家风
《朱子家训》(四)
《朱子家训》(二)
《朱子家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