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路径研究

2021-04-13陆艳琦冯松浩张晓霞王亚旭

关键词:药学院产教中医药

陆艳琦 冯松浩 张晓霞 王亚旭

一、引言

中医药文化是以中医药科学为基础,阐述关于人的生命健康和疾病理论形成发展的相关因素、基本规律和主要特点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1]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对于……发挥中医药原创优势、推动我国生命科学实现创新突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促进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2]高职院校是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之一,挖掘和传承中医药宝库中的精髓,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进一步丰富中医药文化教育,使中医药成为促进群众健康的文化自觉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3]

当前,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在高职院校存在诸多问题。其一,学生传统文化底蕴薄弱,知识储备不足,较难理解中医药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其二,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许多大学生对先进的数字化信息技术愿意接受且接受较快,对于传统中医药文化中的哲学观、治疗观等中医药核心文化缺乏足够兴趣,接受意识不强。其三,很多开设中医药专业的高职院校未能从氛围环境、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条件等方面注重中医药文化的渗透、熏陶,未能探索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限制了高职院校传承创新中医药文化功能的发挥。[4]鉴于此,课题组以产教融合为切入点,找寻产教融合与中医药传承创新的契合点,探索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路径,形成了“五位一体”的高职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模式。

二、产教融合与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内涵

(一)产教融合的内涵

产教融合是指职业院校根据所设专业与企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服务、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各自资源优势,相互补充而形成的一种深度合作模式。[5]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同承担着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任,企业充分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教育教学环节,有利于发挥协同育人功能,促进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有效对接。[6]充分发挥产教融合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增强参与主体的责任意识,为职业院校多路径培养人才奠定基础,亦有利于推进产教关系的深入协同发展,从而更好地实现共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技术技能创新水平、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目标。[7]

(二)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的内涵

中医药传统文化包含丰富的医学专业理论知识,蕴含着深刻的道德观念,形成了独特的价值理念,主要体现为“仁、和、精、诚”的核心价值,“以人为本” “医乃仁术” “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理念。[8]传承与创新中医药文化,要遵循中医药文化发展规律,形成中医药学的思维方式和认知。中医药文化传承既强调专业理论知识和传统中医药技能的传承,又强调对优秀的中医药人文精神、道德伦理、核心价值、哲学思想等的传承。中医药文化的创新需要不断挖掘传统理论知识的新内涵,并在实践中不断验证。

三、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路径探索与实践

围绕高职院校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药学院(以下简称“药学院”)立足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围绕产教融合“双主体、双平台、双导师”的内涵特征,通过共建课程体系、共营中医药文化氛围、共建实训孵化平台、共挖创新创业项目、共建双师型师资团队,形成了“五位一体”的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图1)

图1 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实践路径

(一)双主体:共建课程体系,共营中医药文化氛围

1.完善课程体系,共育中药人才

为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药学院与合作企业精准对接,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始终坚持推动专业建设紧跟社会、行业的发展步伐。药学院与合作企业共同打造“思政教育课程”“专业课程”“人文教育课程”“创新创业类课程”四大课程模块,完善中医药专业课程体系,着力培育和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专业素养、人文素养和创新素养。(图2)

图2 中医药专业课程体系

思政教育课程。解决好“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是这类课程的重点。药学院以思政教育为先导,着力提升中药专业学生的思政素养,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课程紧密相连,力求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实现专业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

专业课程。专业能力是传承与创新中医药文化的基础。药学院着力完善中药专业课程内容,建设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鉴定学、实用中药等专业核心课程的校内开放课程,丰富网络学习资源;注重实践教学,加强中药专业相关配套实验室的建设;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提高中药专业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全力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人文教育课程。人文素养是传承与创新中医药文化的重要保障。药学院开设有通识类和专业类的中医药人文课程,通识类课程如中医名家故事、中医药经典传诵、中医养生保健、中药食疗等,采用公共选修课的方式供全校学生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医药文化,提升其人文素养。

创新创业课程和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这类课程注重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

2.校企中医药文化融合,共营特色中医药文化氛围

药学院积极与企业合作搭建校企文化融合平台,将企业中医药文化与校园的核心文化价值有机融合,培养学生对企业中医药文化与职业的认同感,营造具有职业院校发展特色的中医药校园文化氛围。药学院与相关企业联合编写企业中医药文化知识手册;开发具有显著地方特色的省域中医药文化资源教材;与企业共建中医药文化长廊,打开“中医药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的新局面。此外,在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的过程中,药学院注重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例如,由学生积极参与建立校园药用植物二维码资源库,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可及时获取药用植物的相关信息。再如,指导学生通过多媒体平台定期发布中医药文化知识等。

(二)双平台:共建实训孵化平台,共挖创新创业项目

1.共建实训孵化平台,打造“第二课堂”

药学院与医药企业合力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平台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平台。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平台,充分挖掘校企资源,建立起传承创新的“第二课堂”。以第二课堂为载体,校企双方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充分将中医药文化概念、产品、行业准则等融入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实训基地学习、参与生产和经营,潜移默化地完成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任务。

加强校企合作,将第二课堂打造成“一体多用”的多场景使用平台,在实训基地开展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社团活动。其一,将课堂教学搬进基地,在实景状态下完成中药学、中药炮制学等课程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就业岗位的真实情景中真切理解中医药文化内涵。其二,以中药传统技能传承为目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例如,举办春夏香囊节、秋冬膏方节等活动,让学生在生产实践中了解中医药养生文化、“治未病”理论,学习中药传统制剂(丸、散、膏、丹)的制备工艺。其三,依托基地学生自主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例如,建立中医药志愿者服务站、药膳社等学生社团,发挥学生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其四,依据校企共建考核办法,完善多元化评价体系。通过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校企共评学生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社团活动中的表现,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传承与创新能力。

2.共挖创新创业项目

校企双方依托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平台组建中医药创新团队,进行创新项目合作,将专业教师的科研文化成果与企业技术精准对接。例如,校企双方发挥各自技术优势,利用AR技术开发中药炮制课的实操虚拟仿真软件,将传统与现代、科技与人文、传承与创新完美结合,形成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新模式。

(三)双导师:共创多样传承方式,共建双师型师资团队

1.共创多样传承方式

药学院坚持遵循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规律,在借鉴传统师承制和现代学院制的基础上,创新中医药文化传承方式,建立起师承制、企业导师制和现代学徒制有机结合的传承方式。在学徒制班,由学校专任教师开展基础理论教学,企业导师以企业案例和情景教学法为主导将理论知识和传统技能具体化、生动化、直观化。企业导师直接对接学生,“一对多、一对一、多对一”地指导实践、及时互动,有利于解决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

2.共建双师型师资团队

教师在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中起主导作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企业兼职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中拥有独特优势,因此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需要行业、企业的全面深度参与。药学院充分发挥职业院校与企业各自的人才优势,实现人力资源共享。一方面,鼓励在职教师深入企业、医院、科研院所等单位挂职锻炼,努力培养和提升教师的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聘请企业专家、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担任学校兼职教师,有效改善学校的师资结构,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建立校企联合机制,重视培养骨干人才和青年教师人才队伍,组织教师参加国家职业技能培训,为其提供专业深造机会;开展青年教师技能大赛、新进教师教学管理培训;组织教师到中医药实训基地进行实地教学等,进而全面培养教师传承和创新中医药文化的能力,形成中医药特色鲜明、结构合理、专业突出的师资队伍。

四、结语

产教融合是培养中医药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为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模式。在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路径研究,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中医药文化涵养、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探索形成的共建课程体系、共营校园文化氛围、共建实训孵化平台、共挖创新创业项目、共建双师型师资团队“五位一体”的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使中医药文化在传承中焕发新的活力,初步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但也存在诸多不足,需要在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

猜你喜欢

药学院产教中医药
兰州大学药学院简介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HSCCC-ELSD法分离纯化青葙子中的皂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