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物联网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的开发与应用
2021-04-13张磊
【摘要】当前,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的中职学校都开设了物联网相关的课程。但该门课程属于新兴学科,没有统一的教学标准和体系,也缺乏相应的课程教学设计。为更好的促进该门课程的教学,本文对该门课程的教学设计做了简要的开发与应用论述。
【关键词】物联网 教学设计 开发
【中图分类号】G712;TP391.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4-0155-02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所谓的物联网,其真实的含义是以互联网作为依托,将所有的事物进行互联,可以说,物联网是互联网的终极业态。众所周知,物联网的概念是在2005年被广泛传播开来的,但实际上,早在1998年,英国的工程师Kevin Ashton就首次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在当时的社会发展背景下,互联网的建设才初具规模,因此,这种更高层次的“未来技术”还不具备广泛发展的条件。2009年,无锡成立了物联网研究中心,标志着我国对物联网的应用由研究阶段进入了实践阶段,中国的物联网之路正式开启。经过近10年的发展,物联网的应用已经渗入社会各行各业,尤其是5G网络技术的突破,更是将我国的物联网行业推上了行业发展舞台的中央,物联网行业成为新兴行业的龙头,未来的发展形势一片大好。
随着教育制度的全新改革,在“双轨”并行的大背景下,大批量的学生将从普通高中的课堂脱离,进入到中职学校,走另一条道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中职教育所承担的教育责任急剧加大,教育地位较之以往有所提升。在国民教育体系中,中职教育的主要职责,是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培养、输送大量的專业技术型人才,基于此,人才的社会适应性是中职教育的首要教学目标。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整个社会行业的变革,物联网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为进一步推进物联网的建设,促进就业率的提升,中职学校开设物联网相关的课程有着必要性。物联网相关课程有着很强的实践性,教学的过程也区别于传统,因此,要想达成《物联网技术》的教学目标,课程的教学设计开发和应用就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二、《物联网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的原则
(一)统筹理论实践原则
《物联网技术》是一门实操性较强的课程,课程教学目标的关键在于应用。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之后,不仅要对物联网的概念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对物联网的体系也要形成一个整体的认知,这是实践应用的基础。在理论的基础上,课程的教学设计应该更加偏重于实践。从智能家居开始,课程的设计就该有重点的进入理论结合实践,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阶段。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统筹好理论与实践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该门课程教学的基调。规划好了教学的侧重点,制定好了合理的教学计划,才能够确保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激活学习主体原则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中职学校教育当中同样适用。《物联网技术》的教学是实践性教学,相较于纯理论的教学,学生更容易倾向于实践性的教学,这不单是课程内涵的作用,还是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驱动。《物联网技术》有着这样的“先天优势”,在激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方面就有着根本的发力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一旦激活,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就达成了一半。有了主动性的加持,课程的教学就会形成良好的双向互动,教学的开展与应用就会更加科学合理。
(三)注重能力本位原则
能力教育,本身就是中职教育的核心,中职学生不同于普通高中学生的关键,就是能力方向的差异。在现阶段的教育统筹当中,普通高中学生更加注重的是学习研究的能力,而职业院校的学生更加偏重的是实践操作的能力。《物联网技术》在进行课程的设计时,就要尊重学生的能力特点,不要过多的拘泥于传统的书本教育,而是要以学生的能力类型为基础,在这之上开展相应的教学任务。结合物联网的建设与发展,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生能够找到物联网行业的技术关核心所在,通过对关键核心的掌握,提升实践应用的能力。
(四)建立职业导向原则
中职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推进就业,因此,当普通高中学生还在学习教育统筹的理论课程之时,中职教育的学生就已经在为进入职场做准备了。教育目标的差异不单体现在学科设置上,在教学的课程设计中也要有相应的侧重。《物联网技术》的教学,要结合当前物联网应用的现状来开展。网络技术的迭代是十分迅猛的,物联网技术发展多年,许多曾经的技术早已成为“过去式”,对于这些旧的、落后的知识,在教学时就无需再过多地关注,而是应该把有限的教学时间分配在最新技术的掌握当中。中职学生的学习目标就是就业,因此,教学要向职业规划倾斜,市场上需要什么,学校就培养什么。
三、《物联网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的开发
(一)确立教学目标
中职学校物联网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在于理论的研究升级,也不在于技术的创新创造,而在于现有问题的熟练解决。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物联网在不同场景应用当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再结合其他的网络技术课程,将学生打造为拥有专业技术的物联网应用型技术人才。
(二)了解学生情况
要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对教学主体的了解至关重要。在义务教育阶段,是没有职业课程设置的,因此,中职学生在进入新的教学阶段后,需要有一个适应和过度的时期。职业教育的模式与义务教育的模式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如何帮助学生尽快的适应全新的教学模式,适合职业发展的需要,是每一位中职教师需要研究和思考的。
(三)分析学习内容
对学习内容的分析,就是对教学过程的塑造。在物联网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学习哪些知识,哪些知识该学习到什么样的程度,哪些课程是需要实践操作的,都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规划,形成一个教学的大纲或体系。有了教学内容的指导,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就有参照的依据,教学活动就能够有序进行。
(四)制定教学策略
确定了教学目标,了解了学生情况,敲定了教学内容,就到了最关键的教学策略制定。教学策略需要包含教学的主要内容,学生的学习目标,每一内容所需的学习课时,以此形成逻辑结构清晰的教学体系。拥有完整的教学策略,就能够对《物联网技术》的教学提供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的依据,以教学策略为依据,就可以丰富教学的方式方法。
(五)设计教学评价
教学活动的效果,需要由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来鉴定。教学评价既是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考核,更加重要的是,通过教学评价,还能够及时发现教学设计当中存在的不足。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通过教学评价的建立,有助于推动中职学校物联网方面教学的进步。
四、《物联网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的应用
(一)理论教学阶段
物联网理论知识的教学和体系结构的掌握,是物联网教学的基础,在这一阶段,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系统的了解物联网的相关概念,了解物联网目前在国内及国外发展的现状,并根据这些知识,收集、整理、归纳出物联网的应用结构体系。这一教学目标的设定,除了让学生对物联网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外,还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提升了学生对于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这一阶段的课程务必保证少而精,既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不至于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消极学习,因此,课时的分配为4个课时是比较合理的。
(二)实践教学阶段
物联网应用范围较广,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实践教学是《物联网技术》课程教学的关键。智能家居、智能电网、智慧医疗、智能安防、智能交通、智能农业、智慧物流的教学设计,都可以遵循一致的原则,即理论结合实践。在教学目标方面,也有着高度的一致性。首先都是概念的掌握。智慧和智能虽然只一字之差,但含义却相差甚远,智能更多的是一种被动执行,而智慧是一种主动的参与,要分清二者的区别,才能够准确地掌握物联网应用的范围。在实践方面,课堂教学更多的是一种能力的实践。中职学校不是职场,没有与实践操作相匹配的资源,且物联网应用范围极广,学校即使有部分的实践资源,也达不到全部覆盖。因此,课堂的实践,更多的是对相关知识的收集、整理、归纳和总结。通过实践,让学生能够全面的了解物联网在这些方面的应用情况,掌握相关的应用技术,提升理论操作的水平,以便在实践操作时能够更好的指导实践,加深印象。此外,通过课堂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从信息中构建物联网应用体系,这是一种思维模式的锻炼,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除课堂教学实践外,学校也应该加强对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可以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多给予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通过实践锻炼,将所学的知识技能掌握的更加牢靠,在物联网应用的实际过程中,有着更强的能力。
五、结语
《物联网技术》的课程教学设计开发与应用,是当下中职学校建设发展的重点内容,为适应现代化的社会发展,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必须与时俱进,在物联网高速发展的时期,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物联网专业技术人才,助推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燕.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建设探索[J].福建电脑,2017,33(10):159-160.
[2]张翠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19):15-16.
[3]韩洁琼,刘志煌.《物聯网技术及应用》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13):185-186.
作者简介:
张磊(1987年8月-),男,汉族,山东聊城人,本科学历,初级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