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班建构游戏的指导策略
2021-04-13徐丽
徐丽
【摘要】对幼儿来说,玩是他们的天性和工作,建构游戏一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具备正确、科学的幼儿游戏理论,为孩子们提供针对性较强的指导,更好地提升和增强年龄段不同的孩子们的空间思维能力、认知水平以及动手操作能力,拓展他们的创造力以及想象力,培育优良的生活习惯,促进他们的动作技能,强化他们与他人进行团队合作的能力以及意识,为幼儿未来的全面发展以及素质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结合建构主义思想,论述了小班幼儿建构游戏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建构主义 建构游戏 游戏 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4-0147-02
笔者规划了三个不同的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导入活动,创设的情景是小红给小朋友们打电话去她家做客。笔者通过播放视频,向小朋友们展示了“小红的家和摆放整齐的鞋柜”,让他们体验到非常干净整齐的熟悉的情境。然后通过展示情景化的情境,让他们注意观察小红家的这个鞋柜,引导他们认识到鞋子是成对成双的,而且还给出了特征不同的多种鞋子图片,引导他们细心地观察各双鞋子的具体特征,为后续将鞋子配对奠定相应的经验和知识。
第二个环节是幼儿对鞋子配对的探索以及操作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幼儿匹配款式和颜色均不同的鞋子。为了更好地调动幼儿探索的积极性,还设计了鞋子被弄乱的特殊情境,为后面探索和操作鞋子配对做铺垫。笔者在本环节设计了三个难度不断增大的操作游戏:
第一个游戏是幼儿们非常熟悉的“找朋友”,首先播放《找朋友》歌曲,然后让幼儿们为这些弄乱的单只鞋子寻找到特征相同的朋友,让他们巩固第一个环节的相关经验和知识,还设计了“鞋子跳舞的精彩动画及快乐的笑声”,这样能够让他们在操作正确后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强化幼儿的自信心,稳步地增强幼儿积极探索、持续操作的兴趣。
第二个游戏是协助明明纠正错误。让幼儿找到鞋柜中出现了显著的配对错误的鞋子,在这个鞋柜中还给出了款式、颜色或者花纹都不一样的一双鞋子,要求广大幼儿仔细观察以及区分,然后开展准确的操作,强化游戏活动的趣味性。
第三个游戏是“送鞋宝宝回家”。要求他们从多双散放在一起的多双鞋子中,找到相同的一双双鞋子,将它们整齐地放到鞋柜中。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游戏的难度,为了更好地增强游戏的趣味性,还设计了带着笑脸的一双鞋子宝宝,非常感谢小朋友们的热心帮助。也很好地呼应了之前的情境创设,使广大幼儿始终在独特的情境游戏中探索、操作以及学习。
第三个环节是不同幼儿间进行相应的实物图片相互配对,深化了幼儿关于鞋子的各种特征的认识。各个幼儿都拿着一只鞋,在《找朋友》的美妙音乐声中寻找其他小朋友手中的另一只相同的鞋子。这样一来,能够让他们在动听的音乐声中进行快乐的生生互动。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培养幼儿良好的收纳与整理的习惯,小班幼儿建构水平较低,处于平行游戏阶段,他们的游戏往往需要一定的情境性,利用上述情境给幼儿塑造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引导幼儿学会按需取物并学会分类归位,下面笔者将从建构主义思想谈一谈指导小班幼儿建构游戏的几点做法:
(1)社会性交往的培养。同伴交往是孩子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与同伴的交流与交往过程中,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调节自己和同伴的关系。例如,自己商量搭建主题、遇到问题相互分工与合作等等,小班幼儿在建构游戏中他们往往都是被动的,因此在搭建过程中需要老师积极介入引导,以同伴的身份帮助幼儿掌握搭建技巧。让孩子以自己的經验和知识为基础,不断地融合和深化自己对同伴的认知,进一步指导他们的沟通与交流。如果教师发现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和同伴进行友好交往,合作开展游戏,要第一时间肯定和鼓励和肯定,这样也能够激励其他小朋友积极地和同伴和谐相处,共同开展游戏。教师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保持以平等的态度,增强和孩子之间的亲密感,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在互动中重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关注孩子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和矛盾,和他们共同开展游戏活动。
(2)要立足于广大幼儿的年龄特征以及行为特点,立足于建构主义理论,注重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创设多元化的游戏环境。投放转换性较强的多种游戏材料,为他们发挥创造力以及想象力创设较大空间。既可以通过平行游戏来取代传统的说教,让幼儿学习、观察以及模仿、学习,也可以尊重幼儿的观察和模仿,打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积极氛围,引发幼儿立足于生活中积累起来的多种经历和经验,调动他们在游戏操作过程中的兴趣,从而达到初步创造的目标。比如在原有造型中的辅助部分进行添枝加叶的改造,让幼儿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通过简单问题来提升和启发他们,让他们提出不同于常规性的诸多玩法。
(3)培养他们的游戏自主性。小班幼儿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游戏的自主性,然而不够稳定,亟需教师对其进行培养和积极引导。小班幼儿主要开展平行游戏,教师应该为他们提供不同的游戏材料和游戏内容,让他们独立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内容、材料以及玩伴。教师也应该关注幼儿的游戏兴趣、要求以及原来的游戏水平和将要实现的教育目标,对游戏方案及时进行调整,使游戏活动能够长时间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4)小班幼儿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自主性。绝大多数幼儿可以单独地选取喜欢的材料以及区域,大部分发起活动都是自愿自发,无需教师过度控制或者指导。在活动过程中能够初步独立地支配以及决定相关行为以及活动能力,能够根据自身意愿来安排活动时间,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方式操作。在建构主义理念的指导下,学生如果无法凭借自身的知识和经验,或者是和同伴沟通之后,也无法理解新内容、新材料,或者无法处理好存在着相应操作难度的内容或者事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相应的提升或者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相关任务。
(5)针对小班幼儿在建构游戏活动的过程中非常被动的情况下,作为教师,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适当的创设情境去调动幼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维果茨基是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他高度关注游戏活动的社会性实质,认为游戏拥有一定程度的社会性,而且还提出了“从一开始就要假装游戏是一种社会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创设良好的环境,有助于幼儿在建构游戏进行交往,从无意识交流转变成有意识的交往和沟通。此外也应该指引幼儿向其他小朋友讲解自我的发现以及活动经验。在此过程中,也可以提供使广大幼儿共同感兴趣的,能够开展合作的玩具,使得广大幼儿在合作游戏的过程中交流和互动。按照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确定相应的知识目标,根据本身情况,促进以及指导学生来建构新知识和新游戏,通过诸多方式建立与知识有关的过程以及意义,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在彼此协作以及合作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而且能够在真实的、复杂的情境中开展教学 。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既有知识和经验,在此基础上建构新的学习内容和意义,解决游戏动过程的相关问题,从而推动他们顺利地开展游戏以及进行交往。
例如,在搭桥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在准备好之后开始搭建桥梁,但是出现了因为距离太远,总是衔接不上的问题,于是将两个圆柱推一推,三根长方形积木铺成了桥面,第一组宽面桥段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然而在后续的搭建过程中桥体出现了歪歪扭扭的现象,且最终坍塌了。
于是笔者从建构主义的观点出发,“游戏要有一定的情境,建构主义主张学习的情境性,不同的情境,就有不同性质的主客体相互作用。游戏也是有一定的情境的,不同情境,所获的经验也不同”。以及“游戏是主动的,幼儿是游戏的主题”。承认学习者的主动性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共有特点。在游戏活动中游戏者也是充满主动性的。游戏不是教师带着孩子在玩,而是孩子在主动地活动。让幼儿们在复杂情境和真实情境中进行学习和观察。于是孩子们找到了问题的原因。笔者也意识到桥式建筑是一种挑战,孩子们在操作过程中找准每个桥墩之间的距离是搭桥的难点,这对于搭桥至关重要。小班幼儿由于动作发展水平、手眼协调、空间知觉还不够稳定,容易出现桥体坍塌的问题,需要教师助于一臂之力。在必要时教师应该把学习者旧有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关注学生的心理结构和信念基础。其次,教学是知识的转换和处理,通过教与学的互动、学习者共同体之间的交互学习以建构完整的知识经验。
所以在笔者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明确的知识目标,指导和促进幼儿按自己的情况对新知识进行建构活动,最后用多种方式建构起关于知识的意义的过程。这样一来,当孩子们第一次找准桥墩位置时,我就在桥墩下面粘贴上和圆柱体一样大小的圆形即时帖和半圆形图样,帮助孩子找准桥墩的距离,降低了搭桥的难度。我的环境支持策略,如同成为打开孩子搭桥的一把金钥匙。不到15分钟桥墩、桥梁和桥面一气呵成。
笔者不但提供了有效的指导,而且很好地引领孩子们搭建了更多的桥梁。孩子们高興地拉着我的手说:“老师我们会搭桥了,快来看看吧。”海涛告诉我:“老师,我们搭的桥有下坡了,汽车掉不下去了。”
看到孩子们高兴的样子,我笑了。桥体稳定性的问题解决了,他们对搭桥更加感兴趣了,桥面加宽了,桥体稳固了,桥身变长了,桥面上出现了护栏、隔离带,搭一座桥不满足,又搭第二座……
参考文献:
[1]朱晓玲.谈幼儿园建构游戏中教师的适度介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196.
[2]邢琳骏.浅析如何在建构游戏中发展小班幼儿的想象力[J].才智,2018(19):5.
[3]宋妍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谈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品牌(下半月),2014(10):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