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经济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研究
2021-04-13马宇王强
马宇 王强
【摘要】本文对应用经济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培养应用经济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是学习模式转型的需要;是应用经济学学科属性的需要;是培养应用经济学研究生独立工作能力的需要。提升创新能力的培养机制包括:第一,提高导师的创新意识,更好地指导学生创新。第二,从企业兼职、专业交叉等角度完善导师队伍结构。第三,指导研究生及早进入课题研究。第四,带领研究生参加社会调研。第五,加强研究生毕业论文创新性要求。第六,打造创新导向的研究生群体文化。
【关键词】应用经济学 研究生培养 创新
【基金项目】本文获山东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科研创新能力导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机制研究”(SDYJG19195)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3;F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4-0091-02
一、绪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际经济交往不断密切,应用经济学已经在我国获得广泛应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应用经济学研究生也不断走上工作岗位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近年来研究生培养规模的扩大,研究生培养质量堪忧,为了更好地培养出优秀的研究生,我们需要研究如何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而培养科研创新能力是提升应用经济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已有研究很少从单一学科的角度对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进行研究,本文将专门针对应用经济学专业探究如何提升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应该建立怎样的培养机制。
在了解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内涵和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如何提升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众多学者基于影响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客观因素、主观因素,采用案例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周丹等(2015)以浙江省部分高校研究生为样本的实证研究发现:研究生嵌入在以校外学术会议(论坛)、专家(学者)、虚拟学术交流圈组成的学术网络的程度越深,越容易提升其科研创新能力;研究生嵌入在以企业、行业协会、政府相关部门、第三方机构构成的实践网络的程度与其科研创新能力呈倒 U 型关系。彭淼等(2015)通过分析研究生常规科研创新平台建设的形式,探讨以科技帮扶为载体的研究生创新平台建设的内容及途径,并从注重教师队伍建设、“产、学、研”结合、学生自主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对策,从而达到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张倩苇等(2017)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研究生科研能力亟需提升,尤其是创新能力。落实研究生教育培养政策、创新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的培养模式、建立研究生科研创新的激励机制、利用网络环境开展在线科研能力教育是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的主要途径。
二、培养应用经济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第一,是应用经济学研究生学习模式转型的需要。应用经济学专业本科生的学习基本上是以学习课本上的基本知識和原理为主,最多用这些原理来解释现实经济问题和经济政策,而到研究生阶段则要求不但能将所学专业理论应用于实际,而且要能提出问题并创新性地解决问题,能从全新的视角看待和解释经济现象和经济政策。与本科生阶段相比,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模式出现转型,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应用经济学研究生阶段最显著的特征,如果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生培养就是失败的。只有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他们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终拿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因此,培养应用经济学研究生创新能力是研究生阶段学生学习模式转型的需要。
第二,是应用经济学学科属性的必然要求。应用经济学是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应用于现实,发现并分析经济学问题,提出经济政策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这种学科属性要求研究生阶段必须培养创新能力。现实经济情况千变万化,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的经济问题差别巨大,并没有完全重复出现的经济问题,而且作为社会复杂系统的一部分,参与经济活动的个体具有主观能动性,会对经济政策和经济环境做出不同的反应,因此经济活动和经济问题是复杂多变的,不能完全参考历史经验来解决现实问题,非常需要相关人员用全面的视角看待问题,用创新的方法分析问题,用创新的手段解决问题。应用经济学研究生作为未来从事经济工作的重要后备力量,在学习阶段必须着重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思维,为将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是培养应用经济学研究生独立工作能力的需要。与本科生阶段相比较,研究生阶段主要是培养研究生问题意识、创新能力、解决方案设计、克服困难意志的重要时期。在本科生阶段学生无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创新性地解决问题,学生只需要将课本知识复制,完成相关考试毕业即可,而研究生阶段则是更高层次的学习,需要培养并最终能达到一个能独立工作的水平,即遇到新问题能有效地、创新性地解决问题,在此之前没有人给出一个可以参考和模仿的解决方案,因此,只有培养并提高了应用经济学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才能使得学生最终具备独立工作的能力,从而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三、建立应用经济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
第一,提高导师的创新意识,更好地指导学生创新。应用经济学研究生导师需要有较好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有些导师忽视了自身创新水平的提高,尤其在应用经济领域的导师面临的实际问题日新月异,新问题新方法层出不穷,因此亟待通过交流和学习提高导师的创新水平。因此,应用经济学专业导师也应该不断学习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另外,导师在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地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提升他们的创新水平,让创新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论文写作、学术讨论等各个环节,让学生逐步树立起创新意识,培养出创新能力。
第二,从企业兼职、专业交叉等角度完善导师队伍结构。目前我国应用经济学领域的研究生导师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从书本到书本,缺少实践经验和不同领域的工作经验,因此需要从企业兼职、专业交叉等角度完善导师队伍结构。首先,派现有导师到企业、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挂职,从事实践工作,增加行业工作经验,增长导师的认知和见识;其次,聘用更多企业高管和专家担任兼职研究生导师,在行业实践方面给予具体指导,进行授课或讲座;再次,更多聘任有两个以上专业领域工作经验的导师指导研究生,从而使学生可以获得更广泛的认知;最后,聘请国外大学经济学相关专业教授作为研究生的第二导师,在条件许可的时候让研究生出国进修,并密切联系和交流。
第三,指导研究生及早进入课题研究。应用经济学研究生的学制一般都是三年,第一年上课,第二年开始进入研究项目,这样造成研究生参与研究项目的时间较晚,实际参与研究的时间不足,因此,研究生应该在入学或确定被录取之后就在导师指导下进入科研项目,进行必要的知识储备,建立良好的科研创新意识。及早進入科研项目对研究生来说可以保持充足的时间参与项目研究,饱满地完成科研工作量,提高科研创新水平。
第四,带领研究生参加社会调研。应用经济学研究生阶段的学习,除了做好课堂学习、参与导师科研项目、撰写论文之外,还应该进行深入的社会调查研究。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具有社会学复杂多变和不可完全重复的特征,到实际部门调查研究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应用经济学领域学习的一个必要步骤。参与到实际部门调研会使学生思考问题更贴近现实,能够从更客观的视角看待经济问题,从而使其从事的研究更加接地气。因此,应该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参加各类社会调查研究,增强学生的研究能力。
第五,加强研究生毕业论文创新性要求。毕业论文撰写是研究生阶段学生需要完成的最重要任务,虽然近年来我国教育管理部门已经屡次发出严把论文质量关的要求,但是现实中研究生毕业论文的水平还是有待提高,尤其是在毕业论文的创新性方面还很不够。撰写毕业论文是研究生学习的重要内容,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毕业论文必须具有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创新性,否则只是重复或模仿前人的成果,无法达到规定的要求。加强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创新性,需要管理部门对研究生论文创新方面做出较为可行的规定,强化对论文创新的管理,让每篇毕业论文都具有自身的价值。
第六,打造创新导向的研究生群体文化。在加强导师创新意识及强化毕业论文创新要求的基础上,需要有意识地打造创新导向的研究生群体文化,使得创新性论文发表、创新性观点的提出及新方法的应用等都能够成为研究生群体成员羡慕的东西,建立一种创新导向的文化,使得创新成为每个研究生的目标,让研究生每天生活在创新的文化氛围中。在这种文化氛围下,研究生都会努力创新,相互讨论和碰撞,会酝酿出创新的思想,最终提供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李芳.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1(20).
[2]李健.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营销,2018(8).
[4]吕炜.应用经济学学科发展的回顾、展望与思考[J].大学与学科,2021,2(2).
[5]吴肖林.技术应用型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南方刊论,2017(1).
[6]叶菲,马国焘,金青林.财经类高校学科组织模式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5).
[8]周成圆.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应用经济学改革模式研究[J]. 当代经济,2016(18).
作者简介:
马宇(1970年-),男,内蒙古乌兰浩特人,山东工商学院金融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与国际金融。
王强(1986年-),男,山东菏泽人,讲师,研究方向:社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