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探究

2021-04-13赵社教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应用策略小学数学

赵社教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更新,教学的总体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其中,情境教学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方式,有利于改变过去抽象单调的教学形式,将数学知识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本文对情境教学法运用的意义与原则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构建小学数学情境的策略,以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推动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  情境教学法  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9-0135-02

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小学数学教师开始探索情境教学法的运用方式,并作出了大量的教学实践。情境教学法指的是教师从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出发,创设出特殊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知识与情感层面的发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小学数学课程知识的抽象性较强,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将其置入到具象化的情境中,使学生更加快速透彻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兴趣,提高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一、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激发学生数学兴趣

在小学时期,学生在认知上以形象化的思维方式为主,这与数学知识抽象性、逻辑性的特质形成了一定的矛盾。因此,面对数学知识,很多小学生会感到理解困难,以至于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受到了影响。兴趣是小学生参与学习的首要因素,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让数学教学过程更富有趣味性和灵活性,引导学生以积极自主的态度加入到数学课堂活动中来,并引导学生在接近实际的具体情境中理解和运用知识,使其体会到数学学科的意义与乐趣。

(二)培養学生思维意识

良好的思维意识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前提,小学生正处于打基础的阶段,因此,教师不仅要让其掌握教材中的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将数学知识点与小学生的认知经验联系起来,促进其数学思维意识的发展,帮助他们将分散的知识点连接起来,在脑海中逐渐建立起立体化的数学知识体系,继而使学生从整体的层面掌握数学知识,实现数学知识的顺利建构。

(三)锻炼学生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课程不能仅以理论的形式开展,还要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才能真正体现出数学知识的价值,培育出具有应用意识和能力人才。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偏向于理论内容的讲解,对学生实践应用素养的培养不够重视,以至于“高分低能”的现象比较严重,很多学生虽然掌握了数学理论知识,但无法将其灵活地运用到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去。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去,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发现、理解各种数学原理、概念、公式等,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深刻地掌握应用的方法。

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任何教学方法的运用,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加高效、高质地学习,达成教学目标。在运用情境教学法的时候,教师要明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具体目标,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来设计情境的形式、内容与实施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情境设计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教学目标对每节课应当完成的任务作出了明确要求,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既要使其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要能够帮助师生完成课题任务。同时,教师还要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当作情境教学的重要目的,引导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地思考探索,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发展作为情境教学的最终目标。

(二)适用性原则

首先,情境教学法应当立足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来运用,情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探索的过程,所以情境教学的素材必须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理解水平,将教学情境保持在学生可理解的范围内。其次,情境内容应当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如果教学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去甚远,会让学生产生陌生感、模糊感,难以清晰地理解情境内容以及其中的数学知识。最后,情境教学还要针对具体的数学知识来开展。情境教学法对于课堂教学效果有着显著的提升效果,但也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下都适用,教师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选择是否运用情境教学法,以及创设什么样的情境。

(三)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是情境教学法的主要优势之一,相比于传统的讲授法,情境教学更加生动灵活,能够给予学生直观的视听体验,形成良好的情感氛围,改变过去枯燥的教学过程,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因此,教师选用的情境教学素材应当形象有趣,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在创设形式上要新奇独特,语言应当简练明了,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情境的探索欲。

(四)探究性原则

探究性原则指的是教师创设出来的教学情境应当具有一定的难度,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如果教学情境过于浅显,缺乏探究的意义,就难以发挥情境教学的优势,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自主思考、讨论和操作,学生通过自己探究而得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具有探究性的情境,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设计出来的情境要能够引发学生的探索动力,具有启发性,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同时,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弱,教师要为他们留出充裕的探究时间,照顾到学生的学习进度。

三、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构建故事情境,带领学生走进课堂

听故事是深受小学生喜爱的活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根据数学知识来编写一些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走进故事的世界中,提升他们思维的活跃度。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语言的方式描述故事,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方式,形成更加直观的故事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其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思考数学问题。

例如在教学《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利用课件播放一些卡通图片,创设出一个故事情境:小兔过生日,邀请很多小动物来参加自己的生日宴,小猫送来了6根胡萝卜,小狗送来了3棵白菜,小猴送来了5个苹果,小羊什么都没带,还吃了2根胡萝卜和一棵白菜,大家帮小兔算一算,一共收到了多少礼物?最后剩下了多少礼物呢?教师将数学问题置入到故事情形当中,可以在课堂上营造活跃的氛围,使学生形成解答问题的动力。相比于枯燥的算式解答,故事情境可以让数学学习更加有趣,让他们积极地思考和计算问题的答案,可以使其在愉悦轻快的教学环境当中,理解学习数学知识。

(二)构建生活情境,深化学生参与体验

在小学阶段,数学课程中的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也要体现这一学科的生活性,尽可能地构建出符合学生生活认知的情境,让学生看到数学知识的现实应用价值,从自己熟悉的场景出发,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形成积极的参与态度和深刻的学习体验。

以《位置》一课的教学为例,很多小学生的方向感比较差,如果教师运用抽象的语言进行讲授,学生会感到比较茫然,无法有效地掌握方向的辨别方法。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出一张学校的地图,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校门、教学楼、图书馆、操场等场所的位置,使学生在这一熟悉的场景中,学习了解关于位置的内容,结合具体的场所来记忆方位,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的方向感。然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张自己家到学校的路线图,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还可以使其在绘制的过程,进一步增强对于位置知识的掌握。

(三)构建合作情境,培养协作学习意识

在当前教学中,小组合作得到了较广的应用,是新课改倡导的教学方法。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比较薄弱,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点问题,导致自主学习效率的下降,甚至会影响他们对于数学学科的兴趣。对此,教师可以创设出合作性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以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有利于将学生的智慧整合起来,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同时,通过合作性的情境学习,能够为学生创设交流互动的平台,促使他们通过讨论互助,形成活跃的学习气氛,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学习活动的兴趣,发挥学生之间的带动作用,使学生积极地加入到学习活动中来,为更好地完成小组任务而努力。

例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的时候,小学生在理解立体图形的时候会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可创设出特定的合作情境,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开展学习,利用废弃纸盒自主制作圆柱体,探究求圆柱体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同时,还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沙子,让学生制作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然后通过填沙的方式,探究两种立体图形在体积上的关系。如果让学生独立来完成这些任务,难度较大,会耗费较多的课堂时间,而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則有效地降低了学习任务的难度,彼此之间的互动交流也会使学生形成更强的学习动力,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总结出相应的数学公式,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

(四)构建竞争情境,增强数学学习动力

小学生具有好胜心强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堂上创设出具有竞争性的情境,鼓励学生在学习上积极竞争,为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在班级上形成良好的竞争学习风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习题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既是巩固和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也是锻炼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有效渠道。然而,传统的数学习题训练在形式上比较枯燥,大多是以书面训练的方式为主,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训练过程缺乏趣味性,以至于很多小学生对于数学习题训练存在抵触情绪。对此,教师可以利用竞争性的情境来实施习题训练,以此来增强学生参与习题训练的动力,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后,教师可以将班中的学生分为4~5个小组,然后以竞赛的方式开展习题训练。在分组完成后,教师通过多媒体依次展示计算题,最先回答正确的小组可以获得加分。刚开始的时候,可以展示一些简单的题目,如:6×8-12=?32÷4+9=?考验学生快速计算的能力,在竞赛的最后,可以展示难度较高、较复杂的题目,如:7×3-(12+8)=?12÷3+(24-16)×(13-7)=?小组成员需要分别计算各部分的结果,然后再进行最后的计算,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得出准确的答案,获得胜利。这种形式既体现了小组之间的竞争,也需要组员之间的配合互助,可在课堂上形成紧张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参与解题的动力,促进其数学解题水平的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亟待改进。教师要明确情境教学法的意义与原则,了解其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将其科学合理地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通过创设故事情境、生活情境、合作情境、竞争情境等,适应不同情况下的数学教学需求,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高效率、高质量地达成教学目标,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前进,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兴趣,帮助他们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以后的学习与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赵红梅.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8(12):28.

[2]谭红川.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高效应用情境教学法[J].当代旅游,2018(24):76.

[3]阮文生.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文渊(高中版),2018(12):625.

[4]张发贵.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试论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法[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2(31):83.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法应用策略小学数学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小学英语课堂情境教学法探讨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