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

2021-04-13盖振睫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9期

盖振睫

【摘要】《语文》是新课标学习中的重点学习书籍,其中汉语言遍布书本每一个角落。小学语文教育承载了中国语文的初期教育,这一特质就显得小学语文尤为重要。其中自主学习也是重中之重。自觉学习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情操。学习语文不仅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也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语文的学习影响到的不只是单科“语文”还有其他学科,包括数学,英语等各类学科。学习这些都需要一定的理解和思维能力。学习语文是需要一些基础知识的,如果没有,那么无法继续学习下去的,因此语文尤其重要。

【关键词】自主教育  激发潜力  言行合一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9-0113-02

从一个中国孩子咿呀学语开始便在接触语文。在妈妈肚子里时,听着外面侃侃而谈的汉语;出生以后咿呀学语的自己;上学以后更深层次的语文学习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勤学奋进的中国孩子。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也在进步,文学的改革逐渐强化。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在学习与教育的过程中发现,语文是一门累计知识的课程,不能过于急切。因此,一个中国孩子,一定要从小培养学习语文的能力,教会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小学教育,谓之基础教育。何为基础教育?基础,若树乃根,若房乃基。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小学教育亦是重中之重,对小学教师的要求理应慎重、严格。这更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之路。

一、如何教育学生学习语文

(一)基础之上,自由组合,自主学习

《语文》是一种工具,犹如一把开阔知识的开山斧,一只文化长河中的大鹏鸟。只有拥有了知识的力量,才能在国际舞台上迈出更为广阔的步伐。

语文的学习主要包括在学习中的自主预习,提出问题,理解答疑的一个过程。学生要在教师的带领下积极配合课堂互动,通过各类学习活动实现基础教育发展理念。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跟随着学生学习脚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教会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爱上文学,学会学习。课堂氛围是基础因素之一,上课轻松愉悦的氛围,简约温暖的环境都造就了学生的学习。老师的课堂是什么样的,学生便会学习成什么样子。教师的每一份劳动都不是白来的。小学教师的辛勤不但可以满足教师自身的文化需求,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初级知识水平。在这个基础上,教师不仅应该根据课本内容,更应该拥有自己的想法,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自由的组合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该让学生自由寻找课文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且要求学生将喜欢的优美句子词语标注出来,然后发表自己喜欢它的原因,教师在进行深层分析。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在课内互相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分析,充分交流学习到的的内容,写下其中关键词句。

最后,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发言讨论交流,与同学一起分享其中的收获与学习到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学生发言的重点,可取之处写在黑板上重点分析,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自觉性,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二)学习特点,立足整体,抓住重点

学生学习平时一定要注重对文本的积累,不仅仅只是语文的基础知识积累,也要注重写作知识的积累。学生学习更多的是兴趣,正所谓“干一行爱一行”在平时的教育中就要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自主积累名言名句,收集喜欢的词句。新课标语文学习中,许多的课后习题都是“背诵某一段落”“背诵喜欢的段落”等,这不仅是课本的要求,更是培养学生能力的简单方式。经常布置学生一些背诵好词好句,积累经典语句的作业,这不单是提升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一个好方法,更可以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素质,掌握学习方法,总结学习知识的途径。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下意識地勾画,积累重点词句,优美词句时,便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体现。这也为之后的写作打下了基础。学生通过积累好词好句,做到 “诗词自在胸中来”,让学生在阅读、交流、学习、写作中做好铺垫。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平日的写日记,写作文来积累材料。写作不仅是积累材料的一种方式,也是不知不觉中练笔的最好途径,由于日记的广泛性,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喜怒哀乐将自己的心情无拘无束地表现在日记中,这不仅仅让学生有了一个自由的表述空间,更能够使学生抒发情感,表达心事。

想象力是思想的新源泉,是人类进行创造的一个能力。但是,我所指的想象力并不是指一种胡编乱造。正确的想象是一种大脑虚构的成果,对于儿童来说更是一种思维活动,因此在对学生的学习教育中,一定要学会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但是由于想象力本身是一种抽象的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培养想象力,再进行更深层次的教育发展。

(三)发展之中,把握随机性学习内容

体验感也是学习中的必要条件,其中就有参与感这一重点,小学教育中学生本身的教育尚未定型,在这一方面一定要从小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课堂互动等体验感方式。积极培养学生参与互动,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文学名著也会出现在语文学习中。中国古有四大名著,今有其他语言,其他作家的各类名著。学生在学习和了解的过程中,如果学习积累了其中的一些名言名句,在脑海里形成一种“名著录”,在每遇到一种学习展示的时候,形成一种肌肉记忆,从大脑中提取出相关信息,找到大量的相关素材,可以娓娓道来。不仅提升了自我教育素质,增强了心理承重,更有效为写作提出话题,提升写作水平。

(四)训练为主,加强学生自主作答能力

在大量的积累语言理解能力后,经过长时间,高强度的学习与练习中,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己分析课文,在积累一定的知识以后,课外读物必不可少。加大学生学习量,由课内引向课外,增加学习广泛度,开始有目的的自主选择课外读物,寻找喜欢的文章、报刊、书籍等。

教师在教学时的操作方法有许多种,以下几种是我所总结比较经典的几样:

(1)积极动员学生上课回答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学习,学习博大精深的汉语,了解中国文化。通过每日学习,展开循序渐进的教学鼓励,帮助学生增加胆量,敢于表达自我。(2)每周开展“读书角”活动。初始阶段阅读活动重点是朗读。让学生自己找出感悟,在扮演过程中领悟感受到了什么。(3)完成一个阶段的读物后,教师引导学生讲出收获,表达感受到的作者情感,讲述作为读者的本身感受。

每日设置读书练字练习,加深肌肉记忆,读书练字的时候,让同学们轮流在黑板上边写边大声地喊出字的笔画,其他同学一起跟写。教师同时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现场演示,将文章改编成小故事,小漫画,加深学生记忆力。

混合学习式方法指的是运用科学+传统的学习方式。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融合现代科技方法。利用手机直播、多媒体等时代潮流的教学工具,融合网络+课堂学习方式。比如今年的疫情期间,多所学校开展网络教学,老师进行线上教学,实现在家也可以上课。运用“新+旧”的方式弥补教学中的互相缺陷与不足,加深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二、语文教育的重要性

中华泱泱大国,文之初,语文便已经形成。我国古代“语文”不为存在,直到近现代才出现“语文”这个词。初为文学,后改之为语文。身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从小接受汉语言文化教育。语文是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对于中国基础教育体系来说,语言文化,汉语文化实为重中之重当今时代,各国文化相得益彰,英语、数学、科学等科目接踵而来,语文便成为了这些学科中的基础,它不仅是一种学习工具,更是人们交流的重要工具。

课程的改革,是教育随着时代的进步进行的知识补充。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进步,日趋走向成熟。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实现的目标大概就是最新颁布的课程标准了吧,改革的进步预示着时代的前行,教化着教师们的知识填充,不断为教育改革书写着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时代的变革,知识的积累开拓了一条条不同凡响的教育之路。在这条极为漫长的教育之旅上,语文展开翅膀,展现出来它别具一格的文化风格,古汉语,古文,现代汉语,拼音,前鼻音,后鼻音,无不展示着语文的魅力,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岂是一时半刻可以钻研通透的。

在小学语文的教育之中,让学生学会宣泄情感教育是一大重点,情感的交流学习不仅可以增强学习的审美的能力,而且可以增长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语文教学必须注重情感教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培养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审美力……”。由此可得,语文教育中情感的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情感教育可有效地发现学生内心的问题,方便老师深层次了解学生。能够激发学生表达自身情感,从而使学生将内心情感宣泄出来,使学生在正确的教育下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在语文的熏陶下,使学生陶冶情操,在情感教育之下,让学生在情感中净化心灵,使学生感受到最真实的情感寄托,教师更要在其中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三观,熏陶学生思想境界。帮助学生情感内化,陶冶情操。激发学生表达感情,将学习成果最大化、最优化。

三、教师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其特殊性。小学的学生大部分都在年龄段7~13岁之间,心智不够成熟的他们,正处于接触社会,了解世界,学习言行举止的时候。教师在这个时候就担负起了教书育人,教会他们认识世界,树立观念,体会人生常态的重要职责。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对象,而且还是生活中的指向标,再加上教师所处的地位较高,老师的每一句指导,每一个细微的行为都可能影响学生的一辈子。陶行知曾说到:“作为一个人,道德尤为重要。”在面对教师的职业操守而言,陶行知觉得其作用尤为重要。他说:“教育就是教人做人”。在这里陶行知深刻地揭示了教师相比于其他職业所具有的品质。因此教师在平时的言行举止,行为行动上要做到言行合一,因为这将会影响到许多心智尚未成熟的学生们。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孩子的启蒙时期,扮演着一种或多种不可或缺的角色。

教师不但应该在学习时教导学生去尊老爱幼、文明待人,并且自身更要做到。充分体现“身教胜于言教”的价值。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师德”实为中心,拥有师德,本为一种身为教师的本分,是分内之事,因此要热爱教学,关爱学生。

文学知识源远流长,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在小学启蒙时期的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习爱国精神,懂得对于古今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升政治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三观。

语文的学习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组织能力而且还可以促使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语言文化包含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它体现出的是中华民族的魂。

语文学习的不只是单纯的知识,而且是传承文化的一种载体。其中蕴含着博大精深的古老中国文化。伟大的中国在日新月异的更替进步中,一步步创造了、发展了一种特有的、独特的本土文化。中华文化是文化上的一大文明,是长年累积的文明,是中国古人代代相传的智慧,五千年以来,中华文化薪火相传。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通过对语文的深层次学习让学生们更深刻地了解和喜欢上中华传统文化,更能够增强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更加明白积极反抗民族文化侵略。使中华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语文是汉语的前端,多少年轻人以语文为开端,多少人因为语文而发光发热。语文是教育的起点,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语文是学生的启蒙老师,语文是老师的指引灯,语文极其重要。语文在中国人心中是寄托,是每一位中国人心里的启明灯,是潜移默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徐立.初中语文新授课发展性学习模式途径新探[J].科学中国人, 2017(21):494.

[2]买力旦·艾合买提.浅谈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性[J].小说月刊:下半月, 2016(6):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