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财会类专业核心素养培育路径探究

2021-04-13方励筠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36期
关键词:会计课程思政核心素养

【摘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路径,课程思政作为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旨在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财会类专业的特殊性给相关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出了高标准和严要求。将课程思政融入高职财会类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为大数据时代高职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课程思政  核心素养  会计

【基金项目】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19jg05)。

【中图分类号】G712;F23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6-0187-02

一、财会类专业核心素养内涵探析

核心素养的概念起源于西方国家的职业教育,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步扩展到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往往会延伸为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与专业核心素养相结合。以会计专业为例,学生职业素养包括会计专业能力与会计职业精神,以“德技树人”为宗旨,两者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

会计专业素养指的是学生基本的技术与业务能力,涵盖会计核算、会计管理、会计监督、财务管理等会计行业整体全系列业务流程,以及通识知识及文化素养,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方式和探究分析能力,形成基本的职业判断能力,胜任基础工作。会计职业精神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以及行为习惯三个方面,是在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的更高要求。尤其是职业道德方面,会计行业的特殊性对学生的执业过程提出了高标准和严要求。良好的职业精神的形成,不仅会对学生自身的职业发展作出正向引导,也会在良好社会经济秩序的维持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财会类专业课程思政的现状与意义

(一)财会类专业课程思政开展现状

1.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两张皮”现象

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脱节是目前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课程思政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在实践中大多数仍停留在喊口号的阶段,或是僵硬地将思政点强行插入到专业教学当中,专业课程体系与思政教育体系相分离,导致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两张皮”现象的发生,使得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流于形式,未能做到将两者有机结合。

2.专业教师思政教育水平有待提升

课程思政实质上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思政教育的实施主体应为思政理论课教师,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理念尚未深入人心,没有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或是忙于专业课程的授课,只在授课间隙简单提及“诚信”“敬业”等职业素养,自身的思政教育水平有限,难以系统地将思政点与专业相结合,导致课程思政的推行进度缓慢。

3.课程思政缺乏系统的课程规划

课程思政区别于思政课程,专业不同,相应的思政元素也会呈现差别。在现有的专业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主要涵盖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素质目标,并未明确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目标要求,实施过程也因人而异,不同的院校各自摸索,并未出现统一的指导性课程思政专业规划纲要,也缺乏系统的思政教育教学目标和实施规划,一定程度上对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的积极性与成效性产生不利影响。

4.课程思政缺乏有效的成效检验

目前在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中,缺乏对学生专业思政教育成效的检验机制,存在专业思政教学与考核相脱节的现象。对学生的考核多集中于专业理论与实操实训环节,专业教师即使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也难以在考核环节体现教学成果,无法考量教学效果。

(二)财会类专业课程思政开展意义

1.课程思政的开展有利于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

财会类专业区别于一般的文、理、工科专业,是与财富管理联结最密切的专业之一,对于个人财富追求与个人社会价值的理解比其他专业更需要价值引领发挥作用,尤其是高职学生群体的政治文化意识与行为素养本身就有待提升。如何在知识传授中实现价值引领,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有效开展课程思政就是途径之一。课程思政将“专业+思政”有機结合,助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同向同行,通过浸润式的教育,将正向价值理念植入到专业技能的传授中,真正将“德技树人”的理念贯彻育人全过程。

2.课程思政隐性教育功能的发挥助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目前高职财会类专业教育中主要还是以知识技能教育为主,在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方面主要体现在职业能力素养的培育,学生的思政教育主要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显性教育。而课程思政强调以知识技能为载体,将思想道德教育内化与专业知识,强调隐性教育功能的发挥,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道德风尚,补全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中关于德育的部分,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核心素养树立标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先做人,再做事”。

3.开展课程思政是人才培养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

财会类行业的特殊性对从业者道德标准提出了特别要求,现有的高职包括本科财会类专业教育中鲜有大规模系统性的专业从业道德教育,而课程思政概念的提出为这一现象的缓解提供了思路,为高校德能兼备的人才培养开辟了新的实践路径。同时教师本身的道德水平也在深刻影响学生价值观念的塑造,专业课教师传道授业的过程对于学生三观的养成起到重要作用。而课程思政的开展首先是对教师队伍的重塑,对教师自身的思政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学过程重新梳理也是对专业教师本身的一次思想政治再教育。

三、财会类专业“思政+核心素养”培育路径探究

将思政教育融入高职财会类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以“德技树人”为宗旨,构建多维立体的培养模式。依托校内外平台,通过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校外实习融合渠道,嵌入课程思政元素,依托专业课程、专项活动、校内实训等诸多融合载体,作为对学生核心素质培养的途径,促进会计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提升。

(一)课堂教学为主线培养道德人才

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关键在于融合课程思政的核心素养内容体系的构建。以课堂教学为主线,在包括专业课程、公共选修课程、专业技能项目实训课程在内的各个项目中融入相关元素,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职业观。通过加强专业建设保障,筑牢思想基础,完善组织体系,加强队伍建设,自上而下地将课程思政理念贯穿教学完整环节、全部过程。统筹优化课程思政学科和学术资源配置,提升专业教师思政教育能力,制定融合课程思政理念的教学标准,明确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设定课程教学目标,完善教学设计,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通过浸润式的教学,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与道德品质教育,形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价值目标相统一的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真正培养出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财会类专业人才。

(二)以第二课堂为依托培养创新人才

第二课堂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核心素养的养成。例如,通过推行“筑梦六个一”活动,鼓励学生每年进行一次职业生涯规划、参加一次志愿活动、加入一个学生社团、参加一次竞赛、考取一本证书、参与一次社会实践,将履行肓人职责的场所从课堂内转移到课堂外。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由学生自发探索基于专业的综合素养标准。此外,进一步发挥学科竞赛的作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研。财会类专业学生参赛类别多集中于专业技能竞赛,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关注创新创业类大赛。各级各类竞赛,不仅是对学生专业知识的补充与提升,更是以极高的效率快速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抗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培育具有积极的正向作用。

(三)校企合作为支撑培养实践人才

财会类专业社会实践性强、就业适应面广,是综合性高的应用型专业。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最好的平台仍旧是企業的真账实操。通过校内平台与校外平台联动,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协同育人平台,帮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感悟、思考会计行业所需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精神,在真实的环境中体会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为核心的财会人员职业素养。结合就业去向和岗位需要,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将学生培育成为有理想、有道德、重操守、能实践的高素质强技能的综合性实操人才。

四、总结

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是在适应时代发展的前提下数代人不断推陈出新不懈努力的成果。但不论时代如何发展,价值引领始终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培育学生综合素养也是教育的目标之一。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重要的教育形式之一,担负着培养高等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其重要性与独特作用已越来越明显。将课程思政融入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可以作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方向之一,为培育新时代高素质职业院校学生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张会丽.高职教育数智化会计专业群核心素养与课程改革路径[J].投资与合作,2021(7):185-186.

[2]尹湘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核心素养与课程研究——基于财务数字化转型的视角[J].新会计,2021(6):20-22.

[3]彭洋.“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1,29(5):113-116.

作者简介:

方励筠(1992年-),女,浙江义乌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为会计教育、财务会计。

猜你喜欢

会计课程思政核心素养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会计统计发展探究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