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生活化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进行法制渗透的研究

2021-04-13马迪菲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37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

马迪菲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小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主阵地,并且由于小学生正处于道德观念与法制观念塑造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法制知识点,增强法制渗透。从另一角度上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关,那么在选择教学模式时教师也可以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认知经验适当地利用生活化教学,使得道德与法治课堂更贴近生活实际,进而加速法制渗透内化。本文主要分析生活化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进行法制渗透的相关实践做法。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  道德与法治课堂  法制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7-0170-03

一、前言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其身心发展尚未完全,他们对于很多事物的认知还处于一个较为模糊的状态,那么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学生道德观念与法治观念对于其成长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设之义也正在于此。在具体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道德观念与法制知识的普及,让学生能够切实地掌握成长与生活所必须要具备的法律常识与制度,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同时将法制精神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提升其法制观念,促使学生从小成长为社会主义法制的忠实崇尚者与捍卫者。而从教材内容上看,小学道德与法治内容大多来源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因此从一定程度上看,小学阶段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的形成其本质上也是为了教导学生能够认真地遵守生活中的规范与准则。由此可见,落实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法制渗透,教师可以从生活角度出发,积极地利用好生活化教学模式,将法制意识与法制精神渗透融合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当中,潜移默化实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效果[1]。

二、现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常见问题分析

(一)教育观念滞后

部分教师在开展具体教学工作时由于自身教育观念的偏差,他们会认为小学生的知识学习主要以识字认字等基础教学为主,除了语数外三门“主科”之外,音乐、体育、道德与法治等科目都属于“副科”,教学质量高低无足轻重,尽管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仍旧难免趋于形式化。教育观念的滞后使得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没能得到充分体现,被动式的知识接收又会影响到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无法真正参与课堂、沉浸其中。

(二)方式和内容单一

教学方式单一是限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教师教学过程中也很少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学习状态,照本宣科、一刀切式的教学模式会使得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与热情,导致学习积极性非常低下。同时,教学内容尽管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部分教师没能充分利用好教材,故而容易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枯燥无味之感,此时道德与法治教育培养学生高尚情操与正确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自然难以实现。

(三)理论与实践脱节

教师教学课堂上经常会出现理论性、说教性太强的情况,没有将具体的知识理论与学生实际生活结合起来,那么学生所产生的学科认识也只会停留于理论层面,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与道德与法治能力并没有成正比例上升,当他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遇到类似的事件时可能依然不知所措,不知如何处理,由此可见,理论联系实际,增强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思考:加强法制渗透的必要性

每一位青少年学生都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为了实现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使其在未来的学习与工作道路上得以充分体现自我价值,那么从小就要对其严格要求,促进其正确科学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加强法制渗透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加强法制渗透也是预防、遏制青少年学生犯罪的重要途径,法制渗透能够让每一位学生掌握基础的法律常识,在促进其法制观念形成的同时约束、规范其日常生活行为习惯。此时,为了扭转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也为了提升学生法制意识,教师要善于转变自身观念,积极创新优化道德与法治教学形式,关联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强化法制渗透,让学生在丰富多元的教学课堂上获得良好的学习、情感双重体验,最终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法制教育质量。

四、实践:利用生活化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进行法制渗透

(一)结合多媒体讲解,了解法制知识

多媒体教学设备已成为小学课堂上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借助多媒体视频、动画、音乐等素材能够快速地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紧跟教师的节奏与思路。那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则可以将生活化知识以多媒体视频的形成呈现,促使学生快速地理解教材内容,了解法制知识。例如在《心中的“110”》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小兔子乖乖》这一动画视频作为教学导入。

师:《小兔子乖乖》这首歌大家都会唱吧,故事里是谁来敲门了?

生:大灰狼。

师:小兔子开门了吗?

生:没有。

师:谁回来了才能开门呢?

生:妈妈。

师:小兔子知道当陌生人敲门的时候是不可以随便开门的。

设计意图:通过趣味性的歌曲与动画,学生会更快速地进入教师所营造的教学情境当中,并且以“不给陌生人开门”作为话题,可为后续课堂的法制知识渗透做好铺垫。

师:如果你独自在家,并且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听到了敲门声,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生1:我会不说话,假装家里面没有人。

生2:我会先问问是谁?来找谁?要做什么?如果是找爸爸媽妈的,我会让他打电话或者过一个小时以后再来,要是送东西的,我们可以让他把东西放在门口。

师:如果陌生人说是爸爸妈妈让你开门的呢?

生1:我会说,我爸爸妈妈没交代过我,我不能给你开门。

生2:我会警告他,你快走吧!不然我要打110了!

趁此时机,教师则可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心中要有110,安全防范记心间”。

师:同学们,大家说得对,虽然生活中的陌生人不一定是坏人,但当我们自己独处的时候一定要提高警惕,紧锁门窗,不能随意给陌生人开门,如果判断出有危险时,可以及时地拨打110报警。

结合多媒体进行教材知识讲解,课堂学习热情浓厚,并且所融入的生活化素材也可以促使学生了解到社会生活的复杂性,而伴随法制知识的融合,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也能够增强自信,提高和坏人坏事斗争的勇气与智慧。

(二)开展合作讨论,增强法制观念

基于生活化教学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上,为了增强学生法制观念,促进其法制意识形成,教师也可以结合相应的生活化话题组织其开展合作讨论,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大胆地发表、分享自身见解与看法,增强对法制观念的理解,并且能够运用法制知识去解决生活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例如,在《安全地玩》教学课堂上,教学可为学生出示几幅图片,如“在池塘边放风筝”“在楼梯间打闹”“在旋转木马上打闹”“雷雨天气在树下下棋”……

师:大家观察图片,看看这些小朋友都在哪里玩耍?他们安全吗?有可能发生哪些危险呢?要如何避免危险情况的出现?

在教师所设置的问题中,学生则可开展合作谈论。

生1:在池塘边放风筝很有可能会因为追逐而掉进池塘,放风筝要选择平坦、宽敞、没有障碍物的地方……

生2:楼梯间是人们行走的地方,平时上下楼梯要注意轻声慢步,在楼梯间打闹容易发生踩踏、跌落等意外,要想避免危险事件出现,就应该遵守公共规则,并选择安全的玩耍地点……

生3:在旋转木马游乐设施上,要握好扶手,必要时还应当佩戴整齐防护用具……

生4:在树下下棋看似没有危险,但是雷雨天气人不能在树下待着,所以要想安全地玩还应当考虑天气、环境因素……

与教师直接地讲解对比,同龄人之间相互合作讨论交流,所得出的结论往往更便于学生接受,并且在这一头脑风暴过程当中,学生法制观念也无形中得到了增强。

(三)抓住班级事件,渗透法制教育

班级是小学生集体生活的开始,班集体荣誉则是全班师生共同努力的方向,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课堂上,教师也可以抓住班级事件、针对班级中的优良或不良现象进行法制教育,落实法制渗透。例如在《班级生活有规则》课堂上,就是可以以“优秀班级评比”作为教学切入,指导学生回顾平时班级生活中班级讲文明、守规则的地方。

师:我们班级有没有被评选为“优秀班级”?

生:有!

师:那大家知道为什么我们班级能够评选为“优秀班级”呢?

生1:因为我们班的卫生做得很好,地上没有垃圾、窗台也没有灰尘。

生2:周一升旗以及平时做课间操的时候,我们班是集合最快、站队最整齐的。

生3:上课的时候我们都认真听讲,尊敬师长,团结同学。

生4:做眼保健操的时候也没有东张西望,自己开小差。

……

师:那么大家知道有时候我们班级为什么没有评上优秀班级吗?

生1:我知道有一次是因为我们班有同学早上进校的时候迟到了。

生2:有同学没有按照学校要求统一穿校服。

生3:没有正确佩戴红领巾。

生4:随意摘了校园花圃中的花。

……

师:是呀,我们的班级中也有不文明的现象,那么要消除这种现象,就需要有班级规则。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索一下班级生活中要遵守哪些规则吧。

……

师:我们制定出了自己的班级规则,那么在接下来的班级生活中,我们都要以自己制定的规则来要求自己,做遵守规则的文明少年,争取获得更多属于班集体的荣誉。

基于这一教学过程,教师立足于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抓住学生班级生活中的小事进行法制教育,那么他们也会形成良好的制度意识,从小事做起,逐步内化其法制观念[2]。

五、总结

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包含着大量的生活化素材,并且很多教学内容都是在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地处理学习与生活中有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冲突,此时教师则可以积极地利用好这些生活化素材开展生活化教学,一方面促使学生在贴近生活学习实际的教学内容中获得更多的思考,促进其对于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内化吸收;另一方面教学内容与生活的相互融合,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法制渗透则能够润物细无声。

参考文献:

[1]宋玉萍.基于生活化的小學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J].读写算,2019(14):137.

[2]于虹.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名师在线,2018.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
略谈道德与法治课堂复习与总结良好习惯的培养
规则儿歌在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作用
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构建策略研究
浅谈信息技术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更有教学实效
聚焦核心素养,构建道德与法治课堂新态势
也谈高效实用的教学方式在核心素养时代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