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传统文化视角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

2021-04-13汪淑霞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37期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学前教育专业职业素养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是幼师培养体系的重要部分,提高幼儿师范生职业素养是我国幼教改革的需求。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关系到我国幼师队伍质量,提升学前教育专业职业素养是落实人才质量观的必然要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加强对当代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是重要的教育问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论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内涵意义,阐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价值,提出优秀传统文化视角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策略。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学前教育专业  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7-0015-03

幼儿时期教育对人的一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奠基阶段,国家发展迫切要求对学龄儿童进行系统教育。发展学前教育需要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幼儿身心快速成长,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不同幼儿个性特征能力不同,要求教师掌握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幼儿园工作要求教师具备制作教育材料,与幼儿家长沟通能力,合格的幼師必须具备全面的专业素养。幼师职业素养是从事幼儿园教学管理活动必需的综合能力。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对国人具有深刻影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学前教育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摇篮,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履行立德树人使命的重要途径。研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概述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把幼教作为民生问题之首,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建设高素质保教幼师队伍,办好学前教育关系到亿万儿童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教育事业的未来。幼儿教师是幼儿第一任教师,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幼师专业素养关系到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推动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直接关系到幼师队伍质量,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才能把握机遇,适应学前教育发展的要求。

1.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内涵

学前教育指学龄前儿童的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培养从事保教研究工作的教师及有关机构教学研究人才[1]。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分中高职与本科学段,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是面向城乡幼儿园从事保教等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幼师补充的重要来源,优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尤为重要。职业教育主要是为学生工作前做好准备的教育,素养广泛运用于人类思想实践各方面。幼师职业素养包括教师具备培养幼儿良好道德行为品质的能力,丰富的幼儿教育理论等[2]。幼儿教师是幼儿启蒙知识传播者,对教师职业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幼儿教师职业素养包括职业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学前教育学生是幼师的预备役,要重视加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

2.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目标要素

十八大以来,我国职教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完善。教育部制定《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提出培养目标是面向各类幼儿园从事保教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教育部发布《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文件,提出培养目标是热爱学前教育事业,保教能力突出的幼儿园教师。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目标与职教人才培养方向一致,学前教育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目标是注重职业道德与精深培养,重点培养正确职业观及职业态度。目前学界认为职业素养内涵包括职业意识行为等,职业实践界认为包括专业创新素养等。依据狭义的职业素养概念,基于发展性教育评价理论,从高职生身心发展水平出发,将职业素养内涵结构界定为职业道德态度等方面。职业意识是个体职业成功的前提,职业态度是职业成功的基础,各要素在职业素养培养结构中具有同等重要位置[3]。结合学前教育特色确定结构要素包括职业理想定位,关爱幼儿培幼育人,积极进取团结协作等。

二、幼儿师范生职业素养培育融入传统文化的意义

文化是人类活动与文明成果沉淀的结果,广义上是社会历史发展中创造物质精神财富总和,狭义上指意识形态与组织机构。物质文化包括建筑、交通、园林、服饰、文化等满足人类身生存需要的文化产品,精神文化包括风俗、习惯、宗教、艺术等超越物质文化需要的产品。制度文化是尊老爱幼等满足群体关系需求的文化[4]。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汇集的民族风貌文化,包括古代典籍,风俗礼仪等要素的文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蕴含思想人文精神,阐明新时期对待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

1.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改善幼教现状

学前教育专业致力于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我国学前教育是儿童接受的基础启蒙教育,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基础[5]。随着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积极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继承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随着社会转型对教育领域的影响,各大院校关注向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但对传统文化继承发扬未给予足够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缺乏较强的职业信念, 大多数学生为缺乏与儿童相处经验的00后独生子女,面临幼儿教育工作缺乏足够耐心能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影响其职业素养,需要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当前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不足,对西方饮食节日文化等了解较多,有的学生对传统节日缺乏了解,很多学生对经典诗词缺乏兴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助于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传统文化教育是促进幼教发展的要求

中华五千年历史文明产生大批杰出文化大师,了解优秀民族文化内容可以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教育部推出《完善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各级教育机构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从战略高度思考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当前幼儿园增加国学礼仪等活动,幼儿师范学校要将传统文化落实到人才培养中,帮助学生提升个人职业素养。幼儿期是形成对世界初步认知的黄金期,很多名人伟人提出幼儿期教育影响其一生。《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指出,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主要民族文化。幼儿教师在对幼儿实施传统文化教育中担负重要责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校学习传统文化非常必要。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强调幼师要热爱学前教育事业,践行核心价值体系,与传统优秀文化要求一致。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教师了解传统文化,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要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帮助学生掌握传统文化职业素养。

三、基于传统文化的学前教育专业职业素养培育策略

1.充分发挥学校教師主导作用

学校主导作用体现在顶层设计中建立培育传统文化素养的评价体系,明确传统文化素养培育目标内容,以培养富有民族自信心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为目标,重点关注学生的政治素养与道德品质完善。要把传统文化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开发建设适合学前教育专业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等阵地,设计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升华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要构建全员参与的传统文化素养培育模式,把传统文化素养培育贯穿于教学中,使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下成长。传统文化素养培育中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在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开展教学活动,选择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以社会关爱教育为重点,以培育爱好和平,自强不息民族精神为主线的教育内容。

2.强化学生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主体自觉

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增强学生文化自信,要采用多种形式加强传统文化宣教,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性认知,以新时代视觉讲好传统文化故事,使传统文化契合时代进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传统文化教育途径方法,发掘利用传统文化中引导学生,培养道德情操,增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内生动力,发掘传统文化的独特性。要在知行合一上强化学生的主体自觉,基于学前教育学生传统文化素养不高现状,要突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主体地位,传统文化课程内容优化等尊重学生主体性,根据学生兴趣点统筹安排,避免教学错位、越位。激发学生参与教学兴趣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学习中,要积极探索知行合一培育模式。

3.构建社会学校家庭协同培育体系

社会家庭学校统筹协调对培育学生传统文化素养非常必要,要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家校联动的培育体系,形成有利于传统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政府要发挥政策保障与营造环境的作用,统筹各种媒体资源与多方力量,营造有利于传播弘扬传统文化的氛围,实施传统文化保护传播工程,发掘传统文化时代内涵。学校在推进传统文化素养培育体系中发挥主体作用,要主动承担学校教育责任,协调社会力量建立开放培育联动机制,构建相互协调的传统文化教育格局。利用图书馆等社会资源与新闻出版等部门力量,发挥文化辅导员、文化经营者等重要作用。要深化学校人才培养改革,把传统文化素养培育纳入课程体系各方面,加强传统文化理论研究,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

四、结语

21世纪后国家日益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随着国家建立幼儿教师培养体系,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需要进行改革。高职学前教育师范生在农村幼儿园占比较大,学前教育学生培养质量关系到幼儿的发展。目前学界有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研究成果丰富,但已有研究内容不够深入系统,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较少。本文概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理论,论述幼儿师范生职业素养培育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提出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策略。学前教育工作者要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学生日常学习中,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培育学生的职业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秀娟.成果导向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的发展与对策[J].教育观察,2021,10(12):128-129+133.

[2]石建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专业文化建设的思考[J].职业技术,2020,19(8):14-18.

[3]刘忠.传统文化下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素养体系的科学构建——以宿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20,23(2):66-68.

[4]王晓红.传统文化呼唤“现代相遇”——以学前教育、舞蹈、形象设计专业为例,浅谈传统文化对中职生的影响[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0):237-238.

[5]黄琼慧.优秀传统文化视阈下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39(S2):249-251.

作者简介:

汪淑霞(1980年-),女,汉族,山东临清人,大学本科,硕士学位,任职于淄博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优秀传统文化学前教育专业职业素养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铜仁市学前教育专业新生科学素养现状的调查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