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模式的创新
2021-04-13李兴环
李兴环
摘要:当前我国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教育发展需求,创新高等职业教育模式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校应改革传统的教育方式。基于此,本文从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出发,对高等职业教育模式的构建进行分析,并就“互联网+”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模式的创新策略进行详细论述。
关键词:互联网+ 高等职业教育模式 创新 模式
Innov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Mod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Plus"
LI Xinghuan
(Linfe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Linfen, Shanxi Province, 041000 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in China,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needs of education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plus".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innovate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model.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schools should reform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methods.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idea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mode, and finally discusses the innovation strateg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mod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plus" in detail.
Key Words: Internet plu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mode; Innovation; Pattern
要想促進社会的良好发展,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是关键,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上发挥重要作用。在“互联网+”背景下,创新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借助先进的教育技术,探索多层次的教育方法,可使高等职业教育取得更好的发展[1-3]。
1“互联网+”的概念
“互联网+”首次提出是在2012年召开的易观第五届易懂互联网博览会上。2015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文件中,不但促进了互联网与各行业的有机融合,而且使互联网所涉及的范围从消费领域逐渐扩展到生产领域。
对于“互联网+”的含义,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毕冉觉得“互联网+”是“互联网+传统行业”,其是借助互联网平台采用各种信息通信技术发生的“化学反应”。从经济层面来看,“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是以广泛的互联网为基础设施与实施工具将全新的经济发展形态呈现出来。从技术层面来看,“互联网+”包括了各种互联网技术在内的信息技术,如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等,其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包括政治、经济等领域。
2“互联网+”高等职业教育开展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在各领域得到广泛采用,教育行业也不例外。 “互联网+”背景下,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与挑战,但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互联网最突出的特征是资源共享,高等职业院校通过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构建“互联网+”背景下新的教育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出发,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此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互联网+”时代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大数据,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可以说随着“互联网+”深入发展,将培养出更多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应用型人才。
3“互联网+”给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带来的变化
3.1知识载体多样化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展现的知识载体越来越多样化,包括互动媒体、实物、微课等,其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展开教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以此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3.2学习内容开放化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人们接收到的知识越来越多,通过网络可以让每个学习者了解到丰富的内容,且通过网络技术,还能使他们进行“零距离”的交流、互动,实现资源的共享,这对学生学习来说具有显著优势。
3.3教学方式趣味化
在互联网+的时代下,教育教学中采用的传统教学方法逐渐被趣味化教学法所替代,通过借助互联网技术,能为学生提供趣味化的教学方式,其在一定程度上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感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
4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4.1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从实际情况来说,当前部分高校没有深刻地认识校企合作办学理念,使得校企合作处于被动的状态,同时,学校在教育中存在着闭门造车的教学观念问题,在校企合作方面不太主动,离深度合作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此外,学校运作机制、校园文化与企业运作机制、企业文化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对校企之间的良好合作带来一定影响,无法达到两者的真正融合。
4.2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不足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不足,有的教师的专业水平还存在不足,有的学校没有形成整套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师培训方法,没有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师培训模式,使得教师无法提升自身的综合水平。
另外,当前高等院校还没有形成“产学研”的教育模式,对于高职院校的“产学研”对教学与生产、新科学的转化与应用方面的研究还缺乏经验,由此影响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发展。
4.3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互动式教学有所缺乏
在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学中,教师还存在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现象,即一般是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这种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中会感到枯燥乏味。同时,在高等职业院校教学中,教师一味地讲授教材相关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缺乏互动,无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应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信息化手段,为学生提供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寻找适于高职院校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此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5“互联网+”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模式的创新对策
5.1深化企业合作
5.1.1发挥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导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中,可以通过加强校企合作的方式,以此为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首先,应将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导作用发挥出来,政府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进行校企合作平台的统筹、搭建,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目的。其次,政府可以采用“互联网+”技术加强政策推动,使共赢局面得以形成。地方政府应将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予以出台,在宣传过程中可以采用“互联网+”技术。地方政府需新增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助力职业教育的兴办,拓宽办学筹资渠道[1]。高职院校不仅能减少资金投入,还能从校企合作中获取更多报酬,包括智力、教育、专利等,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通过规模企业的引进,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同时,可以解决就业压力问题,形成多赢的局面。
5.1.2采用“互联网+”技术构建校企合作新局面
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中,可以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制定好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与教材开发、教学研究、考核评价等方面采用“互联网+”技术。高职院校需要将企业中的诸多要素充分利用起来,包括技术、知识、设备等,使學生能将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充分结合起来,并营造企业自身的职业教育与社会的责任感,使高职院校在“互联网+”背景下与企业形成互助互学的局面[2]。
5.1.3采用“互联网+”技术推进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
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下,采用“互联网+”技术推进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这种实训基地的建设具有诸多优势,具体体现在教学实践课程同步、教学资源共享等方面,尤其是通过虚拟工厂、网络学习空间的构建,能有效节约成本,提升校企合作育人水平。所以,职业院校应该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力度,尤其要注重校企合作网络化平台的构建,将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立好,由此保障校企合作的良好开展。同时,职业院校还需要在校企资源共享投入力度方面加强重视,构建校企资源数据库,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此外,职业院校还要采用大数据处理技术综合评价学生与教师,以此使评价的客观性、真实性得到保障,为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奠定基础。
5.1.4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训基地的搭建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主要采用被动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方式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在实训中实训设备落后,甚至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述,不注重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将导致学生动手能力较差。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与企业应加强合作,为学生搭建线上线下混合实训基地,以此使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对于线上部分来说,可以通过网络建模进行操作实验的模拟,通过移动互联技术的应用,师生之间可以进行线上交流,且通过下载相关资料,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能及时反馈教师的教学活动。对于线下部分来说,其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课内学习,二是课外实践,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展开课外实践操作,能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使学生真正理解与掌握所学技术知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
5.2建设高等职业双师型教师的队伍
在创新高等职业教育模式中,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项有效措施。双师型教师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仅要有教书育人的能力,还要在职业指导方面具有一定能力,具备职业基本理论、实践能力,能根据市场分析、职业岗位群分析,对培养目标、教学目标与方法进行调整与改进,注重学生行业、职业知识传授及实践技能的培养。同时,教师还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与管理能力,具备创新精神。因此,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需要根据教师培养目标,创建专业教师职业发展制度,以此使双师型队伍的建设取得良好成果。
其一,在“互联网+”背景下,可以采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双师型”师资建设平台的搭建,使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与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通过双师型平台的共建,教师可以更方便地深入企业接受企业培训,以此提升其能力;对于企业高技能人才,符合条件的可以进入高校教学。与此同时,学校还需要对高水平的教师教练创新团队进行管理,教师与技能人才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使校企科研攻关项目得以开展[3]。
其二,学校可以采取专业实践、合作研发等方式,利用课余时间让教师到专业对口的企业参加实践活动,使教师之间相互切磋教学方法与操作技能,以此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其三,学校还应注重激励及考核机制的建立。比如,在年度考核上,对优秀的教师予以奖励,向“双师型”教师倾斜,并采取动态管理“双师型”教师,使其实践水平得到提升,以此更好地适应“互联网+”背景下高等职业的教学发展。
5.3采取多样化的教育模式
5.3.1翻转课堂的应用
翻转课堂教学能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其是新型的教学方法,翻转课堂所处的课堂教学氛围、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于翻转课堂来说,其是指学生在课堂之外从事基础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之内深化與迁移知识,其能丰富课堂活动,能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可取得理想的教学质量。
5.3.2微课的应用
微课也是一种新型教学法,将其应用于高职学校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微课主要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相关教学实践具体要求展开实际教学[4]。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实践技能是最重要的部分,需要教师反复示范、反复练习才能掌握,所以在微课制作中,教师可以与企业工程师共同完成,在微课录制中采用真实的生产设备,增强微课的视觉冲击力。实现无缝对接学校教学过程、企业生产过程,以此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5]。
5.3.3慕课的应用
近年来,慕课逐渐应用于教学中,其是一种开放性课程,是为了使知识传播得以增强,而由具有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在互联网上发布教育课程。慕课可以弥补传统的教学模式受时间与空间限制的不足,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大数据能提供丰富的信息,慕课教学模式能将以往枯燥的课程变得生动形象,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5.3.4掌课的应用
对于掌课来说,是采用“互联网+”、云资源进行辩解课程服务体系的建立,有灵活性的特征,能让学生采用零碎的时间展开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升[6]。采用掌课的连续性,进行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能无缝连接教育理念与先进技术,学生外出实习走向工作岗位后仍然可以在手机上了解知识点,使学生在外出实习的时候更好地解决专业问题。
5.3.5专业项目课程建设的强化
高等职业院校要打破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在人才培养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学上更多地关注学生岗位职业应具备的工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际中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以此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
6“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教育的未来展望
6.1坚持教师信息化培训
信息化只是方法 ,教师才是高职院校信息化发展的主体,只有提高了教师的认知、信息技术、教学能力,才能提高高职院校的整体水平。在“互联网+”背景下,人们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要讲授本专业领域的知识,还要掌握信息化手段。因此,教师应保持先进的思想,且高校要为教师提供信息化的培训,使教师在教学场景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
6.2优质的教学资源共享
课程资源就是所谓的优质教学资源。随着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共享”在“互联网+”的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鼓励教师在公共网络中上传优秀的教学资源,以此使教育成果共享、吸收与优化的良性循环得以形成。
在讲解具体知识点中,“微课”作品能采用不同的信息技术,通过精短的视频形式展现出碎片化的学习内容,有效地整合学习过程与扩展素材,由此使教学资源更加完整。与“慕课”相比,“微课”的课程片段不是完整的教学课程,现在很多信息化比赛进行“微课”竞赛,未来社会将朝着“共享”的方向发展,在统一的共享平台下放置这些优质课程,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有助于为高等职业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奠定良好基础[4-7]。
7结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其势必直接影响高等职业教学的发展。因此,创新“互联网+”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其能使学生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知识,且可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使学生将所学知识更好地应用于今后的工作中,以此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z1]
- 张帅.“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21,23(8):55-58.
[2]刘道刚.“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0(19):6-7.
[3]高捷.“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质量与市场,2021(20):73-75.
[4]徐娜.“互联网+”背景下远程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的模式与路径探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2):65-66.
[5]王一涛,冉云芳,归虞虔,等.我国职业技术大学的发展历程、问题挑战与优化路径[J].职教发展研究,2021(4):33-42.[6]芦艳.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试点:成效、限度与反思[J].职教论坛,2021,37(11):6-12.
[7]安培.现代职业教育治理工具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