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学赏析引领学生走向文化自信
2021-04-13张长武
张长武
【摘要】“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些话正是体现了先进文化对国民精神的引领作用和重要意义,为建设社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道路。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而国学承载着厚重的中华文化,因此要在国学中树立文化自觉与自信。在现代国际上,国与国之间除了经济竞争还有文化竞争,且越来越看重文化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以国学为切入点,重塑文化自信,以达到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增进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我们要用文化自信来复兴国学、重振国学,以国学提高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国学赏析 文化自信 初中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0-0007-02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包括“国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途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也在不断提高。文化自信植根于中华民族发展的土壤,即优秀的传统文化,而国学就是其中之一。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就蕴含其中,在当代社会,我们更要探索国学中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一、国学经典对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一)国学是文化自信的精神家园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强调“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在多处重要场合都特别强调要提升文化自信,将中国的核心价值与文化自信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国学,通过对国学的学习树立文化的主体意识,通过对国学的认识树立对中国文化的自尊和自信。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认同的基礎的精神的归宿,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根本所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五千年中深深地融入到了人们的血脉之中,养育了中国大地,培养了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并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基因和精神记忆,这无疑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和共有家园。
(二)国学是文化自信的核心竞争力
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越来越高,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说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这些话既体现了党中央对文化的高度认识,也为“十三五”时期建设文化软实力指明了方向,这也正是展现出党和国家对文化软实力的高度重视。文化自信是文化软实力的一种体现,是实现民族振兴的必然要求,提高文化软实力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从而增强国家的竞争力。
(三)国学是文化自信的精神支撑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是每一个国人都应该有的梦想。实现民族复兴往往需要以民族精神作为先导,一个民族的文化可以预兆着这个民族的颓废或繁华。一个国家若丧失了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那么这个国家的历史也就会中断。俗话说的好:“欲灭其国,先灭其史。”文化体现出一个国家的历史文明,文化是人的灵魂。要想摧毁一个人,首先就要控住这个人的思想,并且不断进行思想渗透,久而久之这个人便会成为行尸走肉。对于国家和民族来说更是如此,要想使一个国家灭亡,就要对他们的精神进行摧毁,剥夺灵魂,毁灭其国。国学即是文化,国学是人类智慧文明的结晶,其中都教有执政治国的道理。国学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传统文化。重振国学,不仅是发展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建立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不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精神支撑,也为提高国民素质和文化软实力提供了精神保障。
二、通过国学赏析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策略
(一)诵读国学经典,夯实学生对民族精神的追求
国学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以来人类的文化积淀和智慧结晶[1],是前人思想和行动的经验总结和思想提炼。通过诵读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前人的思想感情,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对文化的信任和认可,提高文化自信;通过诵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和了解国学的兴趣,引导他们去认识国学,传承文化,建立文化自信;通过诵读,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民族精神的含义,在心中种下一棵小小的火苗,未来便是促进民族文化燃烧的希望;通过诵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化内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规范自己的行为准则。
比如在古诗词中体现作者奋斗进取的精神的诗句有“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等;有婉约而又豪放的李清照,有“精忠报国”的岳飞,也有“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辛弃疾;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和“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勇于担当精神;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坚强不屈的精神。这些精神都体现出国学中蕴含着深厚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和矢志奋进的精神力量。
(二)阅读国学经典,提高学生文化自信
国学是中国成立的精神根基,章太炎说到:“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在中学阶段,许多老师和学生对国学的阅读量在下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在不断丢失。国学经典不是快餐小说,草率读一遍完全不能理解其深意,因此,国学一定要注意多读、多了解、多研究。阅读国学可以增加初中生的阅读量。国学作为一种经典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量,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修身养性,提高个人素质和文化水平。在如今,我们更需要抛下躁动来阅读国学,让其沉淀我们的心灵,增加涵养。
比如《史记》是国学经典中一块璀璨的奇葩,它不仅记录了历史,还体现了前人“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韧气节。《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司马迁撰写的我国第一部通史,为纪传体史书的创始。它较为全面地叙述了我国上古至今汉初三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历史发展,是我国历史上一部伟大的总结和划时代的标志,是司马迁在两千多年前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宝贵贡献。通过阅读,可以让学生了解国学文化,通过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讲授国学经典,感受文化自信的力量
国学经典蕴含着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人们的文化自信,践行了核心价值观。如仁、义、礼、智、信促成了中国独特的道德和价值体系,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可以讲授国学经典,让课堂充满国学知识。现在很多学生对国学的了解少之又少,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学生接触的国学范围少,且没有太多课上时间来阅读。因此,老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中将国学引入,引导学生进入到课堂中,深刻感受国学的力量。通过讲授,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重塑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在不知不觉中灌输了经典文化的优秀价值观。讲授国学经典可以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堂氛围,把课堂变为知识的海洋,让学生随意遨游,净化自己的心灵,树立文化自信。
比如老师可以在课上讲授明清小说。明清小说是小说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是艺术成就最高的古典小说。古典小说流传至今,影响深远。古典小说都能带给人持续的精神力量。在初中阶段,通过讲授明清小说,一方面可以抓住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还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三国演义》中我们可以看到“忠义”的英雄;在《水浒传》中可以感受到“官逼民反”和“乱自上作”的社会;在《西游记》中可以感受到唐僧为求西天取经而舍弃一切世俗欲望的高度精神,“齐天大圣”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红楼梦》中可以学到追求个性解放、要求自由平等的社会价值观。每一部明清小说都带给了我们深刻的思想,要求我们不仅要阅读,还要会讲,是对我们所学知识的检验,更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坚定。
(四)开展读书会活动,在见解中提升文化自信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2]。書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调查研究发现,初中阶段的学生并没有阅读很多的课外书来增加自己的知识量。读书不仅可以学习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还可以对国学知识进一步跟进和延伸。读书是人类特有的文化传播活动,是人类接受教育、发展智力、获得知识信息的最根本途径。从文字的出现、纸张的发明、印刷技术的不断革新,一直到今天的科技高速发展,我们都可以看到书的重要性。读书可以使人类的精神得到修养和提高,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充满魅力。初中生正是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和发展人,更应该从小就打下坚持读书的根基。
比如学校可以开展阅读格律诗的活动,为读者提供更好的交流平台。通过读书会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与书交朋友,让读书伴学生成长,让学生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通过读书会活动可以充分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有动力去读书,有目的去读书;通过读书会活动,可以促进学生更新知识,加强思维的锻炼,提高综合实践的本领。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读书会活动可以从小就培养学生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优良习惯;通过读书活动,可引导学生与经典交朋友,从而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通过读书,我们可以了解到更多的国学文化,并在读书中找到自身的文化价值,坚定自己的文化理念,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
(五)定期组织国学朗诵比赛,以赛促教
当学生阅读国学,心中有了一定的国学积累后,我们可以定期组织国学朗读比赛,以赛促教,给学生充分展示的舞台。在初中阶段,课外活动或者关于语文知识的比赛越来越少,使得文化课占满了学生大部分学习和生活的时间。长期以来,学生头脑对知识就会麻痹,产生迷茫甚至倒退。定期组织国学比赛,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单调的学习生活带来色彩;另一方面,通过比赛可以得知学生心中对国学的体会和感受,从而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加深入了解国学的涵意,为下一次阅读和比赛提供了动力。
比如在每个月都举行一次国学朗诵比赛,要求全体广大师生都踊跃参与。朗诵比赛可以设置奖项,这样会全面地调动师生的参赛热情,从而表达全校师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朗诵比赛体现的不仅是我们对国学经典的传承与尊重,更体现了人们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视。朗诵比赛的形式可以异彩纷呈,不拘形式,大胆创新。通过朗诵比赛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受文化的力量,找到文化自身的自觉与自信。“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中古人民的信仰。通过朗诵可以让学生在传统文化中受到滋养,更可以重塑自己的价值观,从而有利于更好地构建自信。
总而言之,以国学赏析引领学生走向文化自信就是以中国文化的内涵去激活同学内心的那份文化自信,国学鉴赏不仅仅是解读中华文化,更多的是去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样身为国人,提高文化自信是必然的,更能在一定层次上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这样让我们国人走出去能够“昂首挺胸向前走”,走出国际,走出自己的自信,透露出由内而外的自信心,在校园中多次开展国学鉴赏活动,也能在增加知识的同时增加文化自信。这也是一个有效的手段。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活动,使每个人参与其中感受我国优秀文化的魅力,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娱乐活动类型,当然也增加了学生的归属感,文化自信心也得到提高,让学生更多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为了让我们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去吸收自己认同的部分。
参考文献:
[1]蔡敏.诵读国学经典,铸文化自信[J].文存阅刊,2019(8):1-2
[2]莫佳蕙.国学经典走进中职语文课堂[J].创新,201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