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鉴赏课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索
2021-04-12王俊慧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素质教育得到了广泛关注,并由此延伸出核心素养这一教育理念。作为一名高中美术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探索高中美术鉴赏课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价值,注重美术教学的内涵与外延,使学生的发展适应时代要求。本文从美术鉴赏课的必要性与意义入手,探讨如何利用鉴赏课来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激发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为其长远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美术鉴赏;美术核心素养;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06-0083-02
传统的素质教育理念因范围过大,系统性不强,教学可操作性不高,在实施中遇到了诸多阻碍。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标准逐渐提高,教育部门提出“学科核心素养”,对具体学科的教学目标做了详细要求。美术核心素养包括图像识读、审美判断、美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五个层面,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进行了全面的指导。
一、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必要性与意义
基于各学段学生不同的学龄特点,教学的方式与目标也不尽相同,高中阶段的学生将正式步入成年阶段,并面临着高考的压力。美术作为一门具有丰富人文意蕴的学科,更多的是承载“美育”的教学目标,同时学生的审美心理需求也在日渐提高,这就要求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强调学科的独立性与完整性,更要注重学生审美与文化理解能力的发展。基于此,教育部门通过新课程标准明确了美术核心素养的概念,以帮助教师深入理解素质教育理念,使教学能够更具可操作性。具体到课程设置上,美术鉴赏课旨在培养學生图像识读、审美判断与文化理解的能力,从这些能力足可见美术鉴赏课的必要性[1]。
目前,部分学校的美术鉴赏课存在一些不足,如一些教师只是依据教学要求机械化地教授,忽略了全面提高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对美育的开展造成了阻碍。众所周知,美术鉴赏课能让学生徜徉于艺术海洋之中,使他们深入了解艺术家的艺术风格与信仰、画作创作的社会历史背景、画作具有的形式美感与文化价值,并在此过程中拉近学生与美术作品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距离,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图像识读、审美判断、文化理解等能力,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与美术史知识,提升美学素养与人文修养。因此,高中阶段的美术鉴赏课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
二、如何利用美术鉴赏课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这句话点
出了爱好与兴趣对人类接受新知识的重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唯有在教学中时刻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继而更好地消化教师讲解的知识点,并调动一切技能来搜集信息,解决问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从视听两个层面让学生沉浸在知识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其学习求知欲与学习内驱力,以便更好地进入课堂学习中。同时,学生的审美心理与成年人并无二致,对新知识的渴求更强烈。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时刻把握学生的审美心理需求,在教学导入部分融入更多有趣的课外知识,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美术学科的学习热情。
如笔者在教学“文化与习俗——从‘泥土中诞生的美”一课时,便为学生播放了纪录片《陶艺》,使学生置身于泥塑陶艺的世界中,并认识泥塑制作的全过程与艺术特点。笔者认为采用影音视频类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内驱力,进而使其注意力更加集中,更好地投入接下来的学习中。
(二)利用现代信息设备,提升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教学工具从最开始的多媒体投影仪日渐发展为触控白板、电子教鞭等现代信息教学设备,教学工具功能的多样性与使用的便捷性得以提升,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很大帮助。一些教师的教学存在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过程缺乏直观性、教学资源匮乏等现象,对学生理解知识造成了一定阻碍。为了借助美术鉴赏课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教师需要巩固自身的专业素质与信息素养,熟练掌握现代教学设备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以便针对教学内容选用合适的教学设备进行教学。笔者在教学时,常用触控白板与投影仪这两种教学设备,旨在利用其视听上的优势增强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为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美术是一门视觉性很强的艺术学科,美术教学离不开图像展示,文字只是对图像的一种总结,它的直观性不如图像,图像更能让学生理解知识点。因此,笔者会在教学中利用图像来论证与解释理论,使学生清晰直观地理解教学难点,继而明晰图像上的内容。鉴赏一件艺术作品时,先从内容、线条、构成、色彩、材质等方面进行解读,帮助学生准确认识画面的构成与价值,做到客观又不失情理的正确鉴赏[2]。
如笔者在教学张萱的《捣练图》时,便通过触控白板对该画作进行了清晰且全方位的展示,从色彩、构图、线条、造型、空间透视五个方面进行欣赏解读,使学生跟随笔者的讲授明白了画作的形式与内容,巩固了此前所学知识,对图像进行了提炼与概括,进而更好地掌握了图像识读的技巧与方法。
(三)善用影音媒体资料,培养学生文化理解能力
在完成图像识读之后,便要深挖艺术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与内涵意蕴,展示创作者的人生轶事与情感经历,使学生认识到作品的真正价值,这便是美术核心素养中文化理解的内核。
高中阶段的美术鉴赏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表面,需结合学生的学段特点,从深度与广度两个层面培养他们的美学修养。笔者认为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就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扩充,从实践与技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层面补充相关课外知识,继而将知识编织成具有因果逻辑关系的网络,让学生清楚不同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与个人原因,了解时代的审美造就了美术史不同的发展方向等核心议题,继而全面提升自身的文化理解能力[3]。
如笔者在教学“抒情与写意——文人画”一课时,便围绕明代著名画家徐渭的人生经历、政治抱负、经济状况及所处的时代背景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扩展,使学生了解徐渭极其痛苦与失意的一生,体会他身上的悲剧色彩以及旷意洒脱的个性。学生在认识到徐渭一生的经历与性格之后,便能够用合适的方式、共情的情感去感知徐渭作品的艺术风格与强烈感情,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人画“重心性情感、轻客观轮廓”的艺术特点,体会“借景抒情、寓意于物”的艺术境界。这样的学习过程,能够对学生的个人情感与心绪思想产生积极影响,全面提高他们的文化理解能力,有助于其在日后的创作中体现情景交融、意向高远的美学修养。
(四)设置评述鉴赏环节,提高学生审美判断能力
部分教师在美术鉴赏课中总是把“学生本位”的教学理念抛诸脑后,直接照着教材讲读,没有考虑学生是否准确接受并理解了知识信息。还有一部分教师,过多地使用多媒体设备,将整个课堂变成了“电影院”,学生不是“开小差”,就是只学了皮毛,没能深入学习。上述情形的出现均是由于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教师一味地“输出”,却忘了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学科知识,是否能够自主解决问题。对此,笔者在教学中专门创设了评述欣赏的环节,目的是检验学生运用鉴赏方法的熟练程度与合理性,提高他们的审美判断能力。同时从欣赏与鉴赏两个角度评析作品的视觉美感与内在人文价值,通过此过程继续夯实学生美学修养的功底。
如笔者在教学“西方古典绘画”一课时,便将美术鉴赏的方法论详细讲述一遍,从观察描述图像、分析历史背景、深入理解象征意义三个层次入手,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并在课程将要结束时,设置欣赏评述环节,通过投影仪为学生展示更多同主题的画作,布置鉴赏任务,使他们能够识读画面细节与构成、解读画作的文化與内涵、明晰画作象征与表现内容,同时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审美判断能力。
鉴赏艺术的前提是自身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每个人对客观物体的认识与感受都不同,在原始的鉴赏过程中,学生能产生一种直观的感受。高中阶段的美术鉴赏课便是要使鉴赏过程科学化,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方法。高中美术教师要通过作品鉴赏来全面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帮助他们领略美术学科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赵爽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2]耿婷婷.普通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创新模式研究[D].济
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3]方一旭.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美术教学研究[J].艺术科技,2013(2).
【作者简介】
王俊慧(1976~),女,汉族,吉林磐石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美术校本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