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林

2021-04-12丁启豪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园林艺术

丁启豪

摘 要:围以高墙的园林,早已不是只属于文人的林泉,园林脱离了以往的人类生活情境而成为特殊的文化载体。如今,几乎每一个走进园林的人都会怀想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也都在尽可能地感知那些别具匠心的设计和发自内心的表达。园林,是中国人心中的“桃花源”。“桃花源”是造园者给予园林的情感表达,是一种意境的体现。

关键词:园林意境;中国古典园林;园林艺术

园林,寄托了中国人太多的美好念想。其中的亭台楼阁、花草树木,无不体现出中国人所特有的情感表达。如果说陶渊明在诗中对桃花源的向往充分展现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那园林便是将诗句中的美好转化为现实中的场景。中国人在筑造园林时融入了太多的情感,园林就是艺术地再现自然,这种艺术的表达呈现在人们对园林意境的追求之中。中国古典园林自诞生起,可以说就与山水画卷、田园诗歌相生相融,园林便如同诗画中的桃花源。

意境,在《说文解字》中意为“意象”,属于主观,境为“景物”,属于客观。由此可见,意境便是在景物中所体现出的意象。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追求诗和画的情趣,重视神思与韵味,向往诗一般的意境。园林建筑效仿诗画,追求写意,既顾及自然中的原本面貌,又注入人的主观情感,把对自然的感情用写意的表达手法再现于园林之中。《园冶》中提到:“多方胜景,咫尺山林。”实际上,将大自然中的真实缩影通过艺术的写意手法呈现出来,理应具有诗画的情趣。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这体现出造园如同模仿诗文格式,其所追求的内涵便是诗的意境美。中国古典园林开始就与诗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园林中凝聚诗意、幻化画境,能够表达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通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触景生情等手法也能够烘托出园林的艺术境界。园林的意境便体现在筑山叠石、植物配置、园林理水和建筑营造之中。

筑山叠石和园林理水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山水是中国古典园林景观造景的骨干,《林泉高致》中说:“山以水为血脉……故山得水而活,水以山为面……故水得山而媚……”中国绘画遵循此手法,中国古典园林建造也是这样。筑山叠石在园林空间中运用主要有两种表现手法,一种为在有限的空间内叠石,另一种为在粉墙中嵌理壁岩。在空间内叠石注重石料的形体,《园冶》中讲石料要“稍点玲珑石块”,要具有漏、透、瘦、皱的特点,体现石料的形体美感。而在粉墙中嵌理壁岩则是对石料运用的一种升华,在有限的空间中高度利用空间,又使其达到烘托意境的作用。嵌理壁岩配以花木形成的画面犹如一幅山水画卷,这也更好地佐证了中国园林与诗画的融合,体现出诗画的意境。园林理水的意境营造主要体现在布局与情态之中,布局有集中与分散之别,情态有动静之别。在园林理水中,集中而静带给游人开朗宁静之感,分散而动则带给游人活跃灵动之美。分散而动的水体一般为大、中型庭院所采用的园林理水方式,例如拙政园便采用这种营造方式,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把园林水体划分为相通的若干小型水体,使园林水体形成“来无源,去无流”的视觉效果,从而达到隐约迷离和变化多端的意境之感,同时若干水体相连通形如银蛇,使园林水系曲折回环,也增添了深邃藏幽的情趣。集中而静的水体一般为中、小型庭院所采用的方式,例如留园在园林景观营造之中,以水池为中心,沿水池四周配以花草树木、亭台楼阁,从而在园林空间中形成一种向内聚合的园林空间格局,同时静态水体如同一面素镜,将水体周边的景物呈现于水面之上,既丰富了空间形式,又产生了深远空灵的意境之美。

《“造园”词义的阐述》 中说:“园,所以种树木也。”这可以看出植物配置在中国古典园林筑造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中国古典园林在营造意境时考虑了多种感官效果,因此,四季的变化和气候的不同都会促使园林产生不同的意境之美。声韵之美表现在借助植物发出某些声响来起到烘托园林景观空间气氛的作用,例如拙政园中的听雨轩庭院内种植有芭蕉,在雨天雨打芭蕉所产生的声响能够产生一种良好的雨景气氛。色彩之美是通過植物的颜色衬托园林空间情趣,进而使处于景观空间中的游人产生情感共鸣,例如拙政园中的枇杷园通过植物的颜色影响人的感受,从而烘托园林意境。植物的形态之美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为孤植,在园林景观中以单株植物形式出现,一般选用高大、树形优美的树种进行配置,具有烘托陪衬周边建筑物的作用,例如留园的石林小院种植有高大且挺拔的苍松,对庭院空间起到极好的点缀作用,很好地烘托出了园林景观的气氛;而另一种为群植,种植大量的植物形成茂密成林的视觉效果,例如南京中山陵的茂密植被烘托出绿意连绵的空间视觉效果,带给人们以宁静安详之感。园林中的一山、一水、一池、一花、一木都被赋予了某些含义或者寄托着园林主人的某些情感,这种筑园思想也很好地体现在园林的植物配置之中。例如:松、竹、梅这三种植物在寒冬之中依然挺立,被文人誉为“岁寒三友”,莲“出淤泥而不染”,菊花“此花开尽更无花”,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类似这样的诗句还有许多,源于自然界中的植物被诗人赋予了更多的寓意,寄托了诗人的理想抱负,从而达到高于自然的意境追求,烘托出了园林的意境之美。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营造强调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中国古典园林将建筑美与自然美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建筑美主要体现在情趣的表达、独特的构图原则和对待自然的态度中,情趣美主要体现为与中国传统诗画相结合,建筑成为诗画表达的载体,凝聚诗与画,呈现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中国园林建筑没有明确的程式规定,强调有法而无定式,园林通过参差错落、蜿蜒曲折、因势定形等建筑形式被赋予无限的变化,从中体现出不定性,具有一种“无为胜有为”“因势利导”的道家哲学思想韵味。对待自然来说,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营造主要强调“天人合一”,以求达到一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景象。建筑美与自然美相结合,致使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具有一种特有的美感。

园林,中国人心目中的“桃花源”,从这里我们穿越历史沿着“桃源”小径寻访我们的来处与归途。在现实世界中筑造人间仙境,追寻美好生活的信念超越了时间,也超越了空间,园林便是中国人所追求的桃源仙境。园林中的一水、一石、一花、一木、一亭,经得住时间的冲刷,始终保持鲜活。“桃花源”便是中国人的内心意境,这意境包含在园林之中。园林,是人化的自然,蕴含物化的心境。

参考文献:

[1]喜龙仁,黄晓.中国园林:巧夺天工的艺术[J].中华书画家,2018(9):4-10.

[2]凡一,沈海濱,攝圖網.源远流长的中国园林情结[J].金桥,2018(6):26-31.

[3]兰青,段渊古.画境与心境:界画中的中国古代园林意境营造[J].美术教育研究,2020(5):13-15.

[4]杨天熠.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美[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0):187-188.

[5]项锡黔.论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表现[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3):20-23,100.

作者单位: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猜你喜欢

中国古典园林园林艺术
得造天物 皇家园林艺术
现代园林艺术·微物志·定制与体验
浅谈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的园林艺术之美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精神对当代园林设计的启示
中国古典园林漏窗的艺术应用
李渔文学创作与园林艺术研究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