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匡衡是一面镜子

2021-04-12徐德瑞

杂文月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封地匡衡怪圈

徐德瑞

匡衡年少“凿壁偷光”、刻苦读书,是一个流传千百年的励志故事。功夫不负有心人!匡衡长大后,终于成了一位大学问家。《汉书》称他能文学,善说《诗》,对经学尤有研究,常引经义议论治国理政得失。匡衡不仅在其家乡东海郡承邑(今山东省苍山县)妇孺皆知,而且其大名已远播到京城长安(今西安)。许多有识之士不远千里前来向他求教,连当时还是太子的刘奭(音shi,世)也很敬佩他,并拜他为师。

不过匡衡也有复杂不光彩的一面,那是在他做官之后,不禁令人扼腕叹息。原来,公元前49年,汉宣帝刘询殁,其子刘奭继位,称汉文帝,这也为匡衡的仕途铺平了道路,他很快便被任命為光禄大夫(专门议论政事的官)。从此他开始出入于汉文帝左右,甚是风光。匡衡也不辱使命,因勇于直言敢谏,刚直不阿,尽职尽责,虽因此得罪过不少人,却很受汉文帝器重。公元前36年,汉文帝进一步提拔匡衡为丞相,并封其为乐安候,食邑600户,从此他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臣。匡衡当时的封地有31万亩。这些封地中的租税均归他所享用。至此,这个小时家徒四壁的穷孩子,一下成了令世人仰慕的位高权重的大富翁。

可也就在这时,命运跟匡衡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原来当时丈量土地的官员,因工作上的失误,竟给匡衡多圈出了4万多亩封地。当下属向他报告此事时,匡衡因私字作怪,心存侥幸,竟将错就错,并未退还这多圈出的封地。而地方官员因畏惧其权势,只好曲承其意,未敢声张。

然而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公元前33年,汉文帝殁,汉成帝刘骜(音奥)继位后,司隶校尉王尊以匡衡明知多占封地而不退还,犯有欺君之罪为由,向新皇帝举报。因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匡衡很快被撤职法办,爵位和封地全被剥夺,并被贬为庶民,永远不得再出仕做官。这位曾经风光无限的丞相,这时只能又灰溜溜地回到东海承邑老家,以无限的悔恨聊度余生!

行文至此,我们梳理一下匡衡这位自幼苦读诗书,并学有所成,且官运亨通的读书人的生活轨迹和人生“怪圈”,不能不唏嘘:匡衡小时因家境贫寒而奋发读书,因奋发读书而功成名就,因功成名就而忘乎所以,因忘乎所以而贪赃枉法,因贪赃枉法而身败名裂!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匡衡也是一面镜子,它照古又照今。我们如稍加留意,看看当下一些落马的大小贪官,他们的生活轨迹和人生命运,与两千多年前的匡衡,竟是如此的如出一辙:这些人从小为了改变命运而刻苦读书,因刻苦读书、成绩优异受到提拔重用而位高权重,因位高权重而忘乎所以,贪赃枉法,最终一失足成千古恨!当年的奋发努力,竟化作今日的牢狱之灾,甚至要牢底坐穿,这不能不说是人生的最大悲剧!究其原因,虽各有不同,但有一点当是相同的,那就是这些人官大权重之后,得意忘形,把党纪国法完全抛之于脑后,思想道德滑坡,理想信念丧失,又怎能不滑向罪恶的深渊呢?鉴于此,愚以为每个读书人、为官者,无论学问高低,官位大小,理应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忘初心,经常自省自律自尊自重,要经得住各种各样诱惑的考验,不为钱财所动,不为美色俘虏,不干违纪违法之事,这当是不重蹈古之匡衡、今之贪官人生“怪圈”的应有要义。

童玲/图

猜你喜欢

封地匡衡怪圈
怪圈
破解“不超不挣钱”怪圈
匡衡:苦学成宰相却因贪腐被贬为平民
跳出高年级语文课堂“死寂”的怪圈
“国家”一词的由来
孝文帝爵制改革后的北魏散爵封地
孝文帝爵制改革后的北魏散爵封地
罕见病保障政策陷入“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