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部湾地区老街的保护与开发探究
2021-04-12甘冠蓝
甘冠蓝
摘 要:老街区的保护与开发是城镇化推进过程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基于各街区地域情况的差异化,老街区的保护与开发并无统一的模式与方法。钦州骑楼老街区存在产权分散、建筑损毁及商业氛围不足等地域情况,文章通过分析其他老街区保护思路,提出了政府牵头和商业化模式的保护与开发策略。
关键词:钦州;骑楼老街;老街区;保护;开发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广西北部湾地区传统老街形态特色的保护与复兴研究”(2018KY0589)研究成果。
骑楼,岭南地区商住结合的民居建筑。由于其商业属性的特性,骑楼老街都位于城镇的商业中心或昔日的商贸中心。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骑楼老街面临着规划落后、商业配套滞后等系列问题。昔日商贸繁华的骑楼老街显得老态龙钟,骑楼老街的保护与开发日益迫切。近期钦州市出台《钦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规定,历史文化街区应当整体保护,保持和延续其传统格局、街巷肌理、空间尺度、历史风貌,保护与之相联系的建筑物、构筑物等物质形态和环境要素。
一、钦州骑楼老街概况
钦州是广西西南部沿海地级市,汉为合浦郡,隋易名为钦州,一直沿用至今。地理位置临近广东,建筑样式受粤式文化影响较大;同时临北部湾,南洋文化也影响着建筑形态和风格。钦州骑楼分布较广,各圩镇都有散点分布,规模不大。从现有状况来看,骑楼街区集中区位为市区钦江西岸的一马路至五马路。
钦州一马路至五马路骑楼老街区始建于19世纪20年代前后,受鸦片战争影响,中国沿海城市被迫开设通商口岸,两广、海南、福建等沿海地区修建了大量商住结合的骑楼建筑。史料记载,1934年,钦县县长章萃伦对钦州城区进行规划和整治,把靠近钦江的壕坝街、惠安街加宽拓直,命名为中山路,把城南的南塘街向南延伸至大较场,命名为大南路(现人民路),并在两条路之间修建了四条东西走向的街道,分别命名为一、二、三、四马路,街道两边全部修建商住结合的骑楼,街道也都铺上三合土或水泥,这便是现今钦州骑楼街一马路至五马路的雏形。
目前,钦州市一马路至五马路骑楼老街区的四至范围与百年前基本保持原样,东至钦江河畔的滨江南路,南至五马路,西至人民路,北至一马路。街区方正,东西窄,南北狭长,面积约525亩。保存较好的骑楼街道七条,分别为中山路、人民路(一马路至五马路段)、二马路、三马路、四马路、占鳖巷、攀桂巷。
二、老街保护的新思路
(一)文创园区思路
文化创意园区与历史文化老街的结合,是当前历史文化老街活化的常见思路,在全国也有不少成功的案例。老街的文化创意园思路并不是偶然,而是老街的文化底蕴及现代保护意识结合的必然。具体来说:其一,老街的历史文化能唤起人性的追忆与思索,让人如同置身于当时。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下,老街的这种文化体验正是文创园区所需追求和营造的。其二,人们对老街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政府层面出台各种保护条例,划拨各种保护经费;普通民众自觉保护意识增强,民间成立了许多保护老街的组织。
(二)历史建筑分类保护
保护古城老街历史文化一般有三个层次,即文物保护、历史街区保护和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纵观全国历史街区及历史古城的保护实践,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的道路几乎都面临尴尬局面。现实状况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政府部门出台相关保护法律条文,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整体保护效果不理想;第二,虽已整体保护,但原真的历史文化内涵已发生较大偏离,如今的部分古城,除了千篇一律的商业氛围,其原真的历史氛围已少之又少。
相较于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历史街区保护似乎有更大的操作空间。但在实际操作中,绕不开保护与改造的矛盾。纵观全国较出名的历史街区,如成都的宽窄巷子和锦里,其保护与开发模式犹如上文所述整体保护的现实状况。
文物保护即将历史建筑分类保护,重点保护具有文物纪念价值的单体骑楼街区建筑物及构筑物。這种方式能弥补整体保护和街区保护的不足,避免一刀切式保护与开发模式,根据实际情况分类指导,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三)商业化模式
骑楼从诞生时就被定义为商住结合建筑,商业属性是骑楼建筑的主要属性。骑楼老街几乎都是旧时的商贸中心,只不过随着城市的发展商业氛围逐渐淡薄,但其良好的商业基础仍然存在,如连绵不断的廊檐空间以及为商业服务的建筑布局都较好地保存着。
老街的商业化模式在全国有不少案例,笔者总结为两种形式:第一,商业化改建,即拆除原来的旧建筑,修建新式的高楼大厦,这种模式毁掉了一批传统老街及老建筑;第二,商业化开发,即引入商业业态开发传统老街区,这是当前常见的老街保护模式。引入商业化开发既能保护老建筑,又能盘活整个街区。
三、钦州骑楼老街保护与开发面临的困境与可行性分析
(一)困境分析
1.产权分散
建筑产权问题是老街保护与开发的先决条件,如不解决产权问题将无法进行统一的保护与升级。钦州一马路至五马路骑楼老街区产权问题的集中表现即是产权分散,具体表现为:其一,每户产权面积小,以单开间式与双开间式骑楼居多,导致每户可支配产权面积较小;其二,产权不清晰,一栋建筑物产权涉及多人。钦州一马路至五马路骑楼建筑都是祖上遗产,在遗产的继承问题上涉及多人,在产权证明文本方面缺少及时登记,一旦涉及收购赔偿等经济问题时,各继承人争抢继承产权。产权分散问题直接影响老街的整体保护与升级,是保护与开发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2.建筑损毁
建筑损毁问题是老街面临的共性问题,钦州一马路至五马路骑楼建筑也不例外,其大致经历了以下阶段的损毁:其一,战火损毁,从骑楼诞生后,钦州未经历过大型战争,战火损毁因素较小;其二,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破坏性损毁;其三,改革开放后的拆建损毁,由于骑楼建筑的老旧,加上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对骑楼的保护意识淡薄,此阶段部分骑楼建筑被拆建,是钦州骑楼损毁的主要因素;其四,自然灾害损毁,钦州是沿海小城,台风等自然灾害对骑楼建筑也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损毁骑楼顶部女儿墙造型以及立面拱柱雕塑。
3.商业氛围不足
欽州一马路至五马路骑楼老街从形成之时到1949年前后一直是钦州的商贸中心,然而,随着钦州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商贸中心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现在钦州骑楼老街商业氛围已今非昔比,昔日繁华的中山路、占鳖巷、攀桂巷已基本无商家经营,只作为库房或居住用房。现有商业活动仅存于几条主道之上,如二马路家具一条街以及一马路文具杂货批发等。从现存商业形态来看,缺乏特色,与百年老街的文化氛围几乎不相关。
(二)可行性分析
1.《条例》的出台给骑楼老街的保护附上法律依据
近期,钦州市出台并通过了《钦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条例》规定了钦州市区中山路、占鳖巷等骑楼老街的保护范围、建筑控制地带等多方面内容。《条例》的出台让钦州骑楼老街及骑楼建筑的保护具有合理的法律依据,势必会推动钦州骑楼老街区的改造与升级。
2.当前的情况给骑楼老街的保护与开发提供较好的时间与空间
综合全国老街保护与开发的经验来看,老街的现状决定着老街区的开发模式、难度等诸多因素。目前钦州骑楼老街区关于保护与开发的有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其一,相对大城市来说,钦州的城镇化进程缓慢,给骑楼老街的开发留下足够的时间。城镇化进程的缓慢避免了老城区的大拆大建,有效地保护了这些骑楼老街区。其二,目前钦州骑楼老街区尚未开发过,“白纸好作画”的开发模式给骑楼老街区的保护与开发提供较大的发挥空间。其三,钦州城区的商品房价偏低,老街的开发能有效地降低开发成本。
四、钦州骑楼老街保护与开发策略探讨
(一)政府牵头
钦州骑楼老街区的保护与开发离不开政府的牵头与组织,《条例》的出台表明政府保护与开发的决心。结合钦州骑楼街区实情,笔者认为,政府需要牵头做好以下工作:其一,骑楼建筑分类登记,将一些有历史文物价值的骑楼建筑登记造册并重点保护;其二,做好街区的整体规划,保持和延续老街的传统风格、街巷肌理及历史风貌;其三,投入适当经费,保证基础设施的完善,尤其是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的跟进。
(二)商业化模式
老街区保护与开发的思路上文已有探讨,结合钦州骑楼老街区的实情,笔者认为商业化模式比较适合。究其原因,包括以下方面:其一,商业化模式可以较好地引入民间资本来保护和开发钦州骑楼老街区。街区的骑楼建筑数量较多,单靠政府投入,经费难以保证。其二,钦州骑楼街区的文物研究价值低于商业价值。骑楼是一种商住结合建筑,是岭南地区常见的民居形式。除少数历史建筑外,大部分骑楼建筑的文物研究价值低于商业价值。少数有文物研究价值的骑楼建筑可登记造册,重点保护。其三,这样不但能活化骑楼老街区,还能辐射带动周边区域。
五、结语
老街的保护与开发是一项系统性、长期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需结合当地的地域情况逐步推进。钦州骑楼老街有百年历史,昔日的保护与开发未取得较好成效,近期出台《钦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势必推动骑楼老街区的保护与开发。本文通过对其他街区经验分析,基于钦州老街地域情况,提出政府牵头与商业化模式的策略,在活化老街区的同时,可以避免大拆大建,尽量保留骑楼老街区文化韵味。然而老街区的保护与开发问题是复杂的,势必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实践操作中解决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梁拓.基于社区发展的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研究:以钦州市1-5马路骑楼街区为例[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2]苏洪恩.以城市策展为触媒的历史城区更新活化方法:以北京大栅栏和深圳南头古城为例[J].装饰,2018(4):132-133.
[3]杨宏烈.岭南骑楼建筑的文化复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4]雷翔.广西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
北部湾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