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物建筑修复工程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2021-04-12郑亮陈以乐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1年2期

郑亮 陈以乐

摘 要:澳门中西药局于晚清时期由孙中山先生在澳门开设,是粤港澳大湾区为数不多的现存的孙中山革命活动遗址。该建筑在面临拆除时,澳门文化局收到市民的告知,并开展建筑的收购和修复。目前该建筑已修复完成并向社会公开,当中采用了丰富的建筑修复技术,如在墙体使用吊针钻孔的方式截水除盐等,同时也暴露了修复工程的一些问题。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澳门文物建筑的修复工程,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有利于完善澳门文物建筑修复的相关工作。

关键词:文物建筑;修复工程;澳门中西药局

一、历史背景

澳门中西药局历史悠久,史料丰富,不仅是孙中山在澳门从事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文物建筑,还曾是新民主主义将领贺昌在澳门的故居,同时也是中西海上贸易中转码头的遗址,具有三重文物价值。

经过对中西药局地下的开挖,考古发现大型花岗岩石结构码头遗迹及出土明末清初主攻外销的克拉克瓷瓷片等,同时对比史料、地图、海岸线遗迹和地层探测推断,在澳门中西药局建立之前,乃至草堆街填海造陆之初,为澳门北湾沿岸中西货运的中转码头,同时也为澳门在明清时期作为重要的中西货运港口提供考古实证。

1892年孙中山从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就读期间受邀帮助澳门士绅诊治,因其医术精湛,药到病除,在澳门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同年,孙中山赴澳门镜湖医院主持首次西医西药的工作,12月18日受到澳门士绅及镜湖医院的资助开办中西药局,镜湖医院的创始人之一曹有租借草堆街80号于孙中山作为中西药局的场所。孙中山在中西药局行医期间结识了大量澳门上层社会的中葡人士,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对其之后革命事业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1893年,孙中山前往广州,开办东西药局,澳门中西药局交由好友代理。1896年曹有逝世后,中西药局交由其子曹善业继承,中西药局仍运营多年,作为掩护革命党人及其在澳门活动的根据地之一。

查澳门物业登记局资料:澳门中西药局1908年2月29日被查封拍卖;1947年后,曾改为蝴蝶疋头店、万新疋头店及光裕电器行等商铺;澳门回归后一直处于空置状态,直至2011年澳门特区政府购入并开展修复工作。

孙中山虽在澳门中西药局参与运营不足一年,却是其青年创业的重要场所、研制西药的产业园及革命运动的根据地。孙中山所撰写的《伦敦蒙难记》记载,澳门中西药局同时是中国首个华人西医药馆。因此,中西药局为孙中山在澳门的遗址中最具历史价值及文化意义的文物建筑。

二、建筑特点及修复工程优点

(一)建筑特点

中西药局位于澳门草堆街80号(图1),面宽约5米,进深约28米,高约17.5米,分三层,为典型的岭南竹筒屋建筑,下铺上局布局(图2)。建筑为砖木结构,硬山搁檩,双坡瓦顶,屋面铺有明光瓦,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墙体为清水青砖墙,五顺一丁砌法,细砖缝。正立面凹门设计,有前檐板及山墙墀头,门由趟栊门及板门组成,修复后板门改为玻璃门。窗户分百叶窗及蚝壳窗两种,蚝壳窗为蚝壳打磨成半透蚝壳片嵌入木窗框的传统工艺窗户,具有隔热避风的功能。

门面三进深,地面铺装为橙色黏土阶砖,中间开有2个天井,作为通风及采光使用,一楼中间为明清时期的码头石结构遗迹,室内门为拱门,门楣有铺满花瓣的半圆形灰塑,门楣两端有蝠鼠托座。吊顶为方形上凹,四周有金钱纹饰通花及花卉图案,具有透气防白蚁的作用。一楼二进左侧有古井,右侧可通往二楼二进。由二楼一进木梯上三楼一进,三楼一进沿街窗户为上下两组平开窗,上组为百叶窗,横置木棂,下组为蚝壳窗,竖置木棂,三楼二进墙面有寿石桃花灰塑。

(二)修复工程优点

澳门文化局经过6年的时间成功修复澳门中西药局,不仅还原了中西药局的整体面貌,并且使其活化为孙中山的纪念馆。其修复工程优点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保留原有建筑结构,对建筑进行翻新

中西药局的内部空间是典型的下铺上居式布局,具有岭南建筑的风格及特点。修复工程保留了大部分原有的结构,包括砖墙、木构架、门窗、屋顶等。同时参考周边同类型的建筑,以及接受社会各界人士对旧建筑构件的捐赠,尽量还原中西药局的原有面貌。此外,对于中西药局后期功能的转变而悬挂的招牌“饮香僊(仙)馆”,也给予修复和保留。

2.历史建筑风貌保护

中西药局是砖木结构的建筑,修复工程不仅保留砖木结构,同时对建筑的空间尺度、比例、材质、色彩给予保留。修复后的大门改为自动玻璃门,外立面保留原本的竖向趟栊门。内部清理及拆除了后期加建的物品,增加了空調及升降电梯等现代化设施以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但整体呈现出典型的岭南风格。

3.置入创新性元素

经考古发现,中西药局的首层地面具有明清时期的通商码头古建筑遗迹,并以此为根据,在中西药局首层展示明清时期的港口商贸的文物并为建筑新增折中主义建筑元素,如克拉克瓷器、西式线脚、屋内拱门门楣的花卉灰塑等,兼具横向的中西建筑元素及纵向的新旧建筑元素。

4.新旧元素共营

建筑的三楼主要为建筑修复前后对比的展示,不仅有构件、材料、工艺的对比,还有历史照片的展示。通过展示让人可以感受到中西药局修复前后的差别,为未来中西药局的考证保留历史资料和史实。同时,新旧建筑元素各自发挥了其功能及作用,具有新为旧用、旧为新用的特点,共同营造了修复后的中西药局的场所体验。

5.功能活化

中西药局建筑修复后空间得到充分的利用,大体分为三个部分,即中葡港口贸易文化展示区、孙中山在澳事迹展示区、历史建筑修复前后对比区,并按时间顺序分别位于建筑的一层、二层、三层。这不仅补充了澳门相关主题的文化展览,并且拓展了澳门世遗旅游路线,与周边的大三巴牌坊、澳门可口可乐博物馆、留声岁月音响博物馆、上架行会馆、同善堂等历史文化建筑景点巧妙相连,组成丰富的步行旅行路线,不仅活化了建筑本身,也带动了其周边的商圈活化,具有一举两得的作用。

三、修复工程的问题

澳门是孙中山从大学步入社会的第一站,也是生活和事业的起点,他是较早利用西医救治病患的华人,中西药局作为这段经历的实证,具有值得保护和活化的价值。2011年澳门特区政府以3600万澳门元购入该建筑,并开展了一系列的修复工作,包括修复建筑的屋顶、墙身及楼板(图3),重新规划内部空间,为文物建筑安装空调、升降电梯、安保及消防设备,以符合现代人的生活需求。2012年,在进行空间改造工程时,发现了地下的港口遗迹石结构,因此对内部空间布局进一步调整,直至2016年12月完成整体建筑修复工作,向公众正式开放。

中西药局整体保存原有结构特点。修复后,一楼入口大堂保留考古遗迹做展示,末端摆放发掘的文物,包括明清时期专供外销的克拉克瓷器及垫瓷饼等。克拉克瓷器的名字取自于葡萄牙用于贸易的帆船“Carrac”,音译为“克拉克”。除瓷器外还有钱币、安平壶、玉烟嘴等当时的商品。中西药局立面的招牌写有“饮香仙馆”,结合考古发现的玉烟嘴等物品,推测中西药局曾为销售鸦片香烟的店铺。二楼为孙中山展览馆及图书馆,其中设有“国父子声”的装置,可以聆听孙中山昔日的演讲录音。三楼主要展示建筑的设计风格及材料,包括百叶窗、蚝壳窗、灰塑等物品和历史照片。修复后的中西药局不仅能让人追溯孙中山在澳门的足迹,同时也能感受他的爱国主义情怀及家国天下的情操。虽然中西药局的修复工作已完成,但修复后也显露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继续研究及完善。

(一)阶砖砖缝过大

中西药局室内铺地为橙色黏土阶砖,砖缝约1厘米,不仅破坏了铺地的美感,并且填缝过厚容易导致其开裂,尤其作为地面的铺砖,填缝开裂后容易导致铺砖磨损或脱落,如图4中右侧部分阶砖的边缘已经磨损发白。此外,部分地铺已出现发黑及褪色的现象,砖面颜色不均,表面质感粗糙,缺乏日常维护,应及时清洗和维护,否则容易引发破窗效应,导致整体环境质量下降。铺地边缘处理过硬,砖体切割置于边缘,材质并未做过渡处理,切割后的砖体边缘会有不平整的缝隙,容易渗水,导致地面发霉,铺地质量下降,引起连锁反应。

(二)天花板积水发霉

中西药局天花板出现漏水及发霉的现象(图5),推测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二:其一,天花板内的空调排水管道漏水,且天花板缺乏排水组织,导致其坑洼处积水,引起发霉漏水的现象;其二,由于空调长时间开启,加上除湿的设备,室外空气温度与室内空气温度不均衡,且空气湿度大,引起天花板冷凝水积水,所以出现发霉滴水的现象。无论何种原因,应及时治理和防范。霉菌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另外,天花板不易清理,长期如此会使发霉区域扩大,霉菌在密闭的室内传播,容易引发室内其他文物古迹的霉变,导致文物财产的价值损失。

(三)墙体错误补砖

中西药局内青砖墙因风化原因而破损(图6),破损后采用暗黄的咸砖填补,不仅破坏美观,且咸砖为酸性,砖体的硬度和寿命都会大打折扣,容易导致下一次砖墙的破损。咸砖和弱碱性的青砖砌在一起,会影响周边的青砖,使周边的砖酸化,导致墙面整体质量下降。从文化习俗的角度来看,咸砖常在厨房、厕所、猪圈牛圈等场所使用,并不适宜用于民居室内,违背居民的使用习惯。此外,早期青砖多为手工倒模制作,会有凹凸面的区别,应按照凸面在上,凹面在下排列。现场发现有个别青砖回填的时候并未注意青砖的凹凸顺序,反向回填,不仅导致美感下降,而且影响砖墙的稳定性,严重的还会导致砖墙倒塌,存在安全隐患,应及时修复。

(四)水泥补墙

中西药局的砖墙采用水泥来填补缺口裂缝(图7),水泥与青砖的物理属性不同,水泥过硬且不透气,容易导致砖墙再次开裂崩坏。此外,砖墙的整体色彩与水泥并不相同,用水泥填坑影响砖墙的美感,使得砖墻洁净度下降,品质感较差。砖墙在室内的视觉面积比重较大,大面积不整洁的砖墙会使得大众观展体验感下降,影响展览馆发挥文化传播的正面效果,反而会使大众产生负面情绪。此外,青砖之间溢出的砖缝填充物应及时处理,保持砖墙的整洁美观,避免填缝杂乱。

(五)打针除盐破坏墙体

澳门文物建筑的砖墙风化主要原因在于地下水上升及墙面结晶盐的破坏。由于澳门地区三面环海,地下水源丰富,且采用围堤吹填的方式造陆,使得土壤底部含盐量高。中西药局由于坐落于原海岸线边缘,地下水可通过毛细管作用上升至墙体,使墙体受潮风化及鼓包瓦解,极大影响了建筑的寿命和品质。此外,现场的采样中也发现砖体表面存在硝元素,硝的存在证明砖体中含有一定的盐分,因此需要给砖墙进行除盐的处理,以保护砖墙的完整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中西药局的砖墙修复采用打针的方式进行截水除盐工程(Damp Proof Course and Salt Control),这种方式并不适合岭南建筑的双隅墙。岭南建筑的双隅墙为空心墙,具有保温隔热的效果,打针需要在墙体打洞,破坏墙体稳定结构。打针的原理是在墙体下方注入截水液体,但无法保证拦截的有效性,在底层的砖面斜切打洞注入液体除盐的效果有待论证,且现场展示的原理图中采用的图片样式也出现错误,并非双隅墙的结构图示。另外,打针除盐本身存在实验性质,通常的做法不会以珍贵的文物为实验对象,而是选择相似的旧民居实验,直接在文物上做实验会产生破坏文物的风险。文物破坏后,原本稳定的物理结构难以恢复,文物价值和美感也会进一步受到损伤。

四、应对措施

中西药局文物建筑修复工程显露出的问题,应采用更科学的方式进行修复,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及历史的原真性,谨慎采用修复工程技术,避免对文物建筑造成进一步的破坏。针对上述研究发现的文物修复问题,共有以下几点措施进行修复:

(一)细缝铺砖

阶砖的填缝材料应和原有的材料保持一致,如石灰浆等,避免使用现代材料如水泥等,导致新旧建筑材料的“水土不服”,且建造的工艺和材料也同属历史信息的一部分,应充分尊重,完整保留,修旧如旧,切勿画蛇添足。砖缝避免过大,砌砖过程中如有填缝材料溢出,应及时处理。砌砖完成后,应使用磨砂纸手工将多余的填缝材料清理干净,以免破坏铺地的美观,最后使用勾缝工艺,增强整洁度。避免使用机器打磨砖体,老旧阶砖表面有隔水层和透气层,打磨砖体会使得阶砖失去隔水层,导致液体渗入砖内腐化内部结构,容易使其物理属性下降,在日后使用中开裂或破碎。

(二)注重天花板防水

文物建筑存在的年份并未使用空调等现代设备,修复后为提高空调房的密闭性,以惯性思维封闭天井和门窗,不间断地使用空调和新风设备控制气温,不仅造成能耗浪费,并且为了增加空调设备,修改了建筑原有的空间布局及天花板样式,损害文物建筑的原真性。

岭南建筑的围护结构具有一定的透气性,其天井可使得阳光直射室内,提升室内空气温度,利用热压形成烟囱效应,自然通风祛湿;建筑南北向朝向,有利于风压组织穿堂风,增加室内自然通风。以上两点建筑被动式通风设计在修复中并未得以体现,而采用的空调设备不仅抽湿能力差,导致天花板积水凝水,且天花板自身未进行完善的防水防霉工艺,不仅不能还原建筑原本的通风除湿能力,还使得室内出现霉变的现象,空气品质和文物建筑质量进一步受到影响,反而不利于文物建筑的可持续。

应充分理解古建筑构造及功能用意,避免现代设备对文物建筑的过度干涉。如有必要采用现代设备,应建立完善和及时的建筑使用后评估标准和体系,在出现积水发霉等问题后及时处理和更正,避免问题一发不可收拾。

(三)墙体补砖原则

咸砖应用于文物建筑的修复工作中,不仅有违民俗习惯,并且不利于文物建筑的保护。应对青砖不同情况的破损进行针对性的修复:第一,青砖破损小于2厘米时,应及时清理破损的部分,保留砖体;第二,青砖破损等于2厘米时,采用旧砖片进行填补,避免使用水泥等材料进行填充;第三,青砖破损大于2厘米时,应更换新的青砖,避免使用酸化的咸砖,尽量使用颜色、材质、工艺相同,且品质良好的砖,做到近看有别,远看相同;第四,砖体填缝不宜过多,点到即止,使用石灰浆填补干透后,用清水整体刷洗,再用砖缝补缝,最后用清石灰石涂抹墙体,使砖体形成新的保护膜。

品质较好的砖应符合以下要求:其一,砖表面无霉菌、无污垢、无褪色等状况;其二,砖体空隙较小,材质紧实,用料充足;其三,砖体内部品质较好,无积水和腐蚀,可通过敲击砖体的方式辨别,敲击声音清脆为优;其四,砖体表面光滑,无毛糙及杂质。

此外,砖体的保养应使用可溶性化合物进行人工清洗,将湿毛巾覆盖于砖体吸附表面的尘埃,再使用毛刷等工具,沾清水进行刷洗,其后用清水对墙体进行冲洗。应定期对砖墙进行保养和维护,延长墙砖的寿命,增强其品质。

(四)墙体除盐建议

中西药局修复中使用打针方式除盐,不仅需要在砖墙上钻孔(图8),破坏砖墙结构,且对岭南建筑独特的双隅墙结构的除盐作用有效性也有待验证。目前有许多无损除盐的技术,不会破坏砖墙的结构,且工艺简单,效果得到证实,如贴敷除盐法、湿度差除盐法、灰浆除盐法等。以下为其方法的步骤分析:

1.贴敷除盐法

贴敷除盐法是利用复合化学溶液进行砖墙无损除盐,具体步骤为:第一,调制配比含量为5%~15%的六偏磷酸钠(或六偏磷酸钾)的水溶液,在20~50°C的条件下充分搅拌,将毛巾或吸水纸充分用该溶液浸湿,再贴敷至砖石文物墙体表面进行除盐;第二,除盐完成后用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和乙醇按照5∶100的比例于50~70°C的条件下进行混合搅拌制成溶液,将溶液刷至墙体,使其形成保护层。

2.湿度差除盐法

湿度差除盐法是利用空气湿度的渗透压原理进行除盐,具体步骤为:其一,检测和评估砖体含水量及盐度的实际情况;其二,调节室内空气湿度及盐度,使空气湿度及盐度与砖内的湿度盐度相同,静止若干天,由于渗透压原理,砖体盐分会自然排出;其三,用清水清洁砖体表面,并重复以上步骤,直至砖墙含盐量达到理想程度。

3.灰浆除盐法

灰浆除盐法的原理是利用灰浆对盐的吸附特性进行墙体除盐,具体步骤为:第一,混合植物纤维(如纸筋或草筋等)及黏土,调制成中性的灰浆溶液;第二,用清水清洁墙体,在水分未干时,用灰浆溶液敷贴至墙体表面,厚度为10~20毫米;第三,等待7到14天,铲除干燥的灰浆,并用清水清洗墙体,重复以上步骤,直至砖墙含盐量达到理想程度。

五、结语

澳门中西药局具有重要的历史、社会及文化价值,对其进行文物建筑的修复有利于填补孙中山在澳门历史足迹的考古实证,提升澳门城市文化内涵,丰富澳门历史建筑景点,延长澳门历史旅游线路,增强澳门旅游城市吸引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及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与和谐。但在文物建筑的修复中也应注意采用科学及辩证的方法进行修复工作及展开修复工程,尽可能保留历史建筑的原貌,尊重场所的原真性及居民的场所记忆,为未来的考古研究保留尽可能多的史料实物。同时,也应重视文物建筑现状修复的不足,举一反三地完善文物建筑的修复工程,完善文物建筑修复的使用后评价体系,审视问题出现的原因及研究应对措施,归纳技术文本,为澳门及相似地区的文物建筑修复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澳门专版.草堆街80号寻找孙中山济世起点[N].大公报,2017-03-31.

[2]王肃,黄四平,李俊連,等.砖石质文物用复合型除盐封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CN201510990645.9[P].2017-11-03.

作者单位:

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