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壁画保护与历史文化价值

2021-04-12秦静

档案与建设 2021年2期
关键词:墓室壁画敦煌

秦静

甘肃省敦煌市档案馆收藏着一张珍贵的照片档案。照片拍摄于1981年8月8日,记录了邓小平在敦煌莫高窟进行视察的场景。据新闻报道,当日邓小平一行在敦煌文物研究所原所长常书鸿和时任所长段文杰等人的陪同下前往敦煌参观,邓小平在认真听取了敦煌文物研究所的工作汇报后说:“敦煌文物天下闻名,是祖国文化的遗产,一定要想方设法保护好。”“敦煌的保护是件事,还是件大事!”这充分反映出国家对祖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高度重视。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指出:“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将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跨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导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遗产保护高度重视,就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他强调,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党的十九大将“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作为坚定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部分写进报告中。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多次的文物普查,确立了许多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文物保护单位。从古代壁画的现存状况看,重要的保存地有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永乐宫、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代壁画珍品馆等。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后历经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明、清数代,共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从壁画方面看,敦煌壁画在时间序列上的保存非常完整,各个时期的艺术面貌卓然独立又承接有序,不仅给后人留下丰富的艺术资料,而且对于历史研究来说,也起到很好的“补史”“证史”“写史”作用。

陕西历史博物馆所藏唐代墓室壁画是博物馆极具特色的珍贵馆藏。唐代墓室壁画是中国古代墓室壁画的巅峰之作,在绘画史上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壁画多出自唐代最优秀的画师之手,代表了当时最精湛的绘画水平,并集中体现了唐代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绘画面貌。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唐代墓室壁画包括《阙楼图》《仪仗图》(出自懿德太子墓)、《客使图》《马球图》《狩猎出行图》(出自章怀太子墓)、《宫女图》(出自永泰公主墓)等。这些唐代墓室壁画数量众多,出土陵墓级别很高,保存的状态非常完好,而且各个时间段完整有序,涉及历史、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从全国甚至全世界角度看都是绝无仅有的。这些珍贵的墓室壁画对于后代更深入地了解唐代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山西永乐宫壁画是我国道教壁画最重要的作品群,集中反映了我国元代壁画艺术的最高成就。永乐宫壁画大致分为四大块,分置于永乐宫无极殿、三清殿、纯阳殿和重阳殿,共约1000平方米,仅三清殿主殿一处,画面高约5米,全长接近100米,面积达400多平米,气势恢宏,堪称我国古代壁画艺术精品。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对中国以及东方的文化艺术影响至深。以永乐宫壁画为代表的道教壁画主要是诠释道教教义,感召民众,推崇真善美。永乐宫壁画的主题本质上是传递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敬天爱民”的人本思想。中国壁画起于汉代,至魏晋唐宋达于极盛,涌现了许多杰出的壁画大师,如唐代的阎立本、吴道子,北宋的武宗元等,只可惜历经历史的变迁,这些壁画大师的壁画作品无一存世,而留存至今的元代壁画则成为领略唐宋壁画遗风的重要历史文物。元代壁画既继承了唐代画风的雄大恢弘,又不失宋画的富丽典雅,可谓中国壁画的集大成之作。从主题方面看,壁画中有威严庄重的帝君、彪悍勇猛的天将、圆润雍容的玉女,还有翩翩欲仙的真人。他们有的在对话,有的在思索,有的在凝神,神情姿态各异,无一雷同,并相互呼应,浑然一体。从绘画技巧方面看,永乐宫壁画继承了唐宋绘画的风格,衣纹和云气的用笔明显吸收了唐代画家吴道子创造的“吴带当风”的神韵,使壁画上行云飘荡,云霞掩映,整体给人一种天上人间的艺术联想。在质感的表现方面,不同的表现对象呈现出不同的质感。有具有金属感的金鼎、铜炉,有润泽待放的牡丹、荷花,也有红润饱满的脸庞。在用色方面,壁画采用了富于装饰性的重彩勾填的画法,主要使用了青绿、石黄、朱砂等颜色,色彩浓重而饱满,再用白色间隔其中,使整个壁画更加明亮鲜艳。

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国家领导人都非常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山西永乐宫壁画就曾在周恩来总理的关心下,被完好地迁移出三门峡水库淹没区域的原址。最初建于元代的永乐宫原本在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并不在今天的芮城县龙泉村,20世纪50年代,因修建三门峡水库,永乐宫不得不避开淹没区,历经五年迁至今山西芮城县龙泉村落户。搬迁工作从1959年开始,当时正处于国民经济相当困难的时期,人力物力匮乏,但国家对此非常重视,国务院就永乐宫搬迁问题召开特别会议,经过多次研讨,最后由周恩来总理做出了搬迁决定,工程总投资200余万元,最终将永乐宫完整移至新址。为了将殿内壁画按照原来的面貌迁至新殿,中央美院和美院华东分院国画系的教授(陆鸿年、叶浅予、邓白等)和学生将上千米的壁画临摹下来,然后按照壁画中人物的外轮廓边线进行切割、拆装,最后由当地民工组织起来修路并搬运至芮城县龙泉村。如今,在山西芮城参观永乐宫壁画时,几乎看不出搬迁的痕迹,不得不为此感到震撼,近乎完美的永乐宫壁画以原貌保存至今。永乐宫壁画早在1961年已被国家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不仅是中国艺术的瑰宝,世界绘画史上的杰作,同时也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意大利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壁画史,尤其在修复和保存壁画领域表现出色,其丰富的修复技术和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陕西历史博物馆通过与意大利政府开展技术合作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创建“唐代壁画珍品馆”,来更好地修复与保护唐墓室壁画。两国文物专家在壁画的修复和保护方面多次研讨,论题包括利用高科技干预来修复壁画、唐墓室壁画修复技术与补绘技术、壁画修复中对生物病害的处理方法以及在揭取壁画过程中如何加固支撑物与颜料层等。保护与修复壁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很多壁画由于时间、自然灾害或者战争等不可抗力因素被毁坏殆尽,只能通过专业的修复技术,加固原有画面层,同时修补和复原缺失的色彩与笔触,从而还原绘画完整的面貌。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利用历史文化遗产,是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内容。保护文化遗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深入研究、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的过程中,要注重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人们不仅能了解到中国历史上的优秀文化艺术,同时还给予对自身民族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在新时代,我们要倍加努力地保护好、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让底蕴深厚、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焕发强大的精神力量,为中华文明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提供有力支撑,向世人充分展现出中华文明璀璨瑰丽的光芒。

注释与参考文献

[1]肖军.永乐宫壁画朝元图释文及人物图示说明[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9.

[2]史敦宇.敦煌壁画复原图[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

[3]上海博物馆.壁上观——细读山西古代壁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4]李玉虎.唐墓室壁画与彩绘陶俑修复与保护[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墓室壁画敦煌
敦煌第302窟佛座方格纹图饰的表里漫谈
三观壁画
“反美”壁画
作品二
敦煌画师,I服了YOU
敦煌 敦煌
“飞蛾”修复壁画忙
大连鞍子山积石冢墓室出土随葬玉器50件
敦煌飞天
天涯海角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