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新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探究

2021-04-12魏晨晨马瑞单

成长 2021年2期
关键词:改革策略思政教育意义

魏晨晨 马瑞单

摘 要:在社会快速发展以及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成为高等教育提升质量和效果的重点内容,关注思政教育,实现立德树人任务,加强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主要阐述高校思政教育实施意义,并探究在新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 思政教育 意义 改革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持续推进,在传统教育模式下,高校思政教育呈现出各种弊端问题,无法有效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为了实现人才培养,提升思政教育质量,培养学生正确观念和核心素养,必须对当前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进而适应新形势发展需求,解决教育问题。

1 高校思政教育实施意义

加强思政教育,培养学生德育素养和思想品质,不仅是高校的教育目标,而且也是新形势下对人才的需求。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我国已经进入新时期变革中。高校的学生处于复杂多变的社会中,面对各项机遇与挑战,学生采用怎样的思想心态和政治状态去面对这些机遇与挑战,成为高校教育重点研究内容。而高校开展的思政教育会对学生的未来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对此,高校实施思政教育具有如下意义。

第一,能够推动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新阶段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思维更加灵活、开放。再加上社会发展过程中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需求逐渐提升,要求大学生具备一定的思想道德品质。高校实施思政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第二,实现和谐社会构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和谐合适的构建是我国发展的首要任务,也是人们的共同愿望。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未来力量,是国家未来建设者,加强思政教育,有助于其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觉悟,对和谐社会构建有正确的认知,提升自身思想政治面貌。第三,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现今社会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学生的思想水平会对其未来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思政教育对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道德水平具有重要价值,促使学生能够积极面对艰难险阻,实现良好职业生涯规划。

2 新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策略

2.1 进一步丰富高校思政教育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意识形态体现的主要方式,应该进一步丰富思政教育内容,结合新时代、新形势、新思想,保证思政教育与时俱进,满足学生各方面发展需求。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将思政教育的本质凸显出来,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能够正确解答前沿问题、社会热点问题、时政问题等,引导学生更深刻的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落实于行动中。同时,高校要根据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与要求,选择合适的思想教育教材,并利用有价值的课外资料,以及信息技术等,辅助开展教学活动,比如社会发展成就资料、视频资料等,让学生真正理解新时代思想,掌控自己的未来发展,关注多种学习方式的利用,在突出理论知识价值的同时,将高校党组织、团组织思政教育价值发挥出来,优化思政教育内容。另外,还需要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点思政教育观念,构建思想道德。在新时代发展下,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发展应该以大学生为切入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方向作用呈现出来,关注实践教育,将其融入到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促使其内化成大学生的本质思想,实现情感思想认同,并通过大学生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来。而且还可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新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等,开展具有精神文化的集体活动,评选出优秀班集体、文明宿舍等,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发展各个方面,优化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内涵。

2.2 加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少年强则国强,在新形势发展下,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对青年一代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有责任、有担当、有理想、有能力,这样才能成为促进国家发展的栋梁之才。对于青年一代来说,其价值观的取向会直接关系到今后的社会价值取向。高校的大学生正是形成价值观念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中,高校应该重点关注价值观的形成教育,人生的第一步最关键。在思想教育改革下,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掌握其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并通过开展心理咨询、座谈会、主题班会等形势,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与问题,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提升思想教育的指导性、针对性。同时,加强爱国主义精神、情怀教育,促使其了解我国新形势发展,把控时代脉搏,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意识,提升爱国情怀素养。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还应该将如何提升学生服务意识、水平作为工作重点研究内容,及时了解学生诉求,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检查和监督学生形成良好服务座屏,加强精确化管理、教育。在日常工作中,学校和教师还需要关注校园文化建设,积极为学生构建良好思想教育环境,将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其中,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心。环境会对学生产生无形的影响,校园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其教育价值不言而喻。在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中,应该结合校园布局、建筑类型等,关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实现有效传承与弘扬,将各种文化呈现在校园的景观和建筑中。比如,重点关注建筑风格、内涵等,修建具有景观性的亭台楼阁,合理布置教室、宿舍、图书馆等,张贴名人名言、名言警句等,构建具有浓厚氛围的文化环境。另外,高校教师还可以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活动,比如经典朗诵、辩论赛、微电影大赛、写作大赛等等;鼓励学生去一些图书馆、文化馆以及历史博物馆中,感受文化的熏陶,体会传统文化散发出来的巨大魅力;根据传统节日,组织学生开展文化活动,比如在清明节组织学生去烈士陵园扫墓,在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纪念具有较强爱国主义的诗人屈原等,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深刻感受、学习、接受和利用传统文化,进一步提升日常思政教育效果。

2.3 加强思政教育队伍建设

在新形势发展下,创新作为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关键,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前提。创新并不是高校思政教师自己研究、实施,而是需要与其他教师一同,合力研究和实施。因此,高校应该加强思政教育队伍建设,为思政教育改革发挥实质性价值奠定基础。首先,高校应该结合校内教师力量,开展思政教育,将思政教育融入各个专业中,从管理员、研究院,到行政领导、学生会,都是思政教育的主要力量,将其团结起来,构建内外兼治的教育队伍,实现优势互补、功能互补。其次,将高校党组织、团组织的政治、组织等价值发挥出来,组织高校的大学生,将其吸纳入党员队伍、团员队伍中,接受先进的教育,将组织优势呈现出来,开展各种思想蒸鱼教育活动。最后,构建具有较高思想觉悟、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教师队伍,发挥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的价值,明确各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构建服务观念和教育观念,共同研究和讨论将传统思政教育与新形势发展下教育方式融合的策略,利用多种新媒体技术,通过外壳视频、课件、网络资源等向学生传授思政理论知识,鼓励学生深入其中进行讨论,构建高效课堂。同时,利用校园网、学习平台中,将教育资源上传其中,以供学生自由的选择和学习,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素养。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发展下,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多,要求也越来越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有待提升。对于高校而言,应该明确思政教育主要任务和内容,不断加强教育改革,探索发挥思政教育价值的路径,从思政教育内容入手,选择合适的思想教育教材,将思政内涵呈现出来,加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加强思政教育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效果,完成高校思政教育使命。

参考文献:

[1] 朱文娟,张炳生.新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中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融合实践分析[J].国际公关,2019(9):123-123.

[2] 赵伟.经济新常态下高校思政教育改革路径思考[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8(6):73-74.

[3] 周玉鋒,李志华.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创新路径分析[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0,37(4):139-140.

[4] 肖著华.基于传统文化的高校思政教育改革路径分析[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2):79-81.

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省濮阳市 457000)

猜你喜欢

改革策略思政教育意义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高职数学教学方法的现状及改革探究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新形势下专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研究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试论基于项目驱动的机械制图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