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开发区 多元布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1-04-12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是首批14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河北省首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近年来,秦皇岛开发区充分发挥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窗口、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以创新驱动汇聚发展力量,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吸引京津高端优质资源,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数据产业、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市场主体持续焕发新动力,加快了园区创新发展的步伐和进程。
2020年,秦皇岛开发区以“三创四建”和“重点项目建设落实年”活动为统领,全力攻坚项目建设,形成项目签约储备潜力足、开工建设速度快、竣工投产有保障的良好发展态势。2020年,开发区保持了90个高质量项目动态谋划储备,其中包括18个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和12个市重点前期项目,18个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开工率达到100%。全年进行了四批次集中开工活动,开工项目59个,开工率为100%。
全球最大的铝合金车轮制造企业、中国大陆地区唯一进入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100强的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制造全系列汽车安全玻璃、代表世界领先水平的旭硝子汽车玻璃(中国)有限公司,填补国内汽车电压调节器集成技术空白的秦皇岛中科纳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项目建设中,开发区努力提升项目建设质量,着力推动“招商引资”向“招大引强”转变。
项目引进来,服务跟上去。开发区对重点项目开展全过程、全领域、全天候包联服务,实行包立项开工、包施工保障、包进度质量、包竣工投产的全程包联,一包到底的工作机制,主动走进企业,上门现场服务。2020年,开发区各类走访调研活动共摸排收集各类问题173个,全部进行了分解交办,并发掘出中粮鹏泰特种面条、康泰医学扩建等60余个新增投资项目,总投资约91.68亿元,助力全区经济发展。
招商的新项目能够扩充产业集群,本地企业技改升级的新项目则实现了产业壮大发展。为进一步巩固发展力量,开发区布局百项重点技改项目,推行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主动赴企业给予指导和支持,帮助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提高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粮油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传统产业技术装备水平。同时,实施新兴产业增比进位工程,加快推进智慧消防及信息技术产业与康复辅具及医疗健康产业等新兴产业发展,全力为企业增添新项目、技改旧项目搭桥铺路。
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新获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获奖500万元;康泰医学、秦冶重工、宏岳塑胶等21家企业获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获奖近1 000万元;港口大型设备无人操控系统、城市智慧消防物联网综合应用管理系统、铝合金车轮智能制造车间3个项目新获批2020年第二批省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专项补助资金1 000万元,等等。
资金是项目建设的活水。开发区紧抓“政策窗口期”,广泛收集各类扶持政策并打通政策对接渠道,推动亿广云、宏启胜、防威科技等9個项目列入2020年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扶持资金拟支持项目名单;帮助15个项目申报了省工业转型升级(技改)重点项目建设专项资金,31个项目申报了工业设计专项资金。在全省率先实施“金融特派员”制度,协调8家金融机构选派代表常驻机关,专职对接服务项目建设工作。2020年,促成意向融资1.2亿元,有力保障了项目建设进度。
区域创新能力的高低,关键取决于创新主体的培育和壮大。2020年,开发区紧盯目标任务落实,聚焦加强创新主体培育,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以科技创新激发全区经济发展新动能,为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加强创新主体培育,让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开发区在新时期、新阶段发展的显著特征,创新新局面加速推进开发区的高质量发展。在培育创新主体工作中,开发区持续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通过分类指导、梯次培育、差异扶持、扩量提质,搭建企业成长阶梯。2020年,开发区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287家,目前有效期内科技型中小企业1 168家,列全市第一位。此外,开发区还实施了创新机构增长计划和高新技术企业增长计划,全面推进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区域创新平台的建设,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完善后备培育库制度,做强培育服务机构,开展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和申报流程培训,实现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服务体系的网格化、精细化、全程化,打造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
2020年,开发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5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161家,占全市60%以上。截至2020年11月份,全区高新技术产业的营业收入达到5 145 828万元,同比增长6.23%,占全区比例62.99%;实现利润收入495 699万元,同比增长20.02%,占全区比例74.29%。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才能厚植创新发展新优势,健全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是发展的不竭动力。依托天大环保研究院的河北省河道水质净化及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获得省科技厅批复建设;推动中科院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大学研究机构在秦机构的发展;与燕山大学成果转化中心建立互访机制,洽谈并初步达成合作意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为开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按照“精心筛选、靶向突破”的思路,开发区积极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生命健康、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现代农业等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精准对接和主动承接国家、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产品和核心关键技术。2020年,开发区累计获得省级以上科技部门批复的研发中心16家,其中,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5家,重点实验室1家。
为进一步破解体制机制难题,优化营商环境,秦皇岛开发区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推进“三深化、三提升”“三创四建”等活动,为开发区“三次创业”向纵深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支持。开发区行政审批局积极推进制度改革,将“证照分离”改革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等有效衔接,减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压减提交材料、压缩审批时限,深化“放管服”改革。2020年,政务服务大厅累计办件量25 887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达到100%。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各职能部门在严格落实防疫措施的基础上,加强监管、特事特办,全力做好服务。为确保特殊时期政务服务不断档,政务服务大厅自2021年1月4日起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张贴倡议书等形式,及时明晰对外公布疫情防控期间政务服务大厅办事提示及指引,并呼吁广大办事群众和企业尽量通过不见面网上办、视情况错峰办、提前咨询预约办、加强防护现场办等方式办理相关业务。2021年以来,开发区政务服务大厅共受理和办理各类业务近4 000件。同时,政务服务大厅严格落实“双休日不打烊”服务机制,提高窗口人员现场办事效率,强化审批人员服务意識。政务服务大厅相关负责人还根据当日业务办理量及时掌握和了解大厅的运行情况,随时调整大厅内工作人员数量。此外,为帮助全区企业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保障企业健康平稳运营和投资计划顺利实施,开发区深入开展“纾困惠企促发展、解忧稳产保开局”活动。各职能部门主动与分包企业对接沟通,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疫情防控工作安排,宣传解读纾困惠企政策。接下来,开发区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尽心帮助企业解决日常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竭尽全力争取上级资金和项目支持,努力为企业正常生产保驾护航。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有效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2020年7月,开发区企业服务专班正式成立,为区内528家企业提供精细化、个性化、点对点精准服务。工作人员深入企业生产经营一线,与分包企业联系人建立微信群,时刻与企业经营者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其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健全周调度、月报告,随时交办、催办等机制,建立问题台账、结果台账,形成工作闭环,把审批服务全过程、项目建设服务全方位、企业投产服务全天候的“三个服务体系”做实做硬,尽心尽力为企业排忧解难。
开发区在探索创新服务方式、提升“软”服务水平的同时,还将提升区内基础配套设施水平作为加强改善营商环境的重要工作。先后建成宁海大道、园博道等37段道路,道路总长度约38.1千米,全力打通区内路网;增设调整901路、微5路等20多条公交线路,并根据企业员工上下班情况调整发车频次,最大限度满足职工出行需要;持续增加区内绿化面积,提升区内环境整体面貌水平,截至目前达到653万平方米;建设戴河生态园、拓园等精品园林工程,改善区域内环境质量;推进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秦皇岛医院、中秦兴龙工业集团产业园等项目落地,为区内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
近年来,开发区加足马力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优质资源,为民生福祉添砖加瓦,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注入强大动力。
(本文由本刊编辑据相关资讯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