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1”培养模式中实践教学环节的探索

2021-04-12成丽君秦刚樊雅茹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6期
关键词:实训学院育人

成丽君 秦刚 樊雅茹

[摘 要] 按照教育部要求,结合专业教学需求,山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以“3+1”培养模式为基础进行了持续探索。该文主要从人才培养目标的整体规划、培养方案的优化设计、校外实践基地的完善等介绍学院实践教学基本情况,从课程安排、“项目带动” “团队式培训”“管理培训生模式”及组建实验班等总结实践教学运行模式。通过对实践教学育人成果的梳理,从改进培养方案、坚持项目驱动、深化双师培养、改革校企合作、重视效果考量等五方面,提出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 “3+1”培养模式;实践教学;校企合作

[作者简介] 成丽君(1980—),女,山西太谷人,理学硕士,山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从事教学管理、软件开发、智慧农业系统工程研究;秦 刚(1977—),男,山西神池人,工学硕士,山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党委书记,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樊雅茹(1988—),女,山西太原人,文学硕士,山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党政办公室副主任,主要从事新媒体传播、高等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06-0129-04   [收稿日期] 2020-06-15

黨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坚持育人与实践有效结合,是党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对于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探索并贯彻执行实践育人,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服务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必要途径。

一、基本情况

软件学院自成立之初发展至今,注重学思结合,行知统一,因材施教,以强化实践教学为办学基本宗旨,积极调动整合可利用的校内外资源,努力推进实践育人,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

(一)做好顶层设计,制定整体规划方向

山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2013年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以培养国际化、复合型、实用性的创新型软件人才为使命,以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为主线,以“技术与素质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为宗旨,从整体上构建“3+1”人才培养模式。软件工程专业学生,本科阶段前3年在校内学习,第四年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合作实训基地实习,学生毕业要求开发出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软件并获得软件著作权。

(二)优化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回顾,真正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根据软件工程专业不同方向不同的教学需求,学院致力于从不同角度深化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方法改革,重点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不断加强综合性实践科目设计和应用。在我们培养方案的总体规划中,专业课程中实验课时占总学时比例为35.2%;实践专题课4门,共128课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课程实践课4门,分别在4个学期、持续5个教学周,意在提升学生该学期相关课程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打造育人平台,加强校外基地建设

通过5年来持续的努力,学院与多个国家计算机、软件行业权威机构建立合作。学院与国家电子计算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合作建立山西分中心;全球最大的企业软件公司美国甲骨文公司(ORACLE)的山西教育中心,中国大学生ICAN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基地山西基地,中国计算机学会直属的山西农业大学学生分会,全球性三大IT测验与教学研究中心之一的Certiport(思递波)公司在山西唯一的国际认证考试中心,大疆无人机山西培训中心等挂靠软件学院。此外,学院在一线城市还建立了有稳定合作的实训基地3个。通过对平台的运营和基地的建设,逐渐满足了培养专业知识扎实、应用能力强、行业技能熟练,且具有良好沟通协调能力的创新创业综合人才的需要,为实践育人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运行模式

实践育人工作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是培养社会急需人才、推动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立足软件行业发展对软件专业学生培养的需求,分析毕业生就业情况,明确实践育人目标,软件学院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以及实践育人条件创造等方面,展开了积极地探索与尝试。

(一)“3+1”培养方案定基调

为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学生从学校毕业到企业就业的无缝对接,提高毕业生就业机会,软件学院自成立之初就践行“3+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校内学习3年,第4年赴企业实训实习。

学生按照人才培养的规定完成公共基础教育课程、软件专业基础课程和软件专业技术课程的学习,掌握足够的基础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在大一至大二4个学期的学期末,教学计划中有固定的课程实践课,邀请企业的优秀项目工程师,与校内教师合作,带领学生对本学期所学重点内容进行串联回顾。通过4个学期累计5周的课程实践课,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重点培养学生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即将面对的专业方向选择打好基础,同时为学生大四进入企业环境做好预期铺垫。除课程实践课外,人才培养方案中还设置了4门共计128学时的实践专题课,分别是“计算机基础专题”“应用软件专题”“平面设计专题”和“网络技术专题”。四门课程相互配合,分别从硬件基础、审美提升、网站组建等方面入门引导,意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对初次接触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给予系统的基础知识普及,极大程度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尤其强调对学生“计算机思维”方式的训练,启发设计灵感,开拓设计思路,提高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用框架整合设计思想和“计算机思维”方式进行计算机编程。

与校外实训基地联合培养的1年,学院与达内集团、Oracle甲骨文公司等大型上市企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包括进行知名IT教育企业课程培训、教师到企业进修培训,完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以多角度多途径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与实训基地的合作中,首先坚持“项目带动”,要求实训基地提供真实项目案例为学生毕业设计内容,让学生直接参与企业正在进行的项目研发、技术升级、设备改造、产品开发等项目并完成实习任务。实训期间,学生会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完成一个指定任务,每项任务均有具体的运行目标和考核标准,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理论、实践知识并结合市场需求,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在一次又一次的运行中寻求最佳方案。其次推行“团队式培训”,实训基地专门成立由高级项目经理、高级工程师、高级技术主管等项目核心人才组成的培训团队,定期有针对性地就学生在项目开发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并穿插讲授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知识产权保护等知识与技巧,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及企业运作、市场规律的了解。第三推行“管理培训生模式”,除了专业技术的学习与培训,在企业文化、时间管理、有效沟通、演讲技巧、团队精神等方面增加学生涉猎,促进学生全方位提高与社会实际环境的对接能力,减少毕业就业时身份转换带来的不适。

(二)实验班组建探新路

软件工程是一门科学性与工程性并重的学科。2017年,学院成功申请到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实验班,与世界知名企业达内集团合作探索实践育人新模式。

2018年7月,第一届实验班正式开班,以“课程设置模块化,教学过程一体化”为教学思想,通过学生自主报名、企业考察、专业筛选,最终有193名学生进入该实验班学习。该实验班单独编班、单独制定教学计划,强化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更加贴近实际需求。采用模块化一体式教学,首先在教学内容上由校内教师和企业合作的专家团队共同确定,以实际项目为课程驱动,把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整合归类,形成理论化、系统化的模块教学体系。同时,在教学方法上打破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界限,边学习边让学生动手操作,从而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在模块化教学中,学习目标是围绕实践技能需求,打破原有的学科界限来确定教学内容和需求,设置教学环节和进度,理论教学服务于实践训练,在实际项目推进中检验理论掌握程度。直接接触实际项目,让学生更早的与就业对接;在项目实践中检验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理论学习的薄弱环节,哪里不会补哪里,在实践中加深学生对理论的认知,进而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第一届实验班已经进入第3个月的学习,在学习中以飞机大战、服务器、学子商城项目等为案例,贯穿了多线程编程、计算数据、控制数据的计算流程操作等知识点,针对页面技术打下坚实基础,提高学生页面实操能力。

本届实验班,以教育部高教司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为依托,引企入校,让企业需求跟学校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实现无缝衔接,真正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让学生实现学中做做中学,并且让学生掌握互联网应用开发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最终成为能够从事企业级应用及网站的设计、开发、测试、维护、运营、管理等相关工作,并能适应全球化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技术人才,以促进学院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三、育人效果

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服务社会,成就自我。通过学院师生的坚持努力,虽然软件学院建院时间较短,但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一)实践技能强化

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够让学生在本科教育期间,获取更多计算机基础技能,培养动手能力,熟悉日常办公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同时激发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掌握软件功能和制作技巧的基础上,启发设计灵感,开拓设计思路,提高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为进入社会奠定基本技能基础。

(二)应用成果显著

软件学院的实践育人,采用“理论基础”+“实践技能”+“人文素养”的方式,准确定位培养目标,把学生的专业发展定位与区域产业发展、岗位任职要求、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相对接。这种专业与产业对接,毕业设计与实际项目对接的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和就业岗位,让学生能较早的接触到未来工作环境。学生从选好专业的那一刻,就可以有目标的边学习边实践,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截至目前,学院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已经在校园管理、物联网应用、生活助手、求职助手、农业信息化等方面取得了可直接轉让的著作权,成为看得见的成果。

(三)未来前景广泛

受山西省科协委托,学院学生在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开发农业技术在线实时问答平台“农科110”,普惠农业技术知识,解决了农科专业远离一线生产,一线生产缺少最新技术成果的矛盾。基于智能无人机控制的植保飞防,截至目前,已为吕梁、永和等地近千亩山林农田提供智能化药物喷洒服务。

近年来,学院对实践育人的坚持取得了丰硕成果。学生累计获得国家软件著作权240余项、专利5项。学院成立了学生竞赛办公室,每年拨出10万元的经费用于支持大学生参加各级学科竞赛。近三年来学生参加省级以上比赛累计700余人次。获得国家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二等奖110余项。学院目前有创新创业团队30余支,毕业生就业率保持96%以上。

四、建议与思考

探索新途径,必然会遇到一些新课题,在推进学院实践育人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软件学院实践育人做法,我们提出如下建议与思考:

(一)改进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实践育人体系

结合市场需求和能力要求,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持续完善实践育人模式,实行“一年一级一方案”,构建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体系,以德育实践为引领、以专业实践(含课内实验、课程实践、实践专题、实训实践)为主干,以文体实践、社会实践为两翼,以全程化、全方位、全员化、协同化为特征的“六位一体”实践育人体系。

建立科学的多级管理体制,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实践教学的监督与管理,使实践教学管理工作信息化、规范化、透明化;合理制定教学大纲,完善并保存相关文档,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实践经费充足,加强实验设备的维修与保养,提高设备的完好率;组成“院、系、教研室”三级领导班子,指导和监督实践教学过程,同时负责实践教学环境的不断改善。

(二)坚持项目驱动方式,完善育人合作平台

实践教学环境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实践教学的前提条件。能否建立固定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是否有协议保障,是否有长期合作计划,是否有良好的教学与研究环境,是否有工程化实训平台等,都是科学量化考核的具体方面。我们要紧密结合学生成长成才需求,整合实践资源,以项目为驱动,建设多元一体化的实践育人服务平台。实施“就业引导推动计划”,面向全院学生提供工程实训、科研训练、创业实训与模拟、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等各类服务。大力实施实践特色项目,将往届毕业设计作为案例素材贯穿于实践教学中。

(三)深化双师导师培养,强化理论实践结合

結构合理、能力强、视野广,特别是有工程经验的实践教学队伍是保证实践教学的关键。软件学院结合三基建设,制定《教师能力提升培养计划》,组织教师赴企业进行工程项目学习,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逐步向工程化、实践能力强等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转变。学院指定并推行“双师型导师陪伴”计划,实施全过程、全方位、个性化“校内导师陪伴”计划,组建“企业+专业”的企业导师团队,发挥校内导师在学业与专业指导、自我认知与管理、企业导师在职业能力训练与提升等方面的独特影响,推动价值塑造、人格养成、能力培养、知识探究的有机结合。

(四)改革校企合作模式,整合企业实践资源

改革校企合作模式,大学四年深度合作,构建实践育人协同体系。实施校内教师能力提升计划,“走出去、请进来”,构建企业广泛参与、学校着力实施的实践育人协同体系。积极推动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创业孵化、职业技能与素养训练等实践性合作项目。探索校企合作学生社团化运营方式,充分发挥企业“Open Day”在学生就业探索和实践中的作用,定期组织学生参与企业活动,鼓励学生深入企业开展访谈、行业调研、岗位实习等多元化实践探索。

(五)重视育人效果考量,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实践教学的评价不同于理论教学,不能简单地以最终考试结果衡量,而应该突出对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性能力的考核。通过对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考查实践教学过程是否激发了学生对本学科的浓厚兴趣,是否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创新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应该使学生全面掌握大纲规定的内容,促进学生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积极参加实训活动和各种竞赛。

根据现阶段实践育人发展情况来看,大学生实践育人在整体高等教育育人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生通过参与实践育人,可以认识到自身的缺陷和不足,改掉缺点,发挥优势,尽早接触社会实际需求,根据实际情况规划、调整,实现人生目标。软件学院在实践育人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反思、探索、创新,寻求现实困境的突破口,谋求实践育人的新方法、新途径。

Abstract: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combined with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of the major, the School of Software of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as made continuous exploration based on the "3+1" training model.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of our college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talent training goal,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of training scheme, the perfection of practice base outside our university. It summarizes the practice teaching operation model from the aspects of curriculum arrangement, project-driven training, team training, management of trainees as well as setting up experimental class. Through combing the educational achievements of practice teaching,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optimizing practice teaching from five aspects: improving the training scheme, insisting on project-driven training, deepening the training of double-qualified teachers, reforming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effect evaluation.

Key words: “3+1” training model; practice teaching; cooperation of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猜你喜欢

实训学院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初等教育学院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学院掠影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