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芯恐慌

2021-04-12

南风窗 2021年7期
关键词:产业链芯片领域

芯片短缺,涨价,暴露的是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的内在危机。其产业链条超长,材料、模块、设备、零部件涉及到电子信息产业的几乎所有细分领域,资本和技术密集,上下游环节高度关联,牵一发而动全身。

正是由于集成电路产业过于依赖高效率的跨境协同,再加上技术的“锁定”和重要环节的集中垄断,极大降低了产业链的弹性,这种危如累卵的“刃锋平衡”状态,随时可能被主要国家政治、经济领域的突发事件——比如新冠疫情打破。

这一危机首先突出地体现在汽车芯片的短缺上。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趋势的不断加深,汽车行业对芯片的需求被加速放大。然而,持续一年多的新冠疫情,令各大汽车制造商对经济重启带来的市场需求以及生产策略的判断失误。

其实,芯片行业的资源错配,才是导致这场“缺芯”危机的罪魁祸首。

芯片行业有自己的“逻辑”—技术、策略和市场。手机微处理器的芯片和空调的芯片,以及儿童电动玩具车所需要的芯片,完全是两个世界的物种,其集成程度和技术要求不可同日而语。而且,制造环节的重度资本特征,决定了制造企业崛起的特殊路径,尤其在后发经济体,它必须有市场以外的强大力量支持,才能实现技术赶超。

财大气粗、人海战术,是一种想当然的“错误”。虽然近年来芯片巨头之间的并购重组风起云涌,但其意义并不只是扩张市场占有率或是技术布局。作为“国之重器”,芯片企业早已站在“台前”成为了国家竞争的焦点,欧美芯片企业的强强联合,一掷千金,无疑是对中国芯片产业的强烈夹击。

虽然芯片国产替代的空间足,但跟国际前沿的差距仍非常大。截至2019年,半导体的实际国产化率仅为15.7%,预测2024年能達到20%。在芯片制造等偏向重资产的领域,中国应学习国外经验持续“逆周期投资”,中长期看好国内龙头企业,并不单纯从盈利角度衡量得失。而在芯片设计等轻资产领域,中国应以市场为导向,合理扶持,避免过度保护,以便实现优胜劣汰。

芯片产业链的环环相扣,也决定了一颗芯片的“诞生”,要在每一个细节的“精益求精”上钻研和竞争。紫光展锐自2019年2月发布首款5G芯片“马卡鲁”,以及基于该平台的5G基带芯片“春藤V510”,自此进入通讯芯片“第一梯队”。

恐慌总是在所难免。但是,无论中外,长期积累的制式、算法、人才储备,还有紧密的合作,是芯片企业自主化的底气以及竞争的勇气所在。

猜你喜欢

产业链芯片领域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领域·对峙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产业链春之奏鸣
芯片测试
多通道采样芯片ADS8556在光伏并网中的应用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
74HC164芯片的应用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