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地方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2021-04-12宋晨虎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学位创新型导师

宋晨虎,张 玲

(1.东北电力大学 研究生院,吉林 吉林 132012;2.吉林化工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吉林 吉林 132022)

随着我国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高等教育获得快速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人才。高等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教育又是高等教育体系当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明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1]。人才培养和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成为驱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在这个大背景下,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承担着为地方乃至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任。不断推进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不仅仅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一、地方高校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正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承担着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历史使命。因此,地方高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当中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一)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

当前世界范围内综合国力的竞争十分激烈,其本质是国家创新能力的竞争。一个国家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当中保持优势,就必须不断增强国家的核心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不断进步的动力,只有不断创新的国家,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最终的载体是人才,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主要依靠人才,只有具备大量的创新型人才,才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当中脱颖而出[2]。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而高等教育质量对于创新型人才培养乃至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关系到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更直接关系到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二)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

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地方高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当中,应该将创新能力作为研究生培养的核心素养来抓,在培养体系当中要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两个重要抓手,重点突出研究生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一个合格的研究生不仅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更应该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一定的实践能力,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因此,创新能力是检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创新能力培养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

(三) 创新能力是研究生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地方高校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不仅仅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对于研究生个人来说,创新能力也是其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要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创新能力。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研究生从事的大多是科研、开发以及设计等知识密集型行业的相关工作,这些行业的竞争往往十分激烈,其劳动成果的价值与个人的创新能力息息相关,只有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当中立足,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最终获得全面发展。

二、地方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地方高校每年都培养大批研究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优秀的人才,极大地推动了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但是应该看到,当前地方高校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研究生自主创新意识匮乏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增长,研究生教育逐渐朝着大众化的方向发展。地方高校近年来研究生的招生数量不断增加,生源质量有所下滑。很多本科生由于原来的专业就业不好,通过跨专业考研到就业更好的专业,还有部分本科生为了缓解就业压力而选择读研[4]。这部分学生读研本身并不是出于对相关学科的兴趣,而是将其作为就业的跳板。再加上部分地方高校工作的重点放在本科教育,对研究生的管理相对松散,很多研究生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无所事事,导致整个研究生期间时间都被虚度,没有使自己得到进一步提升。部分学生没有适应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方式,学习思维仍然停留在本科阶段,习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是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缺乏独立自主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这些因素都导致研究生自主创新意识匮乏,不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很好的应用到实践当中。

(二) 尚未建立完善的创新实践机制

创新实践活动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当前地方高校已经开始重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部分高校尚未建立完善的创新实践机制。从事研究生创新实践活动管理工作的大多都是兼职人员,这些兼职人员缺乏对应的专业训练,不能为研究生创新实践活动提供专业的支持[5]。部分地方院校工作重心更多地放在教学、科研等领域,对于研究生创新实践相关领域投入严重不足。由于缺乏完善的创新实践管理机制,再加上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对于创新实践活动的认识不够,在开展创新实践教学的过程当中目标要求不明确,学生本人也是得过且过,这就导致创新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没有充分发挥创新实践教学的应有作用。

(三) 地方高校尚未形成创新的学术氛围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浓厚的创新学术氛围。通过学术交流,将自己的学术观点和想法与他人的观点进行碰撞,突破自己思维的局限,从而获得创新的灵感,进而创造出新的学术观点。当前地方高校尚未形成浓厚的创新学术氛围,部分高校的研究生缺乏学术交流的通道。地方高校在研究生管理模式上,往往都是以课题组为单位,在导师的带领下开展科研工作,受限于导师的个人能力和学术圈子,大部分研究生都没有机会与相关领域的专家、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只能在导师或者课题组的安排下进行科研和论文写作,因此学术交流的范围也仅限于导师或者课题组内部[6]。导师在课题组当中占据绝对的主导作用,对于一些有争议的学术问题,研究生往往不敢与自己的导师开展学术辩论。地方高校受限于自身的条件,尚未形成浓厚的创新学术氛围,导致研究生只能在封闭的学术环境当中开展科研工作,不利于创新性思维的形成。

(四) 学位论文未充分发挥创新的导向性作用

学位论文是检验研究生在校期间学术成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直接体现。研究生学位论文应该注重创新性,从而引导学生在平时的科研工作当中重视创新性研究。当前,部分高校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管理方面,没有充分发挥其在创新方面的导向性作用。部分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研究方法、研究内容都是前人已经研究过的成果,缺乏独到的见解[7]。少数研究生为了拿到毕业证,不惜数据造假,甚至是抄袭他人的研究成果。部分高校的研究生导师配备数量不足,一个导师需要同时指导多名研究生,这就造成导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无法引导学生开展创新性科研,导致学位论文质量不高,缺乏创新性,无法充分发挥学位论文对创新的导向性作用。

三、提升地方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实现路径

(一) 地方高校应该重视研究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是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根本。科学兴趣是不断提高自身创新能力的内在驱动力。地方高校应该强化研究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注重学生科学兴趣的养成,不断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积极引导研究生将科学研究作为终生的事业来做,而不仅仅是将所学的专业作为找工作的跳板。鼓励研究生关注相关学科的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参加学术会议、加强校际交流,不断提升创新能力。高校还要注重培养研究生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使其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随波逐流,敢于怀疑,遇到新问题要及时和导师沟通,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二) 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当前地方高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当中过分注重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的时间和质量不能得到完全保障,往往流于形式。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应该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理念,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或者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入实践教学,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践过程当中验证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8]。高校应该密切联系企业和科研机构,大力开展校企合作、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建立联合培养基地和实践基地。研究生在一年的基础理论课结束之后,能够有机会深入企业和科研一线接受锻炼。充分利用寒暑假期间,鼓励研究生深入社会,到相关单位挂职,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让研究生提前接触社会和生产实践,让他们在实践过程当中更深刻的领会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 营造积极向上的创新学术氛围

良好的学术氛围有助于研究生开展学术交流,在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当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学校应该定期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到校举办学术讲座,邀请优秀校友回校与在读研究生开展座谈。对于文科类的研究生应该鼓励他们多参加科技类的讲座,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理工科的研究生则鼓励他们多参加人文、艺术类的讲座,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和抽象思维能力。通过这些讲座,让研究生能够与名师名家和成功校友面对面进行交流,吸收他们的优点,了解相关学科最新前沿进展,充分激发研究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9]。各学科根据自身的特点,积极开展有特色的科技竞赛活动,将各种科技竞赛与课堂知识相结合,鼓励学生充分彰显自己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在整个校园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创新学术氛围,使每个身处其中的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这种氛围,并被这种氛围所感染,主动投身到创新性的活动当中去。

(四) 充分发挥学位论文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引导作用

学位论文是检验研究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地方高校应该创新研究生学位论文管理办法,优化研究生培养流程,通过开题、中期以及学位论文答辩的各个环节,有意识的引导研究生开展创新性的科研工作。学位论文管理工作不仅仅是关注学位论文本身,而是要贯穿于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从学位论文选题开始,导师就应该充分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题,导师在选题过程当中引导学生大量查阅文献,了解相关学科的研究前沿,培养学生的选题技巧,并为学生选题做好把关工作,确保研究生能够顺利完成开题工作。在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当中,导师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科研进度,对学生进行指导,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应该鼓励学生通过查询文献、参加学术交流等方式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及时调整研究方向,随时对已经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行汇总、整理。通过中期检查制度,对于质量不高、缺乏创新性的学位论文要及时进行淘汰和纠正,确保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充分发挥学位论文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在完成学位论文的过程当中不断创新实验方法,养成创新性思维,促进其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五) 建立健全创新能力培养的激励机制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健全的激励机制。建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全过程激励机制对于引导研究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创新热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应在国家奖学金、校级奖学金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专门的创新奖学金体系,保障和奖励创新活动,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潜力[10]。创新奖学金的发放应该避免平均主义,有针对性地向勇于进行创新实践并取得一定成绩的研究生倾斜,从而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建立高水平创新成果奖励机制,对于研究生取得的重大创新成果进行奖励,激发研究生的创新热情。除此之外,高校应该加大经费投入,对符合条件的创新活动进行资助,鼓励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以及创新创业培训等活动,不断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结 语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在高等教育现代化大背景下,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肩负着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历史重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关系到研究生培养质量,更直接关系到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乃至综合国力的提升。地方高校应该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升到学校发展的战略层面,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学位创新型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V eraW an g
导师榜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俄罗斯儿童教育:超80%入园率与供不应求的学位
国内ERP研究现状——基于学位论文的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