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2021-04-12本刊综合报道
◎ 本刊综合报道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8日下午就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进行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要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吕建教授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解,提出了工作建议。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认真听取了他的讲解,并进行了讨论。
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和国家大数据战略,拓展网络经济空间,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较快、成就显著。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在支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恢复生产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习近平强调,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一是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可以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快捷流动、各类市场主体加速融合,帮助市场主体重构组织模式,实现跨界发展,打破时空限制,延伸产业链条,畅通国内外经济循环。二是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可以成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三是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我们要抓住先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习近平指出,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牵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尽快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把发展数字经济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习近平强调,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战略布局,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要全面推进产业化、规模化应用,重点突破关键软件,推动软件产业做大做强,提升关键软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
习近平指出,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要推进重点领域数字产业发展,聚焦战略前沿和制高点领域,立足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增强产业链关键环节竞争力,完善重点产业供应链体系,加速产品和服务迭代。
习近平强调,要规范数字经济发展,坚持促进发展和监管规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要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公平竞争监管制度,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要纠正和规范发展过程中损害群众利益、妨碍公平竞争的行为和做法,防止平台垄断和资本无序扩张,依法查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要保护平台从业人员和消费者合法权益。要加强税收监管和税务稽查。
习近平指出,要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健全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完善体制机制,提高我国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要完善主管部门、监管机构职责,分工合作、相互配合。要改进提高监管技术和手段,把监管和治理贯穿创新、生产、经营、投资全过程。要明确平台企业主体责任和义务,建设行业自律机制。要开展社会监督、媒体监督、公众监督,形成监督合力。要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要加强数字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就涉及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发展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要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主动参与国际组织数字经济议题谈判,开展双多边数字治理合作,维护和完善多边数字经济治理机制,及时提出中国方案,发出中国声音。
习近平强调,数字经济事关国家发展大局,要做好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建设,加强形势研判,抓住机遇,赢得主动。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数字经济思维能力和专业素质,增强发展数字经济本领,强化安全意识,推动数字经济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要提高全民全社会数字素养和技能,夯实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社会基础。
相关链接:数字平台为数字经济加速赋能
在产业平台化发展生态培育过程中,由传统龙头企业、互联网企业、服务类企业等共同参与的数字平台是核心。数字平台以数字技术为基础,通过整合数据、算法、算力,实现居中撮合、链接多个群体以促进其互动的服务中枢,可以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服务等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传输以及交流展示等数字交易服务和技术创新服务,是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基础设施。数字平台的发展,有利于大中小企业融合融通发展,有利于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人才链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构建资源富集、多方参与、利益共享的开放价值网络。
数字平台包括技术赋能、信息撮合、交易结算、物流配送、融资服务等多种类型的平台,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不断为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注入活力。其中,交易结算、物流配送类平台规模最大,以服务于产业发展的B2B电子商务平台为例,2018年交易规模已达19.5万亿元。信息撮合类平台起步最早,融资服务类平台伴随着传统产业发展不断焕发生机,两类平台的商业模式逐步成型,据统计,2019年网贷平台成交量达9649.11亿元。技术赋能平台起步较晚,但对于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近年来也得到各行业企业的关注,成为行业投资和发展的重点,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例,据工信部统计测算,2019年我国相关产业的经济增加值规模达2.13万亿元。
从产业规模看,数字平台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据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预测,到2030年数字平台及相关产业将为中国经济带来累计3万亿美元的GDP。阿里研究中心预计,2020年,中国的电子商务平台交易额将达30万亿元。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接近7000亿元,预计到2023年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市场规模占全球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的15%。从应用推广看,数字平台在行业应用将逐步走深向实。随着数字孪生、边缘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应用深化,数字平台作为物理世界与数字孪生世界的桥梁作用日益突显,其整体发展将更加务实,将聚焦行业痛点问题,将技术突破、模式创新与产业实际需求相结合,面向特定场景、具有更大价值的行业解决方案以及一二三产业融通领域的系统解决方案将会涌现。从区域发展看,发达城市的数字平台建设领先全国。北京、杭州、南京、上海、青岛、深圳等地方数字平台建设依然领先全国,将会带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地产业整体提升,为区域内资源优化配置、供需精准对接、线上线下高效互动、孵化创新衔接加速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