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站高新区市政路灯普查及应急对讲平台建设
2021-04-12张秀智
张秀智
(马鞍山测绘技术院有限公司,安徽马鞍山 243000)
1 项目背景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和数据库技术的升级换代,市政路灯管理模式从粗放向科学、精准、规范、动态方向转变,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处理、分析和管理整个城市的所有市政路灯和相关信息,使管理组织机构在设施管养、安全防范、应急指挥中的反应迅速、运转高效,满足日常控制中心管辖的范围,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城市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城市形象。
2 工作流程
合肥新站高新区市政路灯普查及应急对讲平台建设,覆盖新站区市政77条道路,下穿及立交的9 125柱、22 648盏路灯以及16座箱变、9台变压器、91座配电柜。平台建设的工作内容包含位置普查、数据采集、标识张贴、专题图制作及发布、位置采集APP和位置信息数据管理系统软件开发等,平台为每个路灯设施分配了一个唯一的“身份证”,为路灯设施实现信息化手段管养提供数据支撑。
2.1 系统平台要求
位置坐标数据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专题图在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市管理局ArcGis平台上制作发布,软件基于合肥市市政设施行业监管平台开发。
根据新站高新区市政日常工作的管理需求,建立规范、系统、科学的动态数字集群管理系统,此套系统主要应用于管理部门的指挥调度、安全防范、动态监控、应急指挥等重要工作。
(1)全范围覆盖。
新建设的集群系统能够覆盖新站高新区98%的行政区域,满足管控中心的范围要求,做到全面、有效、真实、动态地管理、监控和运维。
(2)功能丰富。
新建设的集群系统除了基本的呼叫功能外,还具备后台监控调度、应急指挥、系统管理、查询统计、视图显示等功能。在日常的工作中,能够支持便携式呼叫、自动化监控和诊断、维护,还可以在后台对系统进行管理、记录、调度,提高系统的智能管理和服务效能。
(3)解决盲区。
针对无线通信系统盲区,结合新型导航系统,进行实地的考察、电测、联测,在关键节点、关键位置实现通信流畅,提高系统定位的精度。
本次新站高新区系统建设成后,在实现区内市政对讲调度的基础上,与合肥市市政管理处的PDT数字集群系统进行完全地兼容和对接,实现互联互通。保证终端无缝接入市区两级城管数字对讲调度平台,保证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在市政和城管两套数字对讲平台之间进行自由切换。
2.2 路灯普查作业方法
新站高新区路灯及配电箱、变压器等附属设施位置信息普查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测绘、质检、数据库建设等诸多复杂环节。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通力合作,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进行不断深化。为了统筹各阶段的工作,确保新站区路灯设施及配电箱、变压器附属设施位置信息普查工作的顺利完成,必须注意项目实施的逻辑性、阶段性与完整性,按技术流程和规范完成任务。
(1)路灯标识。
①组成。由道路(桥隧)名称、位置标识顺序码(用后三位或四位表示)、电话组成。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左上角或右下角增加个性信息。
②颜色和式样。颜色由蓝色和白色组成,其中,蓝色为底色,蓝色RGB值为(23,52,145)。
③材质。采用户外张贴式不干胶,使用年限不少于3年。标识板面应具有反光膜,其板面逆反射系数不应低于GB/T 18833 《道路交通反光膜》中相应规定。
④规格尺寸。标识尺寸大小为32 cm×16 cm(长×宽),两头为长轴16 cm,短轴为14 cm的半椭圆,中间为18 cm×16 cm(长×宽)的长方形。
⑤字体。标识道路(桥隧)名称的字数为3~5个,系统可以查询道路(桥隧)简称和全称的对照表。Arial字体为5 cm×6 cm(宽×高),字间距1.5 cm,位置居中。道路(桥隧)名称为黑体加粗字体,字体大小为2.1 cm×2.2 cm(宽×高),字间距0.5 cm,位置距右边缘2 cm,距上边缘5 cm。电话为黑体加粗字体,字体大小1.1 cm×1.1 cm(宽×高),字间距0.2 cm,位置距左边缘2 cm,距下边缘5 cm。白边距离边缘0.2 cm,宽0.25 cm。
⑥位置。快车道上的灯杆标识距离地面2.3 m(以标识底部计),慢车道和人行道的灯杆标识设施距离地面2.8 m(以标识底部计),安装高度无法达到2.8 m时,以可张贴的最高点为准,同一类型的灯杆保持一致高度。
(2)变压器和配电柜户外简易标。
①组成。户外简易标识由道路名称、位置标识顺序码、报修电话组成,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加补充信息。
②颜色和式样。颜色由蓝色和白色组成,其中,蓝色为底色,蓝色RGB值为(27,0,192)。
③材质。采用铝板标识牌张贴。标识板面具有反光膜,其逆反射系数不应低于GB/T 18833《道路交通反光膜》中的规定。
④规格尺寸。简易标识牌尺寸比例为3︰2(长×宽),厚度为2~3 mm。字体大小和宽度可以根据比例放大或缩小,以填满标识牌内部为宜。
⑤字体。标识道路名称的字数为3~5个字,系统可查询道路简称和全称的对照表。标识字体使用宋体。
⑥位置。标识置于设施的中上部,在设施高度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间,显示面正对道路通行方向。
对按照质检意见整改后的数据进行编辑,编制符合数据库建设要求的数字化图。数据由CAD格式向ArcGis平台转换。核查成果返回后,进行最后的路灯格式转换工作。数据对接及集成开发应用。针对系统运行、数据开发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中分析处理,如动态更新、坐标转换、数据交换查询统计、数据融合和安全预警等,发布准确、高效的供数据管理平台,真正做到统一高效、快速协同,为百姓创造更美好的幸福生活。
2.3 路灯普查检测要求
(1)测评范围。
主要包括:系统名称评测范围、设施普查数据准确率、专题图需求符合性、户外标识制作张贴参数符合性编码及张贴正确性、位置信息数据管理系统功能测试可靠性测试易用性测试性能测试。
(2)评测内容和要求。
①准确率测试。按1%比例进行位置信息验证。
②符合性。完全响应招标人招标文件中所列参数和需求。
③功能测试和功能评测需要中标人依据招标文件和系统建设的规范和有关技术要求,结合管理部门对系统建设的整体功能要求,对系统涉及的所有业务、功能等进行全覆盖的评测,及时发现软件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④性能测评要求中标人站在用户的角度,使用专业的负载生成设备,验证系统是否能够达到用户提出性能指标。功能、方式和型号均应便于后期管理、使用和运维。在系统正常交互量及峰值交互量的情况下,发现系统中存在的使用瓶颈和性能瓶颈,达到系统优化的目的。
⑤中标人应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对系统的安装、功能、用户界面、系统辅助等易用性因素进行测试,通过各因素的表现,整体评价系统易用性。
⑥可靠性测试。中标人应利用概率统计方法,评估出系统的可靠性特征量。通过可靠性测试验证系统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节点、规定的环境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水平和能力。
2.4 系统开发
系统开发分为手持终端软件定制与数据管理平台服务接口开发。手持终端软件定制包括系统登录、地图切换、数据采集、自定义坐标系统设置并纠偏。数据管理平台服务接口开发包括设施大类更新接口、设施中类更新接口、设施小类更新接口、设施数据更新接口、照明数据上报接口、道桥数据上报接口。
信息数据管理系统与数据采集平台的服务接口一体化开发,采用统一后台服务,在信息数据管理系统服务层提供REST接口供数据采集平台调用。信息数据管理系统和数据采集平台基于合肥市市政设施行业监管平台快速开发工具开发。专题图的设计思路可以概括以数据为核心、以系统为重点、以共享为目标、以服务为宗旨,结合信息化业务需求,按照建设模式的顺序展开设计工作。
项目在技术架构上采用主流技术架构J2EE,具有兼容性强、伸缩性强、扩展性强等特点,在结构设计上采用B/S分层结构设计,便于维护、更新升级。本项目基础支撑平台的建设主要利用现有网络以及合肥市市政处投入使用的市政信息中心机房、数据交换平台、行业监管平台等。经系统测试,数据采集和管理发布平台各项性能稳定,图层数据发布及时准确,达到预期要求,使系统服务更加自动化、智能化,切实加强新站高新区路灯及附属设施管理和运维风险防控能力。
3 结语
随着物联网和云技术等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可以将城市路灯作为物联网的端口,应用各类物联网传感器和通信技术将城市中的路灯串联起来,形成物联网,实现城市照明、安防、市政、环保及应急的精细化管理,实现对路灯的远程集中控制与管理,有效控制能源消耗,提高环保效能,降低维护和管理成本,实现城市形象及市政服务能力的提升。随着大数据的快速发展,政府决策和应急服务的数据存在泄漏风险,对国家和公民安全构成威胁,在做好政府服务的同时应兼顾信息安全,必要时通过完善的法律体制保护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