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养护中沥青冷补材料应用分析
2021-04-12
(甘肃省定西公路局安定公路段,甘肃定西 743000)
现阶段,整体的交通运输压力越来越大,路面受到不同程度损坏现象更加普遍。沥青作为现阶段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主要的施工材料,极易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若采取不恰当的养护方法,会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通过将冷补材料应用到路面养护中,可以提升公路路面的养护效率,提高路面的养护质量。
1 沥青冷补材料的使用优势
1.1 适应性强
相比于传统的路面修复材料,使用沥青冷补材料对路面进行修复时,其具备了非常强的适用性。在冷补材料应用过程中,其操作温度相比传统施工温度下降了10~20 ℃,说明冬季气温较低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该工艺进行施工,且作业过程中不会受到来自外界温度的干扰,改变了传统作业受限的情况。对路面受损问题可以及时进行修复,提高了行车环境的安全性,降低破损路面安全隐患的发生概率。
1.2 材料利用率高
在传统路面修复施工中,使用的材料主要以热拌热铺材料为主,这些材料对温度的要求较高,如果拌和期间没有达到特定温度,材料将无法达到既定的铺设效果,造成较大的材料浪费。冷补材料应用过程中,其操作温度同比传统施工温度下降了10~20 ℃,对温度的要求较低,使用的材料总量较少,具备较强的生产效率。在材料取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使用相应批次的材料,对使用后剩余的材料,可以全部对其进行回收,材料的利用率可以达到100%。
1.3 生产集约性强
在沥青冷补材料应用的过程中,其对于生产机械的要求较低,使用普通的拌和机械即可满足拌和要求。在材料生产的过程中,对于温度的要求较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拌和温度进行调整。在生产中不需要调整生产量,为了确保材料供给的充足性,可以一次性生产全年所需要的冷补材料,在使用时根据实际需求量进行材料取用。生产的材料没有时效限制,存放时间较长的冷补材料,重新加温后,其性能依旧满足沥青路面修复所需,大幅度降低了材料的生产成本。
1.4 施工难度较低
利用冷补材料进行作业施工时,对于操作人员基础能力要求相对较低,参与施工的人员只需要进行简单培训便可以满足作业要求。如果作业时间较紧迫,由技术人员现场指导普通作业人员开展相应的作业施工,操作难度较低、易操作。在修补工作开始的过程中,使用常规的小机械设备便可以满足材料施工要求,整体操作难度相对较低,有利于修复工作的快速推进。
1.5 环保性能较强
沥青冷补材料在生产中,可以一次性生产全年所需要的冷补材料,且材料没有时效性,具备较好的环保性。为了防止材料重复生产,在沥青冷补材料的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稀释剂和添加剂均满足安全应用标准。材料对于人体健康不会带来负面影响,不会影响自然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路面养护时的作业环境,提高了作业过程的环保性。
2 沥青冷补材料应用要点分析
2.1 做好交通规划工作
在沥青冷补材料应用的过程中,其主要的作业区域集中在正在使用的交通路面上,在对其进行养护操作时,需要保持交通运输环境,且在前期需要做好交通规划工作。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部分内容:第一,选择恰当的作业时间,针对一些受损程度较小的公路路面,在对其进行施工时,可以选择车流量较少的时间段进行作业。对于受损严重的公路路面则选择在车流量较少的时段进行隔离带的建设。第二,在修建的隔离带上进行警示灯的标记,适当延长交通作业带,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性。第三,在高峰期时需要由交警指挥交通,以降低问题的发生概率,提高作业环境的安全性。
2.2 做好测量放样工作
结合以往的施工经验,在冷补材料施工作业的过程中,为了减少后续工作的作业量,施技术人员需要提前完成作业区域基础资料的采集工作,内容包括受损路面所在位置、受损情况、受损面积等。在对其进行修复时,多采用开槽填充的方式,需要技术人员做好放线工作。在现有破损范围的基础上,拓宽10~15 cm的养护范围,以确保养护效果,延长公路路面的使用寿命。在具体的放线作业期间,需要提前做好规划,对修复区域进行提前标注,随后依次进行测量放线工作,将需要开槽的部位提前画好轮廓线,有利于后续开槽作业的顺利进行。
2.3 划线开槽作业管理
完成测量放线工作,将需要开槽的部位提前画好轮廓线后,开始进入开槽作业管理阶段。就目前使用的作业方面来看,主要采用“切割机+人工”的方式,即先利用切割机沿轮廓线切割需要替换的区域,随后通过人工用镐方式清理区域内的损坏沥青,直到露出作业基面。在开槽处理的过程中,需要确保轮廓线边缘的整齐度,且对于切割机的深度需要做好控制。常规状态下公路路面铺设的沥青材料厚度在10 cm以上,因此,利用小型切割机需要进行多次切割才可以完成切割面。在人工作业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开槽后废弃物的处理工作,为后续清理基础作业的进行奠定基础。
2.4 清理基础作业面
在清理基础作业面时,需要注意以下几部分内容:第一,清理坑槽内刨出的碎石,做好轮廓线的清理工作,使其可以保持平整和垂直。第二,应清理切割时进入的泥浆,清理的杂物需要将其及时放在运输车辆上,随后对其进行统一处理,提高处理结果的有效性。第三,完成所有清理工作后,还需要对基层面进行吹风或者清洗操作,随后对其进行干燥处理,缩减基层面在外界环境中的暴露时间,及时进行后续的作业操作,以延长公路工程使用寿命。
2.5 摊铺冷补材料
在开展摊铺冷补材料工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部分内容:第一,对冷补材料的质量进行校验,若放置时间较长,可以对其进行加热后再进行使用,以确保材料应用的合理性。第二,将冷补材料填充到已处理好坑槽内,使用材料总量需要满足实际的应用需求。在作业过程中,填充料的总高度需要超过公路路面l.5 cm,坑槽中间位置的填充料高度需要略高于其他部位,呈现弧形的形状。第三,如果需要填充的坑槽深度超过5 cm,在对材料进行填充时,需要选择分层填筑的方法进行作业,每一层的填充厚度控制在5 cm以内。最后一次的填充料高度需要超过路面l.5 cm,坑槽的中间位置的填充料高度需要略高于其他部位。第四,对剩余的冷补材料需要进行及时清理,将其放置在运料车上运输到下一个操作区域继续进行使用,提高材料本身的利用效率。
2.6 进行基础碾压操作
在对其进行碾压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部分应用内容:第一,做好碾压设备的选择工作,设备的具体参数需要结合待补充面的大小、作业区域交通密集性等内容决定,目前经常使用的碾压机械包括人力夯、小型振动平板、压路机等。第二,在对其进行碾压操作时可以分为初压、复压和终压三个阶段。在初压阶段,利用碾压设备从开槽中心部位开始向两侧进行碾压,速度控制在较低状态,避免速度过快出现结构鼓包的情况。在复压阶段的碾压速度可以进行适当提高,但需要控制在较低水平,从开槽中心部位开始向两侧进行碾压。终压阶段的操作与前两组操作类似,每次碾压后均需要对结构平整度进行验收。在凹陷位置处补充填充料,继续进行碾压,直到路面平整度满足要求,停止施工[1]。
2.7 做好铺砂施工操作
借助碾压机完成材料摊铺后,可以对损坏路面进行修复,但是材料和切割轮廓线之间,由于施工时间的不同,会存在一些缝隙,这些缝隙使用沥青冷补材料无法完全填充,此时,需要在上方进行铺砂施工。具体的操作内容如下:将过筛的石粉或者细沙均匀地洒在填补的路面表面,随后利用工具在上面进行清扫,清扫的速度保持缓慢,进行多次清扫操作,使其可以均匀地填充到路面中存在的缝隙,提升填补后路面的整体性[2]。针对多出的石粉或细沙,需要对其进行清理,保持路面的摩擦力,确保行车的安全性。
2.8 加强质量验收管理
完成上述应用操作后,进入质量验收管理环节,在具体的验收工作中,其内容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对修复路面的表面情况进行质量验收,完成修补后的坑槽,其表面应处于干净、平修的状态,开槽的四周需要保持压实的状态,并没有松散的情况,满足常规施工要求[3]。第二,对路面修复后的压实度进行质量检查,一般情况下,如果修复的道路属于普通公路,其密实度需要超过93%;若修复的道路属于高速公路,其密实度需要超过95%。
3 结语
综上所述,沥青路面极易受周遭温度的影响,尤其是在冬季进行养护作业过程中,若采取传统的养护方式,会降低养护效率以及造成资源的浪费。为促进公路行业的健康发展,冷补材料在应用过程中,须严格按照“做好交通规划→划线开槽→清理基地→摊铺冷布料→压实→铺砂”的作业流程进行养护处理,以提高路面的稳定运输性能和对灾害的防控效果,延长公路工程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