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智慧城市的发展

2021-04-12

智能城市 2021年5期
关键词:智慧信息化服务

(北京国信宏大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023)

为了创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高效便捷的城市服务综合体,通过移动技术建立全方位的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城市,智慧城市采用最新信息技术对城市数据进行感知、监测、分析、整理,以做出相应的反应,是集智能生态于一体的系统,是提高城市综合管理和动态管理水平、改善城市发展、居民生活的重要形式。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要把信息资源提升到与能源、材料同等重要的地位”。国家各部门应积极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城市建设主管部门应侧重以智慧理念,推进城镇化经营有序可持续发展。截至目前,住建部已先后2次确定了2012年、2013年度两批共193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区、镇),包括省会城市、地级市76个,城区、县及县级市75个、新区34个、镇8个,分布广泛和均衡。

1 智慧城市定义

智慧城市是无线城市、数字城市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城市运行与服务综合体。建设智慧城市是将每个城市打造成为一个内部相对独立的产业与服务升级的模块,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载体,有效衔接城市内部的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信息互通,使城市发展从内部各个企业单位、个体,转变为信息模块上的一个点,从资源利用角度更加节能环保。

从产业发展角度,运行监管更有效;从金融保障角度,信息更公开透明;从居民生活方面,服务更高效便捷。智慧城市实现了信息技术的深度拓展和集成应用,从城市布局、资金筹措渠道、运营模式、体制机制等多个方面统筹考虑,同步发展,保障智慧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2 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少统一规划

缺少统一的规划、统一的基础平台,各部门各自为政自发性建设信息系统,存在重复建设、多头投资、资源浪费的情况。

各部门现有的信息系统基本为纵向系统,少有横向的互通共享,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由于欠缺统一的数据格式、编码标准,数据管理混乱,数据利用率低,信息资源互通共享存在较大困难。

2.2 缺少信息化专业人员

随着信息化项目的建设,由于专业技术和运维人员的缺乏,影响了系统的后继使用效果。部分单位的领导尚未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对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作用,导致单位对信息化工作没有给予足够重视,配合力度不足。信息化专业人员短缺,技术水平不足,限制了各领域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开展。

3 发展智慧城市的必要性

3.1 智慧城市的发展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

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在发展过程中发现,经济社会升级时存在软、硬件方面的阻力。

第一,受城市既有的产业格局和人才格局限制,短时间内推动产业布局的整体提升,从人员配备到产业升级,均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第二,智慧城市的推动,需要地区作为综合体的全面提升,社会公共资源和产业体应具备升级的基本配置。轻工业城市相对较易实现,在重工业或以农业为基础的地区,智慧城市发展的动力、支撑不足。

第三,观念和服务理念的突破,智慧城市的发展需要匹配的体系改造,包括调整经济布局、改变门职能、重新梳理与完善配套的制度与体系等。

构建“智慧城市”涉及社会经济活动的所有主体,贯穿技术、材料、装备、生产、生活、贸易、流通等环节,市场需求较大。加快感知网、传输网、信息网等智慧城市关键技术研发,发展以信息、节能环保、高端制造产业为重点的新兴产业,辐射带动产业改造和转型升级,是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综合竞争力提升的重要行动。

3.2 各类应用协同及数据共享亟须城市公共平台的支撑

我国大多数城市、乡村的信息化水平和信息连接互通的覆盖率和程度不高,众多领域的信息资源仍处于各自独立的状态,内部运行标准无法统一,没有信息交换的基础。公共基础数据库尚未完全搭建,形成了“信息孤岛”。相关信息管理部门尚未提出真正的规范进行管理,短时间内无法实现信息集成与综合管理,严重制约了智慧城市发展的基础信息公共平台的搭建。

通过智慧的公共服务管理,可以提供多渠道、一站式的市民公共服务,整合多个相关部门流程,以共享服务方式提高公共服务成效。智慧城市的建设可促进社会治安管理、城市管理、社区管理建设,为社会转型提供更好的外部环境。

3.3 信息惠民,服务均等化的迫切要求

根据《“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及《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中的相关规定,“信息惠民工程”已成为一项推动产业发展的国家规划。“信息惠民工程”的规划部署要求利用互联网作为信息技术搭载手段,利用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通过大数据形成地区横向产业发展与布局广度、纵向经济建设与居民生活深度上的资源配置和服务的全新改造,以确保“普惠制”作为服务的目标,缩小城乡差距、平衡地区差异、减少资源供给不均,有针对性地促进地区环境的改造发展。借助“信息惠民工程”,将有效引导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为扶持、培育新型业态发展提供支持。

信息化时代传统的运营管理模式面临严峻挑战,需要变革传统的城市运行、管理模式,提高城市管理监测、分析、预警、决策能力、智慧化水平,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的精细化程度,满足公众对城市生活和营商环境的新需求,增强应对突发和重大事件的应对能力,维护社会稳定。

3.4 打造“互联网+”创新特色的重要支撑

互联网技术在实体经济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推进了万物互联的发展。互联网经济在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推动产业升级换代、创新商业模式、服务群众需求、带动就业、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等领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互联网+的发展中,相关部门应积极转变自身职能、时刻保持对先进理念的响应与推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通过技术手段打通城市行业链、产业链、信息链的相互融合是打造智慧城市的标准,整合各种科技资源进行创新的有效手段,可以有效集成和利用互联网各种科技资源、信息资源,促进科学技术知识的生产、流动、应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3.5 落地大数据理念的必然选择

我国目前已进入大数据时代,可利用大数据信息、模型搭建科学预测大型项目的落实,相较传统的人力推演更具真实性,有利于科学推动大型项目决策。信息技术促进了相关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服务型企业的商业模式的开发和应用,摒弃了传统行业运行方式,为社会服务提供了更多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根据个体需要提供个性化的差异服务。

我国已经明确指出全国各地需要全面推进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加强对各部门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开放,发展大数据产业,实现数据强国。

相关部门应承担引导者职责,从政策引导、业务应用、数据使用方面做出表率,引导扶持企业、个人投入大数据应用中。相关单位作为绝对主导,打破了“数据孤岛”,汇聚、开放个人企业征信、产业经济、生活消费、地理交通等大数据资产,帮助传统企业实现接轨互联网模式的变革,帮助新型信息服务企业快速开拓本地业务,培育高端智能、新兴繁荣的产业发展新生态,真正开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驱动新格局。

大数据作用的发挥依赖于信息系统的搭建、数据的高覆盖率,通过城市应用者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生成累积的用户网络行为数据,为城市运行发展的信息分析辨别提供指向。通过云计算系统,交织成为城市各模块间有效链接和资源共享的基础。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智慧城市的发展建设,将新一代的信息化生产力工具引入相关部门治理工作中,改善粗放的管理模式,通过技术、系统的改进和优化,节省人力、物力,提升管理效益。

猜你喜欢

智慧信息化服务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