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速公路隧道的围岩变形特性

2021-04-12

智能城市 2021年9期
关键词:阻尼围岩高速公路

秦 杰

(湖南宇康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湖南郴州 423000)

对于高速公路隧道,复杂的地质环境的影响较大,围岩结构变形问题的出现,导致工程建设的质量与安全性降低。现代交通行业快速发展,高速公路隧道工程不断涌现,为确保隧道施工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需要分析围岩变形特性,优化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实践,以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经济建设。

1 高速公路隧道围岩变形特性的现实意义

在高速公路隧道工程中,若支护的时机不适宜,会影响围岩结构稳定性,导致出现围岩变形问题。在施工前期开挖阶段,需要明确各项支护参数,难以选择最优的开挖支护方案,需要全面分析高速公路隧道工程项目,明确稳定性影响因素,充分发挥预期作用。在高速公路信息化时代下,可应用信息化监控技术,开展高速公路隧道围岩施工。运用视频设备全天候监控隧道内部情况,保证监控的形象性与直观性,以便了解隧道内部动态与情况,保证工程管理的科学化,提高隧道监控质量,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在高速公路隧道工程中,建设人员需发挥科学技术的优势,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成果,把握围岩变形特性,以便优化控制围岩稳定性,促进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建设的高效推进。

2 高速公路隧道的围岩变形特性曲线

2.1 变形曲线

对于高速公路隧道工程的整体情况,存在岩体结构、人为因素干扰等问题,会影响围岩变形过程,围岩变形存在多样化特征。介于位移与时间之间构建关系曲线,对此开展深入分析,可明确围岩变形问题。

(1)围岩变形上升表现为直线式,假设其速率为常数,系统单位按照固定常数向洞室进行迁移。

(2)在速率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围岩变形会逐步增加,通过速率体现变形值函数。

(3)在速率逐步增加或逐步减少的情况下,变形程度会出现变化,最终速率降至0时,变形趋势趋于稳定。

分析速率增加导致变形出现的问题,可知这一情况的出现,会导致围岩失稳,降低变形速率。针对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实际情况,围岩变形的存在主要表现为S形的曲线状态,受自身内部抑制,随着围岩变形的逐步发展,在达到饱和状态后,变形速率将降至0。

2.2 变形全过程曲线

立足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变形曲线类型开展围岩变形曲线分析,主要采用全断面开挖方式。以综合分析法为支持,对位移-时间关系曲线进行合理划分,包括空间效应段、正空间效应段、阻尼变形段及流变段。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中,开挖岩体后,将消除原本的位移约束,系统运行缺乏平衡性,岩体结构将发生变化,存在向内移动的趋势,是空间效应段中出现变形问题的主要因素。由这一原因导致的位移问题,会对深层岩体产生影响,进而牵动深岩体位移。在实际研究过程中,需要明确开挖面与测点变化,据此把握变形速率的变化情况,进而对开挖面与围岩结构之间干扰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确保判断的准确性。

2.3 围岩变形基本特征

针对围岩变形,以变形速度、变形量和变形时空效应为基本特征,围岩变形的出现,受围岩岩性、初始地应力、施工方式与顺序、支护类型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在动工前期,测量点所处断面存在位移,实地测量中获得的围岩位移数据具有相对性,可明确围岩应力的分布情况,以便开展综合分析。

3 空间效应段围岩变形特征

3.1 围岩变形速度方面

基于高速公路隧道工程的实际情况出发,对相关监测数据开展具体分析,明确围岩变形规律,变形速度为递减型,呈现自慢到快递减。以武阳隧道和莽山隧道为例进行具体分析,前者隧道存在围岩变形,以3.62 mm为围岩最大变形速度,后者以6.41 mm为围岩变形最大速度,空间效应时间较长,大约为45 d,每日变形速度有所降低,约1.0 mm。通过专业仪器设备进行监测,获得监测数据,通过对比发现二者均具有较好的岩体质量,实际变形速度较小。

3.2 围岩变形量方面

在高速公路隧道工程中,围岩岩性与地质情况会影响围岩变形量。针对武阳隧道,以监测数据为指标进行分析,可知该隧道具有较好的围岩,最大变形量为6.13 mm。针对莽山隧道工程,其围岩较差,最大变形量达到10.24 mm,碎裂概率较大。通过支护措施的合理应用,可改善隧道口状态,以便对变形量进行有效控制。

3.3 作用距离方面

通过监测围岩状态,可获得相关数据,可知隧道工程的空间效应情况。针对武阳隧道,与洞泾相比,其空间效应距离约为1.5~2.0倍间。针对莽山隧道,对比洞泾,其空间效应距离约为2.0~2.5 倍。由此可知,空间效应对实际作用距离有较大影响,与围岩碎裂程度间存在密切联系,表现为正比例关系。

4 阻尼变形段变形特征

对于变形速度来看,阻尼变形段的特征明显,变形速度逐步减少,以单调递减型为主要表现。在空间效应段结束后,再进入阻尼变形段,这一阶段主要在变形速度接近稳定时结束,可将其作为空间效应段向时间效应段的过渡阶段。通过密切监测分析,可获得可靠数据,针对武阳隧道,阻尼变形段该隧道日最大变形速度达到0.112 mm,莽山隧道的阻尼变形段日最大变形速度为0.312 mm。

针对武阳隧道,通过数据监测获得相关数据信息,阻尼变形段的平均变形量为0.84 mm,低于莽山隧道的1.34 mm变形量。

针对流变段的围岩变形情况,在相对稳定的围岩应力重分布区中,围岩变形速度逐渐接近于0,变形逐渐稳定。此后的变形与时间因素密切相关,对围岩变形特征曲线进行具体分析,可把握高速公路隧道围岩变形的多样化因素,以便了解隧道稳定状态,满足稳定相应的判断标准,掌握最佳的二次衬砌时间。

为了准确把握围岩稳定性,需要确定合理的判断标准。对围岩变形特征曲线进行具体分析。可知在变形速度递减阶段下,若存在加速情况或阻尼阶段存在匀速变形,均可明确围岩存在失稳的概率。随着围岩变形速度的降低,接近某个特定数值或降至0时,可确定围岩具有相对稳定的状态。以现场监控数据为参考,对隧道围岩变形特征曲线进行绘制与分析,并对围岩的稳定情况进行判断,保障后续施工可有序开展。

在二次衬砌的选择方面,需要选择一个最佳的时机。在阻尼变形结束后,初期支护应力基本完成,可降低二次衬砌受力,避免空间效应与阻尼变形压力、流动变形压力对二次衬砌的影响。当前条件下,可充分发挥初期支护作用,探究围岩变形压力与支护抗力可知,两者为动态平衡关系。若二次衬砌的时效性不足,会导致约束应力缺失,无法对围岩流动产生抵抗,初期支护的开裂概率较大。在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建设中,围岩变形需保持稳定状态,每日变形速度不可超过0.1 mm。在总变形量中,围岩变形量达到80%~90%之间时,二次衬砌具备优良条件,基于围岩变形特征曲线,选择最佳二次衬砌时间。若隧道存在较大偏压,需协调二次衬砌与开挖施工工序,降低围岩坍塌概率,应结合实际情况,对二次衬砌时机进行选择。

5 围岩变形治理措施

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具有复杂的地质条件,存在较大围岩变形量,变形收敛需要时间较长,实际开挖过程中塌方频率较高,在初期支护施工和二次衬砌施工中,采取了加固措施、换拱方式,可达到良好的处理效果。在工程建设中,须重视围岩变形问题,实施密切监测,确保选择措施的有效性,防范围岩出现过大变形,提升隧道的安全性与经济性,保障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施工可有序进行。

隧道围岩极易受施工的影响,出现变形问题,隧道上行线与下行线的施工单位不同,在施工技术与方法上存在差异,隧道围岩变形也有所不同。施工前期施工单位仅追求施工进度,快速推进上层掌子面掘进,下层开挖未及时跟进,导致上下层实际开挖进度差超出50 m。在软弱破碎岩层条件下,若在开挖过程中应用此种方法,将导致上部初期支护结构长期悬空,易受爆破的影响,造成出现围岩变形等问题。在仰拱支护不及时的情况下,未及时封闭支护结构,便开展二次衬砌,导致结构出现变形问题。

针对此种情况,需要及时调整施工方法,坚持短进尺、弱爆破、墙支护的原则,控制一次进尺,将锚杆加密,并增加锚杆长度。仰拱须及时支护,在收敛后跟进二次衬砌,采取围岩加固措施,如深孔压浆等,以免衬砌结构变形开裂,通过锚杆、围岩及初期支护结构打造承载系统,对围岩变形位移进行控制。

6 结语

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建设中,变形速率、时间、位移等因素均与围岩变形特性密切相关,在曲线分析过程中,需要以监测数据为依据,对不同阶段下的变形问题进行分析,明确变形具体原因,保证控制措施的针对性、适用性。在高速公路隧道工程中,明确围岩变形特性,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为工程建设提供安全可靠条件,优化道路交通网络运行使用环境。

猜你喜欢

阻尼围岩高速公路
N维不可压无阻尼Oldroyd-B模型的最优衰减
关于具有阻尼项的扩散方程
具有非线性阻尼的Navier-Stokes-Voigt方程的拉回吸引子
隧道开挖围岩稳定性分析
软弱破碎围岩隧道初期支护大变形治理技术
高速公路与PPP
具阻尼项的Boussinesq型方程的长时间行为
滑动构造带大断面弱胶结围岩控制技术
地面荷载及围岩自重作用下浅埋隧道的围岩应力解
高速公路上的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