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RTK技术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研究

2021-04-12

智能城市 2021年10期
关键词:界桩界址勘测

王 琼

(霍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不动产登记中心,安徽六安 237400)

土地勘测定界根据土地征收、征用、划拨、出让、农用地转用、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工作的需要,实地界定土地使用范围、测定界址位置、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计算用地面积,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用地审批和地籍管理等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础资料。

1 RTK技术的工作原理

RTK技术指在基准站中摆置一台接收机(GPS卫星接收方式)。在相同时间与GPS卫星发射的GPS信号及相等时间内信号接收的前提条件下,将已知晓的地理位置与发射信号的基准站进行鲜明对比,获取准确的三种差分,分别为地理位置差分、距离差分及载波差。RTK技术改正值选定的差分包括GPS差分、载波差分等,且以无线电数据链电台,并将此改正值在第一时间内传送给共视卫星的流动站,使GPS观测值更准确、精细,此流程可获取最终的实际地理位置。

2 RTK技术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要点

2.1 控制网点选择

(1)土地勘测定界工作总量相对较多,且持续时间较长,选择监测点时,需要选择基础牢固的地面作为监测点划分位置,有利于监测点的保存,且需要在监测点周围增加道钉、石头等材料固定监测点,提升选择控制点的牢固性。

(2)为了减少测定期间的时间成本,在选择监测点位置时,应优先选择测量视野好的位置,监测过程中需要避开建筑物,确保监测视野的开阔性。

(3)RTK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如果受到电磁场的干扰,易出现信号传递偏差的情况,监测点需要选择避开高压电、电视塔、宽阔水域等区域,确保采集数据的可靠性。

(4)在监测点的选择中,其位置周围应减少大型建筑物数量,且应具备较强的通透性,可有效完成工作任务。

(5)在监测仪器的摆放中,需要将其设置在建筑物较多的位置,并将仪器共同放置,确保工作效率,加快相关工作的开展效率。

2.2 界址点放样

(1)在界址点放样前,需要先在坐标位置处设置基准站,对该坐标位置进行确认时,需要借助多角度对界址点误差进行控制,提升基准站位置的安全性。

(2)在界址点放样过程中,需要设置一个移动站,完成界址点的移动放样。

(3)在正式放样前,应明确区域基础资料,结合了解基础资料,拟定相应的放样设计图纸,在图纸上标记需要的放样点位置,且在图纸上应做好放样点编号工作,确保各类工作的顺利开展。

(4)具体的工作过程中,为了提升操作结果的有序性、可靠性,应拟定可靠的管理系统,接收处理数据后,可借助系统内部处理程序有效梳理工作内容,确保技术梳理结果的可靠性。

(5)确保选择设备内容的合理性,在选择移动电台时,需要确保电台移动频率的适应性,在适应当地频率的同时,需要确保其与基准站频率保持一致。在放样结束后,应做好基础点校核工作,提高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2.3 界桩的埋设

(1)确定数据初始化合规性后,可在系统支持下开展RTK测量工作,在此之前需要充分掌握应用工序实际情况,确定初始点相对位置、界桩相对位置,在具体测量工作中,进行界桩的埋设处理。

(2)在确定埋设界桩所在位置时,应从系统中重新抽调相应的坐标,并将埋设位置和相对位置规划在测量手簿中,以便进行后续校核工作。

(3)界桩埋深、保护措施、标记特点等均需要提前进行处理,且在此过程中需要借助接收机提醒所在位置的具体坐标,对比分析确认没有问题存在后,再进行界桩的埋设,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应的规范流程,提高放样结果的准确性。

(4)在埋设点复核期间,可借助信号机接收信号进行操作,接收成功定位信号后,完成该界桩定位点的检查工作,做好相应记录,进行下个界桩坐标的核查。

2.4 坐标系统内容优化

得到测量数据后可进入数据处理阶段,在具体的处理过程中,须做好坐标系统内容优化处理。

(1)RTK技术采集的数据信息均为2000坐标数据,数据内容的统一性较强,无须进行额外处理。采集数据后,需要对坐标数据准确性、精准度进行校核,满足要求后进行分类整理。

(2)在数据分类整理过程中,参考依据包括数据所属区域、所属类别(平面或高程数据)、采集时间等。在整理数据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合理的方法优化数据,如曲面拟合法、平面拟合法等。以曲面拟合法为例,该方法在给定图形中选择某一特定点作为中心点,随后对其进行逐渐内插,以局部函数的方式定义周围数据点。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备了较高的灵活性,操作过程的便捷性较强,适用于各类离散数据点的处理过程中。

2.5 绘制专题图形

在RTK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注重专题图形的绘制工作。

(1)将得到的测量数据进行简单分类处理,期间可借助数字化技术对其进行处理,直接提取价值数据后,需要对数据信息进行分类,结合所在区域情况、具体参数等情况,对专题图形的绘制具有积极的作用。

(2)将采集的数据信息录入GIS软件中,再进行下一环节的处理,在具体的处理过程中,可借助软件本身的应用功能,对各类应用数据进行细化整理,根据整理后数据进行专题图的制作工作。在具体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借助大数据技术完成数据库整理,便于后续工作的顺利展开。

3 RTK技术应用过程的注意事项

3.1 控制点位置参数设置

通过控制点位置参数设置工作,可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1)在控制点数量选择过程中,其基础点数量不可少于三个,借助三个控制点相互之间的互检性,可有效确保位置参数的合理性,提升分析结果的实用性。

(2)为了减少后续工作时的工作量,对电台进行架设处理时,应确保电台信号可覆盖整个待测区域,在工作期间需要检查仪器供电量是否充足,并及时做好电池的更换或充电工作,确保仪器供电量的充足性,为测量工作的连续进行奠定基础。

(3)在测量工作正式开始前,需要对基座稳定性进行检查,待满足要求后,可开展后续的检查工作。

3.2 勘测队伍的合理组建

勘测队伍的合理组建,可降低人为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确保检测数据的合规性。

(1)在勘测人员选择的过程中,需要优化勘测队伍的管理体系,在体系中除了考核人员工作经验、专业知识储备情况外,需要对年龄、学习能力、执行能力等内容进行评估,筛选合格的工作人员组建勘测管理队伍。

(2)应通过日常培训,不断提升勘测人员的工作能力,培训内容可分为理论知识学习、实践知识两部分,在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可穿插一些实践知识讲解,并在现场完成实践知识巩固,可加深勘测人员的综合能力,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3)推行竞争上岗管理制度,在勘测队伍开始工作前,再进行一次轮选,选择能力较强人员参与到后续工作中,同时需要兼顾其他作业人员的相关情况,以提升评估结果的可靠性[1]。

3.3 仪器设备的日常保养

做好仪器设备日常保养工作,延长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提升仪器使用过程的稳定性。

(1)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于RTK技术在应用期间涉及的设备参数进行整理,明确仪器设备的运行功率、生命周期、使用效果等情况,根据基础数据建立仪器设备管理计划。在计划中需要标注仪器检修要点、检修内容、检修周期等内容,确保仪器检修工作的有序进行。

(2)随着仪器使用年限的增长,仪器设备的检修周期需要适当缩减,以提高潜在隐患问题发现的及时性。

(3)仪器设备内部存在一些易损零件,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易损零件使用情况进行建库,结合实际应用情况定期更换易损零件,可降低仪器设备使用过程的损坏性,确保其工作状态稳定性[2]。

3.4 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

通过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有利于测量数据的快速整理,提高数据分析过程的工作效率。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可借助信息化技术应用优势,建立技术监测的管理系统。在数据测量过程中,对应坐标数据会同步传输到系统当中,同时也会对数据信息进行整理,确定其应用过程的可靠性,如果存在误差偏大或遗漏的情况,系统应做出及时预警,方便工作人员及时进行处理,可在数据采集同时进行数据分类的相关工作,具备较强的使用价值[3]。

4 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控制点位置参数工作,可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勘测队伍的合理组建,可降低人为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做好仪器设备日常保养工作,可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可快速整理测量数据信息。

猜你喜欢

界桩界址勘测
智慧界桩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实践
大中型水库界桩设置及制作安装建议
小型无人机在水利工程勘测中的应用研究
CASS地籍图中界址信息批量转出方法研究
勘测设计
水利勘测
勘测设计
黄壁庄水库库区界桩勘查综述
地籍数据库点线拓扑一致性并行检查方法*
在ArcMap中实现对金图建库系统中界址线属性的便捷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