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职业院校心理育人机制构建

2021-04-12刘珍杰蒲晓湘向晓蜜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心理健康育人

刘珍杰,蒲晓湘,向晓蜜,刘 婷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0053)

2017年12月4日,中共教育部党组下发《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教党〔2017〕62号),要求心理育人工作要“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入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着力培育师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师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1]。”如何落实文件精神,构建高等职业院校心理育人机制,卓有成效地开展高等职业院校心理育人工作,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当前应该认真研究的课题,也是深入思考、努力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时代之问的必要之举。

1 高等职业院校心理育人机制建立的需求

1.1 高等职业院校心理育人工作开展的需要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群体,面临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社会人际交往困惑等,叠加的各种压力导致学生内心充满冲突,使得心理状态的负面影响扩大,致使他们中间有相当部分人对学习、生活和前途感到迷茫,出现信念偏差、信仰缺失等问题,严重的还会产生心理障碍,甚至出现自杀或者一些反社会的行为。1994年8月,中共中央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党和国家开始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要求、指导和规范。对照党和国家对高等职业院校心理育人工作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进行检视,我们发现,大力兴起于20世纪末的高等职业院校,虽然经过了20余年的发展,但相当部分学校在心理育人工作上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心理育人教育教学管理体系不完整,没有构建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教师工作部、学生工作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执行单位横向协同的体系,也没有构建学校、学院、学生纵向协同的体系。本课题组选取了重庆市内外25所高等职业院校进行调查发现,建有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协同体制机制的只有5所。2)心理育人教育教学服务体系不系统,没有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研室、心理咨询服务机构与学生心理社团,没有构建起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相互促进的协同体系。在参与调查的25所学校中,构建有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和服务体系的只有3所。3)心理育人实践活动体系针对性不强、丰富性不够,心理育人活动没有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整体体系,没有把学生心理实践活动围绕心理育人工作目标有效展开。在参与调查的25所学校中,构建有系统的心理健康实践活动体系的也只有3所。4)心理咨询及危机干预体系作用发挥成效不明显,没有有效构建起预约咨询、推介咨询和危机干预协调运行的良好机制。在参与调查的25所学校中,构建有危机干预应急预案的只有4所。

1.2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需要

本课题组于2019年对全国20余所高等职业院校的2 302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自己无法解决心理困惑时会选择求助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人数为1 404,占被调查者的60.99%;遇到心理困惑时,在校内更愿意选择向同学求助的人数为1 619,占被调查者的70.33%;喜欢的10种心理活动形式排在前5位的是心理专题讲座、心理剧表演、心理微视频、心理漫画和心理电影赏析,其中心理专题讲座和心理微视频最受欢迎,人数分别为1 143人和1 130人,分别占被调查者的49.65%和49.09%;觉得比较有效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途径有宣传手册、公众号平台、校园广播和心理报/杂志,人数分别为1 357人、1 239人、1 309人和1 185人,分别占被调查者的58.95%、53.82%、56.86%和51.48%;针对想要了解的心理健康内容提供的19个选项中,排在前5名的是学习方法、时间管理方法、人际关系调适、学习动力激发和自我认知,人数分别是1 304人、1 118人、1 091人、1 059人和850人,分别占被调查者的56.65%、48.57%、47.39%、46%和36.92%。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学习方法、压力、动力、人际关系等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比较迫切;除了心理课程专业教育教学和教师心理援助外,朋辈心理援助比较受学生欢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需求呈现多元化,其中,教师面对面的心理专题讲座与短小活泼的微视频比较受欢迎;心理健康知识宣传途径中,比较受欢迎的是宣传手册、公众号平台、校园广播和心理报/杂志;最想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改变的有学习方法、时间管理方法、人际关系调适、学习动力激发和自我认知等方面。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保驾护航,需要高等职业院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效体制机制建设,给学生心理育人教育教学管理、心理健康教学、心理实践教育活动、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提供坚实保障。

1.3 高等职业院校心理教育教学团队成长的需要

从20世纪末,高等职业院校开始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教师队伍也逐步经历了一个由最开始只有兼职教师,再到引进专职教师,再到专兼结合加强师资队伍培养培训的过程,大部分学校基本上建立了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但据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高等职业院校心理育人教师队伍还是存在以下问题:专职教师配比严重不足,师生比在1:6 000以上,最高的达到1:12 000;兼职教师专业培养培训严重缺乏,有79.95%的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从未参加过任何形式的心理育人培训;其他课任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度不够,能够经常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的老师仅占到8.12%。除以上显性问题外,更有一些隐性的问题在学生心理教育教学团队建设中没有引起重视:相当部分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认识不够,不能正确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认为心理学起源于哲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与思想政治教育没有任何关系,并且在某些方面还是相互对立的。以上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高等职业院校心理教育教学团队的发展,特别是思想上不能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必须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协同是极其有害的。如何构建好与高等职业院校心理育人相适应的协同机制,对于心理育人师资队伍的数量保证和质量提升都将提供关键保障。

2 高等职业院校心理育人工作机制的建立

2.1 构建完整的心理育人教育教学管理体系

高等职业院校心理育人教育教学管理体系是心理育人工作有效开展的重点。没有系统完整的心理育人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就不可能保证心理育人的成效[2]。心理育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有效开展必须有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统一领导和统筹推进。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相关职能部门、教学院系要通力合作共同构建心理育人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学校应将心理育人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总体框架,并将其作为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在学校党委的宏观统筹下,学生工作部门和心理健康课程教学部门应该共同指导心理育人执行机构如何具体开展工作,心理育人执行机构负责学校心理育人的各项具体工作的规划、执行、监控和评估。通过心理育人组织机构的系统化、规范化构建起“学校—院系—班级—寝室”“职能部门—教学单位—学生社团”“教学管理—教育管理—自我管理”三大心理育人教育教学管理体系,为心理育人的教育教学提供坚实的纵横协同体系,加强心理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增强心理育人工作的实效性。心理育人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心理育人教育教学管理体系

2.2 构建系统的心理育人教育教学服务体系

高等职业院校心理育人教育教学服务体系是心理育人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高等职业院校广大学生对心理育人工作有着迫切需要,对心理育人工作的内容和方式也有着多元化的愿望。如何兼顾国家对学校心理育人工作的要求和学生对学校心理育人工作的需要,切实增强心理育人的效果,构建系统的心理育人教育教学服务体系,让教育教学服务工作有效开展,就显得非常重要。学校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成立心理健康课程教育教学研究机构,专门负责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负责心理健康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建设、心理健康实践活动组织和教育教学场所建设等;建立心理咨询和帮扶机构,负责学生心理咨询和危机预防干预,将其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直接有效延伸;同时,建立学生心理社团,将其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间接有效延伸。这样,心理健康专业教师就能通过学生社团(心理协会)、学生心理委员(每个班级配备)指导开展朋辈教育,通过指导辅导员(班主任)、专业课教师开展(教师)帮扶服务,通过心理健康课程授课、指导学生主题类(综合类)活动、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等形式开展心理育人专业服务,构建起系统的心理育人教育教学服务体系,切实加强心理育人评价机制。心理育人教育教学服务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心理育人教育教学服务体系

2.3 构建丰富多彩、针对性强的心理育人实践活动体系

高等职业院校心理育人实践活动体系是心理育人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环节。实践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指导学生建构心理预防与化解能力的唯一渠道[3]。心理育人教育教学体系是否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关键还是要看学生在实践活动体系中的具体表现。学校心理育人工作的开展不能只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工作,还必须落实到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去,努力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构建起强大心理资本。心理育人实践活动的开展应该多层级、多形式开展。心理育人实践活动的多层级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学校层面要总体规划和组织,学院层面要根据学校的心理育人实践活动规划,结合各专业的实际需求制定好本学院的心理育人实践活动计划,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心理育人实践活动的多形式应该包括心理报刊、杂志、手册等刊物编撰与发行,微信公众号的制作与运营,主题类活动的策划与组织,综合类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团体心理辅导的策划与组织,素质拓展活动的策划与组织,以及班级心理育人实践活动等。心理育人实践活动体系如图3所示。

图3 心理育人实践活动体系

2.4 构建卓有成效的心理咨询及危机干预体系

高等职业院校心理咨询及危机干预体系是心理育人工作有效开展的必要环节。在心理育人教育教学管理体系的统筹下,必须协同兼顾心理育人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实践活动体系和心理咨询及危机干预体系作用的发挥。相对于心理育人教育教学服务体系和心理育人实践活动体系,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工作的受众较小,但必要性和重要性一点儿也不弱。如果上升到学校育人的整体工作上来看,小部分或个体学生的需求满足更能体现心理育人工作的价值。学校应根据工作需要,建立“线上+线下双通道咨询平台”,提供线下一对一心理咨询和线上QQ(微信)咨询及团体咨询服务。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分层分类加强心理咨询工作:针对那些对心理学感兴趣、对心理老师信任,能主动反映自身问题,且需要心理教师疏导的学生采用预约咨询形式;针对那些出现一定的心理健康障碍或产生一定的不良心理行为,辅导员开解无效后转介到心理咨询中心的学生采取推介咨询;建立起“寝室—班级—院系—学生工作部—心理健康中心—学校心理危机应对小组”六级联动的危机干预机制。心理咨询及危机干预体系如图4所示。

图4 心理咨询及危机干预体系

2.5 建设专业化、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心理育人教师队伍

建设专业化、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心理育人教师队伍建设是心理育人工作有效开展的关键核心。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4]如何解决好教育的根本问题和落实好教育的根本任务,关键在人,在教师。心理育人教师队伍的任务不仅仅要解决好困扰学生心理的相关问题,更要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大环境中去考虑,而不能把它独立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之外,更不能割裂两者的关系,育心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育德;要把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相结合,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心理育人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而且要通过宣传心理学知识、开展活动等形式,帮助大学生完善人格,提高心理抗压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5]。所以,高等职业院校心理育人教师队伍是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队伍组成的工作联合体,实现三者之间的力量融合、工作融通、效力融汇。高素质心理育人教师队伍如图5所示。

图5 高素质心理育人教师队伍

2.6 建立针对性高、实效性强的心理育人效果评价机制

高等职业院校心理育人机制的构建成效如何,针对性怎样,关键还是要落实到评价机制的建立健全上来。高等职业院校心理育人评价机制的构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看机制的育人导向是否明确。主要观测重点包括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关心呵护和暖心帮扶中开展教育引导;注重因材施教,精准施策;搭建相应的平台保障。二是看组织实施是否体系化。主要观测重点包括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对新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和辅修课,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追求良好效果;拥有咨询服务所需的师资和健全的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自助与他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体系。三是看育人形式是否创新。主要观测重点包括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手段;拓展传播渠道,创新宣传方式,主动占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和新媒体平台。发挥师生主体作用,了解师生需求,支持师生成立心理健康教育社团,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长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心理调适能力,积极自助。

3 结语

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高素质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在制订学校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计划时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政治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同时,要花大力气研究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实现全方位培养人才,帮助学生全面成长成才。高等职业院校心理育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要建立心理育人教育教学管理体系,构建心理育人工作的纵横协同机制;其次要建立心理育人教育教学服务体系,构建心理育人工作的主渠道与全覆盖机制;再次要建立心理育人实践活动体系,构建心理育人工作的主阵地与自助机制;还要建立心理咨询及危机干预体系,构建心理育人工作的诊疗与快速反应机制;最后要建立心理育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构建心理育人工作的人才支撑与策动机制。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心理健康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