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规范化康复训练对ICU获得性肌无力患者免疫功能及肌力恢复的影响

2021-04-12张迎何永清强杰郭倩倩从丽李凤云张婷婷

河北医药 2021年5期
关键词:床边肌力康复训练

张迎 何永清 强杰 郭倩倩 从丽 李凤云 张婷婷

ICU获得性肌无力(ICU-AW)是一种临床常见急危重症,主要是由于危重疾病本身所致,例如多器官功能障碍、脓毒症等,呼吸肌以及四肢肌肉无力是突出临床表现,同时伴有眼皮下垂、复视等症状,需要长期机械通气治疗,增加了脱机难度,延长了ICU治疗时间[1,2]。研究显示,及早对ICU-AW患者展开康复功能锻炼,可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治疗成本,节省医疗资源,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3,4]。基于此,本研究选择我院ICU收治的100例ICU-AW患者,分析早期规范化康复训练对患者免疫功能肌力恢复的影响,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ICU 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ICU-AW患者,以双盲随机抽样法分组(每组50例)。试验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3~64岁,平均年龄(47.5±2.5)岁;病程3~9 d,平均(6.28±1.94)d;疾病类型:多器官功能衰竭12例,感染性休克8例,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16例,急性肺损伤14例;APACHE Ⅱ评分(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Ⅱ)18~26分,平均(22.26±1.17)分;体重46~80 kg,平均(63.56±5.94)kg;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4例,初中18例,高中17例,大专及以上11例。参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24~62岁,平均年龄(47.3±2.8)岁;病程4~9 d,平均(6.31±2.07)d;疾病类型:多器官功能衰竭11例,感染性休克10例,COPD急性发作14例,急性肺损伤15例;APACHE Ⅱ评分19~25分,平均(22.21±1.24)分;体重48~79 kg,平均(63.51±5.89)kg;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5例,初中20例,高中15例,大专及以上10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均经重复神经电刺激、肌电图、新斯的明试验等确诊;②APACHE Ⅱ评分>15分;③均为首次发病;④均存在不同程度四肢无力、眼皮下垂、呼吸肌无力等症状;⑤年龄>18周岁;⑥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①不耐受治疗者;②植入除颤器或起搏器者;③存在金属植入者;④骨折未愈合者;⑤合并急性深静脉血栓者;⑥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者;⑦研究未开展前接受过眼部手术、抗肿瘤治疗者;⑧合并重度贫血、营养不良者。

1.3 方法

1.3.1 参照组:护士严格遵医嘱积极治疗原发病,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给予营养支持,每天进行适当的主动或被动运动锻炼。

1.3.2 试验组:①健康教育: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护士讲解疾病情况,鼓励患者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及时向患者反馈病情好转信息,转移注意力,适当增加家属探望机会和时间,对心理障碍,应给予预见性解决、处理,尽可能消除患者恐惧感。②四肢关节被动运动:对于肌力在3级以下的患者,应被动活动患者各个关节,5~8个/组,2组/次,2次/d。③四肢关节主动运动:包括双上肢上举、握拳练习,屈曲双下肢90°,支腿抬高30°,双腿交替练习,5~10 min/次,3次/d,每隔2 h翻身1次,抬高床头,鼓励患者进行主动运动,坐姿维持20 min,3次/d。④床边坐立:上肢肌力>3级及清醒的患者,鼓励其进行背部支撑,站立在病床边,首次是10 min,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逐渐延长时间,2次/d。⑤坐床边椅上:待患者意识清醒,可将患者扶到床边椅子上,或采用专用起重仪,结合肌力对座位角度进行调整,首次1 h,2次/d,逐渐延长至2 h,对于条件允许的患者,可进行床边脚踏车训练。⑥床边站立:提供上臂支持的仪器协助患者站立在床边,对于神经肌肉严重萎缩者,在没有支撑不能站立的情况下,采用站立床站立10~30 min,2次/d。⑦行走:对于肌力>4级者,可由医生、物理治疗师、护士以及医生等组成,在病房内协助患者行走,2次/d,根据患者耐受程度决定行走距离。⑧NMES(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采用型号为HAT2000的低周波治疗仪,将低功率电脉冲传导至肌肉、皮肤,1次/d,30 min/次。

2 结果

2.1 2组患者肌力评分、MBI评分比较 护理前2组肌力评分、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均比参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肌力评分、MBI评分比较 n=50,分,

2.2 2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护理前2组免疫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均比参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2.3 2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比较 试验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比参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比较

2.4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为6.00%低于参照组的3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n=50,例(%)

3 讨论

ICU-AW是ICU患者极为常见的一种神经肌肉并发症,据调查:目前,我国ICU-AW发病率高达35%,住院时间>7 d的ICU患者ICU-AW发病率可高达58%[7,8]。目前,临床普遍认为ICU-AW的发生与肌肉合成减少、降解增加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9]。ICU-AW患者临床症状以肌萎缩、反射减少、四肢瘫痪、轻瘫、脱机困难等为主,四肢骨骼肌和四肢近端神经肌肉是表现最为明显的区域,容易延长机械通气时间[10]。ICU-AW不仅影响了患者认知、心理、身体活动,还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故对于ICU-AW患者而言,及早展开康复功能锻炼,对于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Puthucheary等[11]研究发现,及早展开康复训练,可以增强肌肉的收缩能力,提高机体的技能,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护理后肌力评分、MBI评分均比乙组高(P<0.05)。表明早期规范化康复护理可以改善ICU-AW患者肌力、肢体能力。早期规范化康复训练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务工作者组成,一般在患者住院48 h内及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开展,遵循严格的康复操作规程和指征,遵循人体运动发展的规律,从床上直至床下运动,从静态直至动态,遵循循序渐进的运动锻炼,减少制动,增加肌肉的主动运动,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鼓励其进行床边活动,根据患者个体差异性调节运动频率、时间、强度等,确保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12,13]。

综上所述,ICU-AW患者采纳早期规范化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肌力、日常生活能力及免疫功能,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均较高。

猜你喜欢

床边肌力康复训练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叮咛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床边连续性血液净化危重症患者急救的应用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