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字『义』的结构与文化探究

2021-04-12张霖张晓燕

对联 2021年5期

□张霖张晓燕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经历了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篆书、隶书、楷书等发展阶段,其结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探究汉字结构的变化,本质是深入了解其背后蕴藏的文化,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说:『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因此,本文将从『义』字入手,探究汉字的结构及其背后蕴含的文化。

一、『义』的结构演变

二、『义』字的文化内涵演变

探究『义』字的结构演变,其实是在研究其文化内涵。因为『汉字是汉语言交际的重要工具,更是「华夏文明传承的基因密码」,其点画结构间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传达着深刻的先祖遗训』。分析『义』字的结构实则是在探讨其背后蕴含的丰富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释道三家相互补充的文化。

儒家认为『义』就是『适宜』,言行要符合礼法和道德。孔子十分重视『义』,他认为君子要以『义』为上,『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之所以能够成为君子,是因为他能够在『义利』面前『重义轻利』。孟子提出『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认为在『义』面前即使舍掉生命也在所不辞。

佛教传入中国,为了实现长远发展,逐渐将抽象的『佛性』向儒家的『人性』靠拢。佛家主张的『义』实则具有『道德』之义。佛家认为慈悲为怀、普度众生、利己利他、积德行善就是最大的义,想要实现『义』,只能不断修炼。

道家主张遵道重德,认为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由『道』衍化而来,而『道』恰由『德』体现出来。所以,道家把立德修道作为人生的第一要务,主张重义轻利,淡泊名利。在道家看来,人的天性像小孩子一样天真无邪,但是由于世俗名利的诱惑,人逐渐迷失了自我,其主张『抱朴守真』正是这个道理。

儒释道三家站在不同的角度,各有侧重地阐释了『义利观』。儒家采取积极的态度,其主张的『义利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放在了积极『入世』上;而道家则放在『避世』上,采取的是一种消极的态度;佛家则放在『出世』上,认为通过不断的修炼,人人可成佛。三者各有侧重,都提出了各种观点来论证自己的学说,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后人的思想观念。三家学说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为充实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贡献。

三、『义』的当代价值

现如今,关于『义』,我们讲的比较多的就是『义利观』。小到个人,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尚义』的民族。虽然时代在变化,但『义』的核心内涵没有变,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国际交流中,我们只有坚持将中国人民的利益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相结合,坚持正确的『义利观』,才能谋求和平发展。

『义利观』在家庭中表现为『孝敬父母』,就像父母疼爱孩子一样,是不计任何回报的。还表现为『兄友弟恭』。自古以来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张堪)让先父余财数百万与兄子』。除此之外,还表现在『夫义妇顺』方面。班昭在《女诫·敬慎》中提出『夫为夫妇者,义以和亲,恩以好和,楚挞既行,何义之存』,强调夫妻双方要看重『义』。

『义』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一以贯之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要勇担责任,担当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任。这就需要我们重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面对当今被各种利益充斥的世界,践行正确的『义利观』,在民族大义面前敢于『舍生取义』。

四、小结

汉字背后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何九盈在《汉字文化学》中说:『文字既不是披在文化身上的外衣,也不是可以脱离文化体系的自在之物。文字是文化的产物,又服务于文化,促进文化的发展,它自身又是文化的一部分。』汉字与文化密切相关,汉字是传播中华文化的载体。研究汉字也是在探究其背后蕴藏的文化,通过探究汉字的结构,追溯汉字出现的历史时代,透过历史分析汉字所体现的文化。本文通过探究『义』字的结构,了解『义』字在古代是衡量一个人的道德标准,放在现代同样适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义』已经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当践行并弘扬『义』,积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