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什么语文老师教不了国学
——兼论当前国学师资匮乏的原因

2021-04-12张利民

对联 2021年4期

□张利民

近年来,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围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实践中也存在整体设计不够、系统性不强、发展不平衡、保障条件不充分、一些政策难落地等问题。其中师资力量薄弱是『瓶颈』,因为现在的语文老师,基本不会教国学,学校里,找不出几个真能教国学的老师。

作为经典教育推广的先行者,我很早就看到了这个问题,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办法。

近十年来,我埋头古小学,也正是为了解决国学教育的理论认知问题。这个原理,基本可以厘清,那就是传统的国学,主干是经学,经学的入门是古小学,所谓的古小学,主要是指礼仪进退的规矩之学和认字的文字学。

简单的说,现在的语文教育本来就不是中国人自己的东西。语文,是在一九一二年蔡元培废止读经之后,从读经,到文言,从文言到国文,从国文到国语,从国语到语文而产生的,是一个典型的去国学化的产物,也就是说,语文就是打倒传统经学以后产生的不中不西的东西,既不是中国的也不是西方的,所以用语文来教国学,本身就是个错误。

过去经学的教育,开始于古小学,不是始于背书,当然背书是最重要手段之一,但不仅仅是背书,还要会讲书,讲书也会分不同层次的讲述,有专门针对孩子的讲,有书院上堂的会讲,有勘验功夫的问答式的讲,中国人讲经的方式,多种多样,就比方说,佛教讲经,有开经偈,有经题,有疏证,甚至还有钟鼓齐鸣,礼乐伴奏,不但这样,还有专门为入门的人讲故事的,比如比喻经等。方式灵活多样,万变不离其宗的,就是『深入人心,循循善诱,层次分明,次第井然』,这十六字,基本可以概括古代讲经的所有层面。

语文的教育不同于经学的教育,区别在于对文字及文字成文方式的不同认识,语文大体是个概念性的,注解性的,分析性的西式思维产物,善于把整体的一个物件,撕裂成为一片片的知识碎片,以完成应付考试的目的。而经学,完全不是这样,有其精神的高度,有其气韵的文章,有其骨肉的文字,经学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系,所以用教语文的办法教经学,只能把经学教死。

那有人说,背书不也把人背死吗?岂不知,背书也是分层次分阶段的,不求甚解,不等于没有悟性,悟性靠生活,靠文字,靠父母师长言传身教和社会的影响,何况背书也得看资质,也得从韵文开始训练,从字书背起。

集字成文,字无道,那文就无道,字的思考不对路,文的气韵就不上路,用一个活生生个体拆解的办法是学不了古文的,更不能体会其中的韵味,我们常说白话文写得好,但是很难说白话文有韵味,韵味的意思,其实就是气韵,白话文写不出来古文的那种气韵,自然无法表达古文的意境,就好像说用毕加索作画的方式,很难去画出唐伯虎画的意境。

有人说,古文八体,有些也不是韵,是古代白文,这也没错,但是古文,大多数能吟,能歌,能唱,能舞,一篇文章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它最原始的基点,就是文字本身的思维问题。现在流行吟诵,吟诵不是模仿来的,是因声求义、因声求气的道理,还是要建立在文字学的基础上的,所以古代的教育,一开始就是古小学,学文,就是先学文字。文字怎么学,文的思维就怎么养成。

时下,各路人马都在为促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而努力,我恰恰觉得,大家是在为现象而找现象,忽略了最基本的教育思维方式的反省。所以,我简单列举了国学教师基本素养的六大条件:

第一,老师要有坚定的文化自信,这个是教育的灵魂,更是教国学的灵魂。

第二,基本知识的掌握,比如起码掌握《小学绀珠》,我们学了很多基本的国学常识,对这些常识的理解,还是有很大偏差的,所以我建议,不要看现在的国学常识书,比较可靠的还是王应麟的《小学绀珠》,你会感到那里面脱离了碎片工具化的气息,多了言语中肯的文化叮咛。

第三,建立最基本的古文字思维。如果不懂文字,建立在古文字基础上的古文法和经典的思维方式,就无法建立。

第四,跟孩子的互动和对少年儿童心理的把握,这是老师必备的素质。这一点,华德福做得比较好,但是仅仅是了解孩子,能互动是远远不够的,每个人的精神高度不一样,互动的方式也不一样,孔子望之俨然,即之也温,你要拿华德福的要求,那孔子岂不是一定要蹦蹦跳跳才行?中国文化有一种安静的威严,有一种笃定的态度,有时候这个态度胜过千言万语的沟通。最高明的老师,就如同禅宗的拈花一笑,以心传心,那是教学的最高境界。

第五,要有对文本的敬仰和自信的气度,你要把经文看作是一个自上而下的精神贯穿体,而不是自左而右,自右而左的质疑体,传道是自上而下的,解惑是左右融通的,所以传道的是经文,开导左右的是你的心,这就是老师的力量。

第六,国学不仅是一个知识体系,还是一个体证体系,古代的书院,除了讲经,还要打坐。所谓的体证,除了知识的理解,还要有静坐的省察,半日读书半日静坐,那是日常的行为。比如大家讲《大学》,都知道,在明明德,在止,在定,在静,在安,这些理论讨论了半天,如果不去静坐,根本安不了,也就难成大学之道。

现在学校普遍要开国学课,我们愿意看到学校国学教育的改变,也希望不要走向台湾式知识国学教育的道路。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发现国学师资的匮乏,源于不同的教育体系,我们要建立国学教育的教师体系,还任重而道远,恐怕目前的师范专业根本无法完成这个目标。

十年前我曾劝同仁研究国学教育体系化,结果大家都忙着去推广,结果国学教育变成了穿汉服、背弟子规之类的表演,与真正的国学背道而驰。等到国家急需国学人才的时候,才发现满天下都是动嘴皮子的推广人才,没几个拿的上来的专业人才。

现在比较现实的解决办法,就是小学阶段,先把国学的基本功打扎实了,自然开花结果,而古小学自然是开门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