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化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与实践

2021-04-11

当代化工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酸碱度土壤环境城市化

(安徽长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 230088)

引言

当前,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工业化迅速崛起,在城市的主导产业中,工业作为重要的实体经济,其发展直接影响了城市的综合实力。而工业的快速发展会给城市的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为了深入分析这种影响是如何作用于城市生态环境,本文主要以城市的土壤为对象进行分析,具体介绍了城市化对于土壤理化性质和生态学特征的影响,旨在让人们意识到城市化进程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希望在后面的城市发展中,行业内人员都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1.土壤生态环境

土壤生态环境是生态环境中的一种代表类型,它主要指的是土壤中各类微生物与土壤环境的一种协调状态。一般来说,城市的生态环境较好的话,土壤中的各类元素均衡,土壤中的微生物也能保持生态平衡,这样土壤中的酸碱度、肥沃度等都能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并且土壤中也不会存在有害元素,影响人们使用地下水。通过分析土壤的生态环境是否平衡,我们可以知道土壤是否遭受污染,有害元素和外界微生物的侵入,都会导致土壤生态失衡,导致酸碱度不平衡,土壤环境不适宜种植生物,无法满足城市绿化建设的需求。有害的土壤元素也会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所以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保证城市居民的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城市化的发展历程中,一定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赢。

2.城市化对土壤理化特征的影响

为了分析城市化对于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我们通过分析城市化发展对于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可以得知土壤环境是否恶化,这种负面的影响会导致城市土壤不适宜植物的生长,影响了土壤的健康性,可能会制约城市的发展。下文具体介绍了城市化对于土壤物力特性和化学性质的影响:

(1)物理特性影响

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为了合理的应用土地,城市将土地分为建设用地、工业用地、居住用地、绿化用地和其他用地等。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进行工程建设时对于原土层进行了较为严重的破坏,有些工程项目开挖深度数十米,然后用其他土进行回填,这样就直接改变了土壤的物理性质,包括土壤的压实度、孔隙比和土体结构等;另外就是在城市的建设中,土壤在各类建筑物的荷载作用下也会出现固结等情况,使得土体硬化,土壤中的水渗透作用较为缓慢,导致土壤中的微生物难以生存,这样使得土壤生态环境失衡,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2)化学特性影响

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因为土壤被硬化,同时植物的落叶被及时清理,土壤系统难以自然的形成化学成分的有效调节,导致了土壤的各种化学元素含量存在失衡问题,不利用植物的生长。城市化建设中,人类生活和工业中的各种污染物直接或者间接的进入到土壤系统中,对于土壤造成了较大的破坏影响,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突然的酸碱性失衡,导致大量植物的死亡。同时各种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进入地下水系统,也不利于人们的健康。

3.城市化对土壤动物生态学特征的影响

在城市的土壤中,有生存者一些特殊的动物种类,这些动物也是维持土壤生态环境平衡的重要角色。但是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土壤环境造成的污染,使得这些动物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最后直接导致城市土壤不适宜动物生存,城市土壤生态环境失衡。例如土壤中的蚯蚓,它们必须在潮湿的土壤环境中生活,如果土壤中的固结作用过于明显,导致土壤水渗透作用较慢,就会导致蚯蚓在干燥的环境生活,最终导致蚯蚓的死亡。所以这些微小的变化都可以反应城市化发展对于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另外就是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由于城市化的发展过程,导致城市土壤被重金属污染严重,蚯蚓在一定的环境下是可以吸收土壤中汞和铅这类重金属元素,但是重金属元素的浓度过高,会直接导致蚯蚓死亡,最终使得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没有动物进行吸收,使得土壤的环境不适宜动物生存和植物生长,影响了土壤生态环境的平衡。

4.城市化对土壤微生物特征的影响

通过分析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我们可以知道土壤的环境是否遭受破坏,土壤环境是否适宜动物生存。因为有些微生物对于一些元素具有较为明显的反应,如果土壤中某类元素严重超标,直接会导致土壤周边此类微生物消失。在土壤中,微生物的主要作用是分解土壤,将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众多土壤微生物构成了一个大的微生物系统,它们各自分工,保证土壤环境满足生长需求。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情况会影响土壤的酸碱度,酸碱度的变化会反过来影响微生物的数量和活动情况,这样综合作用,最终会导致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出现失衡,导致土体中缺乏一些分解作用,使得土壤结构出现变化。同时因为人类活动中,对于抗生素等药物的滥用,导致土壤微生物的耐药性不断增加,同时出现不断变异的趋势,这与某些疾病产生存在一定的关联。城市化建设中存在的各种影响因素与土壤微生物的关系十分复杂,很多问题都亟待解决,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不科学的城市化建设行为,必然导致土壤微生物问题趋于恶化。

5.城市化对土壤生态环境系统功能的影响

在土壤中,各类微生物和动物组成了土壤的生态系统,土壤中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都直接关系到土壤的环境,影响着土壤中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存。城市的土壤生态环境对人们的居住健康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如果土壤环境被破坏,土壤中的酸碱度失衡,这样会影响土体中的地下水的酸碱度,会影响人们的饮用水健康安全;另外就是土壤中如果含有病变微生物和重金属元素,这些元素进入到人体内,会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最后就是土壤中生态环境失衡,土壤的环境不适宜植物生存,影响了城市化进程中绿色生态系统的建设发展,不利于提升城市的综合生态环境。所以要综合分析城市化对于土壤生态环境系统功能的影响,这样才能让他们意识到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下文具体介绍了城市化对土壤生态环境系统功能的影响:

(1)对于植物生长的影响

在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绿色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但是城市化发展会给城市土壤带来破坏,使得土壤环境不适宜植物生长,这样就会制约城市绿色生态建设的脚步,影响城市的发展。土壤生态环境不适宜植物生长主要是因为土壤的物理特性和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物理特性的变化,使得土壤的孔隙比变小,这样土壤中的水流动较慢,植物获取不到所需的水分,会很快干枯而死;另外就是土壤的固结作用使得土体成块,植物获取不到所需的氧气,使得植物光合作用效率较低,养分获取较慢,最终使得植物死亡;土壤中化学性质的变化影响植物生长主要是土壤中的酸碱度变化及土壤中其他元素的变化导致植物死亡。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对于土壤的酸碱度是有一定要求的,如果土壤生态环境被破坏,酸碱度失衡,会严重制约植物的生长。

(2)对土壤自然分解作用的影响

结合前面的内容我们可以知道,土壤中的各类微生物和动物可以对土壤进行有机物分解和土壤松土,在这个过程中,它们可以将一些城市发展中产生的污染物和有害有机物进行分解,起到净化城市环境的作用。如果土壤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那么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这样土壤就不能有效的对大颗粒污染物进行高效的分解,使得土壤中存在一些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会进而破坏土壤生态环境平衡,从而形成一种恶性的循环,最终导致土壤完全失去生机,成为一片荒地。

(3)土壤碳储存功能的影响

CO2浓度的不断升高,导致了温室效应不断凸显,给生态环境、气候条件都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而土壤和土壤中的植物是天然的碳储存机制,对于改善碳的含量具有重要意义。而在城市化建设中,各种不良的活动行为,导致这一功能受到一定的影响,一方面,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很多原始的森林资源被破坏,用以支持建设用地,同时随着各种木材相关产业的发展,木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提升了对于植物破坏的隐患,植物的数量不断减少。城市化建设中,土壤硬化面积不断扩大,导致土壤碳储存能力不断下降,同时因为县城人口不断增加,人们活动导致碳增加问题更加显著,该地区碳消化能力不断降低,而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加的前提下,导致了各种土壤碳储存能力的下降。

6.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要了解城市化发展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寻求可持续发展,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本文以土壤生态环境为分析点,详细的阐述了城市化发展对于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土壤中微生物的影响,并介绍了土壤中生态环境平衡的原理,由于城市化发展导致土壤生态环境破坏会带来哪些严重后果,在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之后,我们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做好绿色建设工作,促进我国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酸碱度土壤环境城市化
看浙江
有机氯农药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土壤环境安全及其污染防治对策
测测你皮肤的酸碱度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电厂工业锅炉水质常规化验的方法和意义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环保部对《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