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生态环境监测应用分析

2021-04-11

当代化工研究 2021年10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联网监测

(黑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黑龙江 150056)

引言

科技创新时代下,生态环境监测行业必须保证与时俱进,符合新时期发展要求。生态环境的监测机构中,要及时将先进的物联网技术融入到工程实践中,充分发挥物联网技术在生态环境管理中的价值,带动社会的长期和谐发展。物联网技术,其实质是借助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进行信息传感。可快速实现定位跟踪、监控管理等,有效改善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1.物联网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价值分析

当前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环境监测包括三大环节,首先,相关作业人员要有目的地进行调查。针对环境监测区域,进行合理的布置、样品收集、样品保存等,相关工作人员要在这个过程中要了解污染源排放规律,确保了解样品实际情况,保证信息的真实度、可靠度。其次,工作人员要积极进行样品的分析处理,合理利用各种数据信息。最后,结合相关标准对分析结果进行处理,有效利用监测报告,对污染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措施。

生态环境的监测作业中,实际监测质量和设备、技术等有一定关系。传统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可能无法满足新时期发展要求。传统技术可针对生态环境中的湖泊等“点”区域进行研究,但是一旦出现突发性问题,相应的技术信息可能无法及时反馈,进而引发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因此,必须及时将物联网技术和环境监测技术进行合理融合,从而为监测人员的工作提供足够便利,确保其及时发现监测对象的具体信息,并结合不同种类的信息进行优化处理,有效提高了环境监测质量、监测效率,带动国内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全面合理发展。物联网技术的高效应用,可提高监测结果的精度和实用性。利于相关作业人员及时了解当地环境实际情况,结合污染问题进行整治,最大程度的降低污染程度。

2.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生态环境监测原理

生态环境监测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物联网技术的价值,必须了解具体监测原理,具体分析如下。

(1)数据类型模块的启动。物联网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应用时,可启动监测环节需要的模块,从而为自动控制中心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满足当地生态发展要求。这个过程中,启动数据类型的模块,可及时进行空气质量、光照、水文数据的整合,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的有效分析,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2)Agent模块的周期性启动。生态环境监测中,相关作业人员为了第一时间发现状态变化,必须从多个角度出发,为监测工作提供参考信息,此时便可以充分发挥物联网技术的优势,即周期性的启动Agent模块。结合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合理应用信息传递、信息处理方法,力求逐步提高环境监测效果,快速完成监测工作。

(3)无线发射模块的启动。物联网技术融合到环境监测工作中后,为了进行Agent模块传输数据的快速处理,必须及时进行无线发射模块的启动处理,确保监测数据可到达指定位置。这一操作可确保环境监测信息符合时效性要求,提高了监测成果、监测信息的应用价值。

(4)污染源实时监控模块的启动。生态环境监测中,适当引入物联网技术,并进行实时监控污染源模块的启动,可快速完成生态环境污染信息的管理,包括信息收集等。可确保治理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提高了治理生态环境的综合水平,有利于维持良好稳定的监测状况。

3.物联网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1)污水处理监测中的应用。近年来,社会大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积极进行水污染问题的解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对城市功能建设、城市绿色发展等也有一定影响作用。新时期,合理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污水处理,可提高污水监测的精度和监测的效率。利于相关岗位的监测人员快速了解水源区域的水质条件,从而及时进行污染问题的解决。该方法成本低、自动化水平高。除了在污水监测处理外,还可将其应用于自来水的水质监测中。经由传感器传输的信息要素,利于监测作业人员及时了解水质条件和波动情况,从而为监测人员提供更加合理的参考信息,便于完成水资源的高效管理和正确决策。

(2)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大气污染对社会大众的身体健康而言是重要威胁。过去一段时间范围内,大气环境监测工作一般是在某个固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相关作业人员经由大气主要污染物的分析来进行当地空气污染情况的判断。这种监测手段相对复杂,作业人员可能忙于工作,无法进行空气质量的监测。新时期,应用物联网技术,可在监测区域内进行传感器等设备的安装,传感器可及时进行污染物浓度、污染物类型的分析,以期有效了解和接收监测结果,从而实现大气污染物的全面监测,这是一个动态监测的过程。上述方法不但可快速进行空气污染情况的判断,还可降低监测人员的劳动时间,降低了作业成本。相关机构在进行大气质量的监控中,借助物联网技术便可获得相关监测信息。可为监测人员提供全面有效的参考资料,提高了监测工作的精度,利于相关机构及时根据大气质量作出重大决策,为环境保护、环境治理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重金属监测中的应用。工业快速发展引发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其中最为严重的便是环境污染问题。工业污染引发了一定的环境破坏作用,严重时还会对当地大众的人身安全产生威胁。物联网技术在工业污染的重金属监测中,可充分发挥其实际价值。一方面能够改变金属监测难度大、控制难度高的问题,另一方面,还可对重金属完成动态监测、及时预警,明显提高了监测质量。各大工业企业为了积极响应环保政策要求,必须增加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力度,建立完善重金属的监测数据采集技术,保证为监测人员提供全面合理的分析数据。提高金属监测质量是降低金属污染问题的必要前提,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4.提高物联网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效率的策略分析

(1)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的管理系统。为了保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充分发挥其实际价值,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确保信息技术的规范使用。借助物联网技术,可及时对整个监测体系进行创新、整合。管理系统的构建过程中,要考虑跨区域、跨类别的影响,保证生态环境监测的物联网系统满足新时期要求,实现不同生态环境数据的共享,保证信息交流的畅通效果。

(2)扩大物联网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范围。新时期,生态环境监测中,物联网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各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贡献了较大力量。但是,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存在范围局限性的不足。如监测领域仅涉及到水、空气、金属等。并未充分发挥物联网技术的服务价值。相关作业人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优化,保证拓展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范围。如噪声监测、废物监测方面的应用。力求稳定提高物联网技术的适用范围,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环境质量建设中的价值。

(3)提高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力度。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中,必须考虑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为了推进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和开发,必须为物联网技术的研发投入力量。相关人员要加强物联网技术的研发深度,合理应用物联网技术进行生态环境的科学评价和有效监测。一方面,相关机构要在传感器的研发方面投入足够的资金、设备和人才,保证传感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另一方面,物联网技术一般是建立在网络信息共享基础之上,为了推进物联网数据平台的合理建设,要考虑数据分享、数据更新的及时性等要素。

5.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

物联网技术在各行业中都有所应用,但不可否认该技术仍存在一定问题。为了保证物联网技术的合理发展,要充分考虑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关联性。新时期,各种互联网技术推进的大背景之下,物联网应用渠道、应用行业等都越来越广泛。物联网技术依托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可承载越来越多的网络运营。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互联网技术的运营地位随之提升。合理应用该技术,一方面可调整生态环境的监测质量,另一方面,物联网技术的合理应用,使得生态环境监测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社会大众可借助移动终端设备或其他仪器等进行远程监控。传统运作模式下,监控需要人工干预,新型智能模式下,物联网技术逐渐成为主流。当下,云计算概念已经被提出,虽然云计算并未发展到成熟阶段,但是仍然能够看出云计算技术的广阔前景。为此,新时期,必须逐步对物联网技术进行完善化处理,保证其独立性、强大性,从而为相关行业提供良好的服务功能。

6.结语

综上,环境监测中,合理应用物联网技术可明显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监测效果,对国内环境监测水平的提升而言起到了重大影响。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物联网技术越加完善,带动了该技术在环境监测中表现出了更为明显的价值。为此,环境监测中,必须积极加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以期充分发挥物联网技术的作用,带动环境监测水平的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联网监测
“身联网”等五则
《物联网技术》简介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抢占物联网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