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水泥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

2021-04-11

甘肃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假体高龄股骨

杨 涛

(甘肃省泾川县人民医院,甘肃 泾川 744300)

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IFF)是以老年人为主要发病群体的一类常见髋部骨伤病,跌倒、外力撞击是其直接病因,而骨质疏松是其重要的发病内因[1]。随着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逐渐升高。采用髓内或髓外固定仍是主要的治疗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式,其中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是当前较为主流的内固定方式,在IFF 治疗中均能取得较好疗效,但PFNA 与DHS 各具优缺点,且有一定适用条件[2-3]。高龄且骨质疏松患者存在内固定失败、卧床并发症等风险,临床上对于部分高龄患者采用髋关节置换,人工关节置换能通过机械固定方式复位、调整损伤位置,利于关节功能早期恢复,可结合患者具体伤情进行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或半髋关节置换[4-5]。

本院骨科自2015 年5 月至2018 年5 月采用股骨骨水泥加长柄假体结合克氏针张力带复位固定股骨大、小粗隆骨折块,行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伴有骨质疏松的患者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共48 例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获得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术前均签署手术同意书。所有IFF 患者均为泾川县人民医院骨科自2015年5 月~2018 年5 月收治的住院患者。经外伤史、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明确IFF 诊断。

纳入标准:(1)年龄≥75 岁;(2)均为首次发生IFF 且发生前髋关节功能正常;(3)无手术禁 忌且自愿接受手术治疗,术后能配合随访,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病理性骨折、陈旧性骨折、开放性骨折;(2)合并其他部位严重创伤;(3)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或髋关节炎;(4)合并恶性肿瘤、心肝肾功能不全等严重基础疾病;(5)存在精神障碍,术后失访。

参照纳入和除外标准,共48 例(48 髋)患者入选本研究,男16 例,女32 例;平均年龄78±2.3 岁(75~88 岁);左侧21 例,右侧27 例。

1.2 治疗方法

术前常规拍摄骨盆、膝关节/踝关节正侧位X 线检查,麻醉科会诊确定ASA 评分。手术均由同一组手术医师完成,仰卧位、麻醉采用腰麻或全麻,患者取侧卧位,患肢朝上,经髋部外侧以大转子顶点后1/3 为中心行15cm 左右弧形切口,探查骨折点位和折断间隙空隙,行股骨头颈截断处理,清理髋臼内残留坏死组织,将髋臼周围关节囊、软组织进行切除;复位骨折块,重建大小粗隆并用钢丝固定;扩髓处理后,采用模型行复位试装,评估假体稳定性、松紧度后选择适宜假体植入,将骨水泥注入股骨髓腔,妥善安置、复位关节后,确保下肢可外展;修复梨状肌结构,完成关节置换术毕,常规放置引流、缝合切口。

术后常规静脉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抗凝治疗,术后24h 拔除引流管,2 周拆线,术后3-21d 根据患者病情下地活动。出院后6 月内患者每月门诊复查一次,指导患者的功能锻炼并进行X 线检查明确假体位置及近端骨块的愈合情况。

1.3 疗效评定

手术时间确定为皮肤切开至皮肤缝合所需时间。髋关节功能及临床疗效,采用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该评分表包括疼痛、功能、畸形、活动度4 个部分,得分范围0~100 分,分数越高,对应髋关节功能越好;其中Harris 评分≥90 分、80~89 分、70~79 分、<70 分,分别视为疗效优、良、可、差[6],比较两组优良率,优 良 率=(优例 数+良 例 数)/ 总 例 数×1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 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手术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计数资料之间比较采用四格表χ2检验。P<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48 例患者获随访,时间12 个月~24 个月(平均15.5 个月)。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围手术期均无手术相关神经、血管损伤,静脉血栓形成,深部感染等并发症。

2.1 手术情况

骨水泥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0.1±8.4 min、15.2±3.1 d,345±5.6 ml,术后下床时间3~21d,平均(10.6±2.4)d。术中无休克或死亡病例,3 例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1 例患者出现泌尿系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术后2 例患者出现皮下血肿,注射器穿刺抽吸,加强换药后吸收。术后X 线片显示假体位置良好,骨折复位满意。

2.2 髋关节功能

术后随访12-24 个月,末次随访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平均为(86.5±14.0)分,其中优16 例(33.3%),良26 例(54.2%),中6 例(12.5%)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IFF)常见于老年患者,由于粗隆部血运丰富,骨折后极少出现骨折不愈合,但出现髋内翻等畸形愈合较多。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病率大幅递增,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且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负担,通过治疗让患者尽早生活自理,回归社会成为治疗IFF 的首要目标。非手术治疗由于康复周期长,且长时间卧床容易增加患者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褥疮等发生率,因此非手术治疗一般仅用于存在手术禁忌、无法耐受手术、伤前已无法正常行走等患者中,绝大多数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手术治疗[6]。目前治疗IFF 主要术式主要是关节置换术和内固定术,两种术式各有其优势,目前由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较高愈合率,所以大多骨科医生采用内固定治疗IFF,但有学者研究在术后内科并发症发生率、髋部畸形率及内置物松动率方面,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组与内固定术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然而在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方面,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与内固定术组相比有明显优势[9]。

我们对在我院就诊的48 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骨水泥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术予以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因此如果老年患者伴有严重骨质疏松,内固定疗效预计不确切,则可考虑行人工骨水泥半髋关节置换术,尤其对高龄、预期寿命不长、全身情况较差、髋臼基本完整者,原则建议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减轻手术创伤,且高龄患者术后活动较少,人工股骨头置换基本能满足患者日常生活需求。

当然,尽管IFF 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能取得更好临床疗效,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对于骨质较好,切骨折类型相对稳定的患者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仍应作为首选术式。骨水泥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需要严格把握适应症,尽作为治疗高龄不稳定,切骨质疏松患者的推荐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假体高龄股骨
Not afraid of incompleteness,living wonderfully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保留假体的清创术治疗急性人工关节感染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超高龄瘙痒症1例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
口内纵型“川”字切口假体隆颏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