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读者做主角
——对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一点思考

2021-04-11张晓兰赵来娟

甘肃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图书馆心理大学生

张晓兰,赵来娟

(甘肃农业大学图书馆,甘肃 兰州 730070)

自2008 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发布 《图书馆服务宣言》,将“努力促进全民阅读”列为图书馆的服务目标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阅读推广已成为高校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在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中,读者是图书馆服务的核心,一切行动都围绕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增强他们的阅读能力来开展。但目前高校阅读推广活动从读者角度出发少,对读者阅读心理和行为、真实需求掌握不足,读者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推广实效有待加强。

1 读者在阅读推广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以读者为中心”是图书馆的服务宗旨,读者的重要性无庸置疑。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出现和普及,是图书馆服务由被动走向主要的必然[1],对读者的重视更进一步。阅读这一复杂的心理和精神活动,是个体的和个性化的,一方面要求图书馆提供个性化和精准化的服务,这需要充分掌握读者阅读心理和行为作为服务的基础;另一方面使得图书馆在其中的作用只能是介入式的,因为读者作为阅读行为的唯一参与者,是不可替代的,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只能是对读者阅读行为的一种专业干预[2]。所以,读者应当是阅读推广活动的主角,高校图书馆作为配角,应以一个协助者的身份,以服务潜移默化地提升读者自身阅读能力和水平。

2 读者地位的缺失——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现状

2.1 理论研究中与读者相关的研究不够深入

我国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理论研究不足。范并思[3]提出图书馆阅读推广理论体系由5 个方面的构成,即理论历史与现状、阅读与阅读文化、阅读推广基础理论、阅读推广服务和管理。但是,在基础理论方面,除阅读推广时空定位问题外,其他问题均未产生标志性的、较权威的成果[4];在相关理论方面(主要是阅读领域)的研究较少,如,李桂华和汪力[5]描述了国外阅读领域的研究趋势及图书馆学研究特点;赵俊玲等[6]梳理了美国图书馆界关于阅读吸引力元素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历程等。

特别是对读者阅读心理和行为的分析研究,现有文献多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开展实践活动的数据依据,但是缺乏对数据的深度挖掘,较少涉及心理学领域,很少对影响读者阅读心理的因素进行深层次分析,因而推广工作不能很好地把握读者心理,造成读者心理落差,活动效果也打了折扣。

2.2 实践活动中对读者意见与需求的忽视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取得了实效,但读者在推广决策、推广内容、活动形式等方面没有足够的话语权。高校图书馆习惯站在教育者的立场指导读者,看轻了读者的学习和阅读能力,并没有认真倾听来自读者的声音。

在活动时间上,没有充分考虑读者的闲暇时间,表现出节日性、仪式性[7],多结合世界读书日、校庆日等密集开展。周末,尤其是寒暑假时段[8]多被忽视。

在活动形式上,重外在喧哗轻内在吸引,多是对经典阅读、书评、读书会等的简单、重复描述,流于表面的活动形式只能一时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在宣传方式上,高校图书馆过多依赖网页、电子屏、微信、QQ 等新媒体宣传形式,而对大学生而言传统宣传形式如熟人推荐、宣传单、海报等却是不可替代的[9]。

在意见反馈上,读者的问题没有得到重视。如在推广活动中,图书馆判断认为读者存在的阅读问题主要是“不会选择图书”“不善于利用电子资源”“不想阅读图书”,而读者认为的“图书馆没有我想读的书、去图书馆借还书不方便”等问题却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和适当的处理[7]。

显然,高校图书馆并未很好地吸纳读者所想、所思。忽视读者意见,或出于为读者好的一些举措,没有让阅读推广的服务理念深入高校图书馆的读者之中,大多数读者对阅读和阅读推广一知半解,其阅读选择较少受到图书馆推荐的影响,对图书馆的依赖与对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的陌生形成了鲜明对比[10]。

3 让读者做主角——对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几点建议

3.1 明确图书馆定位,加深图书馆对读者地位的认知

在高校图书馆提倡开展主动化服务的今天,读者不再是被动的服务接受者,当然地,在阅读推广活动中,我们要认识到大学生是自我活动、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人,是阅读的主人,是阅读推广活动中的主角,而不是推广活动的被动的客体。高校图书馆应当明确自身定位,主动为读者提供符合其需求的阅读服务。

阅读推广工作依托于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它不是高校图书馆少数几个馆员或个别部门的工作,需要每一位馆员的自觉观念和服务能力,这是阅读推广工作成效的保障。高校图书馆应当加强馆员对阅读推广理论的学习,让馆员对阅读推广工作有正确的认识,明确自身定位,正确树立读者权利意识和客观、中立的服务理念,为读者营造良好的阅读服务环境,将“以读者为中心”落到实处。

3.2 加大阅读推广理念宣传,让读者认识自身定位

思想有多远,脚步才能走多远。让读者知晓自己拥有阅读自由;知晓阅读能够滋养心灵、改变人生、改良社会、创造世界;知晓自己的阅读权利应当受到尊重;知晓推广活动是为自己阅读和学习提供服务,知晓高校图书馆在其中沟通干预的目的是帮助自己学会阅读、喜欢阅读,而不是对自己进行价值观与品德方面的教育[9],才能让读者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和对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的正确认识,更加积极主动地寻求自身定位,并让自己更高的期待和更深层次的需求成为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压力和动力,成为自身阅读行为的推动力。

3.3 加强读者阅读辅导,提升读者阅读能力

阅读辅导的重点不在于向读者推荐书目,而在于授之以渔,教会读者阅读技巧和方法以及独立选择读物的方法,提升读者阅读能力和水平。笔者借鉴张汉强在《青少年阅读心理学概论》[11]中的说法,认为高校图书馆的阅读辅导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培养读者的阅读技巧和方法。阅读技巧和方法是学习过程中关键的一环,掌握它们,读者能读得更快、理解得更透彻。二是培养读者的信息素养、媒体素养,目的是让读者学会检索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鉴别,从而能在众多的资源中寻找到好书和有用的信息。三是教导读者掌握使用图书馆,这是为了让读者从中得到更有效的阅读服务。但是尽管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尽管每年都对新生进行入馆教育,大学生却对图书馆的了解程度一般,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笔者认为,在这方面尤其要做好新生入馆教育,从大学生甫入学就激发起他们对图书馆、对阅读的兴趣。

3.4 加强读者阅读心理和行为分析研究,更好掌握读者需求

对读者阅读心理和行为的掌握是阅读推广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不符合读者心理预期的阅读推广活动,或者图书馆日常细微不足之处,都会使读者对图书馆推广活动产生不满甚至抵触情绪。大学生的阅读需求个性化鲜明,高校图书馆应当细分读者群,通过细致专业的调查,以及对已有调查数据的深度分析,充分掌握读者阅读心理及其影响因素,准确定位并有针对性为不同年级、专业、不同兴趣爱好的读者群打造不同主题的的阅读推广活动,从而建立与读者的良好阅读互动关系,达到较为满意的推广效果。笔者认为,连续追踪大学生从入学至毕业的阅读行为,不但可以及时准确掌握读者的阅读心理和服务需求,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检验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成效。

3.5 加强多元化阅读推广队伍建设,重视读者参与

高校图书馆要提高阅读推广服务能力,就需要一支高水平、爱阅读、乐分享的阅读推广队伍,队伍成员应当由馆员、教师、辅导员、学生等组成。

首先,队伍要有专业的阅读推广人。阅读推广人负责推广活动的组织、策划和执行,一个合格的阅读推广人应当具备阅读指导能力、策划组织能力、营销创新能力[12],非专业人士难以胜任。我国目前对专业阅读推广人的培养处于发展阶段,还应加大培养力度。其次,要充分发挥队伍中教师、辅导员的作用。教师和辅导员与学生联系密切,对于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心理、号召和影响学生参与推广活动是很大的助力,应当与学校和院系沟通制定措施激励他们加入队伍并更积极地参与工作。最后,尤其要加强吸收与培养大学生加入队伍。让大学生加入队伍中,参与推广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是对读者的尊重与重视,是高校图书馆做好主动服务的必然要求,第一,增加了读者诉求表达的直接途径,能够增强大学生参与推广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第二,大学生更易与同龄人沟通,能够利用群体效应和朋辈效应,带动更多读者参与推广活动;第三,提供了一个大学生的实践锻炼平台。如,西安工程大学的大学生阅读推广人培育模式,在提升阅读推广活动效果的同时为学生创造了学以致用的实践平台[13]。

4 结语

阅读是读者个体的和个性化的行为,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只是对读者阅读行为的一种专业干预。只有真正重视读者,摆准高校图书馆定位,以自身高水平的服务帮助、协助读者,让阅读成为读者的自觉行为,高校图书馆才能在阅读推广工作中要取得更大成效。

猜你喜欢

图书馆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图书馆
大学生之歌
去图书馆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