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3 例增强CT 检查患者的护理配合体会
2021-04-11张春花孙东东许红霞李春燕朵春梅柴淑文
张春花,孙东东,许红霞,李春燕,朵春梅,柴淑文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肿瘤医院影像科,甘肃 武威 737000)
现代医学影像技术飞速发展,CT 检查技术已经成为临床影像检查的主要手段之一,而为了更加明确的显示病灶、更加精准的确定病灶范围、更加精准的判别病灶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更加精准进行影像学分期、更加清晰的显示血管等,增强CT 检查已成为疾病临床诊断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8],可以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增强CT 扫描是指应用高压注射器经高压静脉留置针将对比剂快速注入静脉血管的同时进行CT 检查,可以达到理想的检查效果,使病变更好、更明确的显示,为影像诊断提供更多、更可靠的诊断依据。
增强CT 检查的护理配合贯穿于整个增强CT检查过程,医护配合是整个检查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包括接诊受检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心理疏导、静脉留置针穿刺、高压团注、碘过敏预防及处理等诸多护理工作,良好的医护配合和护理措施是增强CT 检查成功的关键一步。文章将对2533 例增强CT 检查患者全过程的护理配合进行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肿瘤医院影像科CT 室2018 年1 月-2020 年2 月行增强CT 检查患者共2533 例,其中男性患者1426 例,女性患者1107例,年龄19~78 岁。所有患者均应用高压注射器经高压静脉留置针将对比剂快团注后再进行CT 扫描。
1.2 方法
使用美国GE Discovery HD750 64 层动态500排宝石能谱CT 机;MEDRAD 双筒高压注射器;18~22G 不同型号高压静脉留置针。碘对比剂根据临床需要,采用碘普罗胺、碘克沙醇、碘帕醇、碘海醇、碘佛醇等。穿刺部位尽量选择左上肢近心处弹性较好、较粗、弹性好、容易固定的静脉血管,根据临床需求和影像诊断需求,留置不同型号的高压静脉留置针。根据患者检查的部位和需求、患者自身情况、体重,合理设置对比剂的流速、剂量等参数,一般剂量1mL/kg,静脉团注流速为3~5mL/s。
1.3 结果
2533 例增强CT 检查患者均应用高压注射器经高压静脉留置针将对比剂快团注后再进行CT 扫描,其中2512 例增强CT 检查患者静脉穿刺、高压团注一次性成功,顺利完成增强CT 检查并获得符合影像诊断的高质量图像;21 例患者因穿刺点药液外渗中断团注并终止检查,经再次静脉穿刺后继续行增强CT 检查,同样获得了高质量的影像图像。增强CT 检查过程中或增强CT 扫描结束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轻度不良反应43 例,中度不良反应6 例,均按照不良反应处理流程给予处理。
2 总结
2.1 检查前护理
2.1.1 患者准备
检查前核对患者信息。检查前检查医生和护理人员必须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情况,检查医生和护理人员需详细掌握增强CT 检查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对有药物过敏史、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和年龄较大的患者应谨慎使用;幼童及高龄患者也应谨慎使用。二甲双胍服用患者需在停药72h 以后再行增强CT 检查。在穿刺前获得病人的血压(高血压患者须谨慎使用)和心率(心脏冠脉CT 患者的心率须控制在有效范围之内)。根据检查需求,去除相应检查部位的金属异物及内衣等。胸腹部增强CT 检查患者需进行有效呼吸训练,常规为吸气末屏气后行CT 扫描。腹部检查患者需配合检查医生嘱咐其按照检查需求进行阴性对比剂充盈胃肠道和膀胱,肠道增强CT 检查患者需提前嘱咐患者进行相关肠道清洁准备,并在检查前与检查医生合作经肛门注入适量气体。
2.1.2 心理护理
检查前应与患者主动沟通,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心理护理,详细介绍增强CT 检查的目的性、必要性、先进性和具体检查的方法、流程,对患者所提出的疑问做出详细且通俗易懂的回答,让患者消除因对增强CT 检查的不了解而产生的紧张、焦虑情绪;同时向患者介绍可能发生的不同程度的碘过敏反应和紧急处理流程、检查过程中的配合方法及注意事项,缓解患者的紧张和恐惧,让患者在思想上有所准备,减少心理负担,取得患者的信任和良好配合;并按照要求签署增强CT 扫描知情同意书。增强CT 检查过程中全程应至少有一名家属陪同。
2.1.3 穿刺护理
在静脉留置针穿刺前,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血管情况、检查部位及目的的不同选择不同型号(18~22G)的留置针;掌握好即将给患者穿刺静脉留置针的血管的走形和位于皮下的深度,穿刺时尽可能一次成功,避免多次穿刺造成刺伤血管外壁而导致在快速注射对比剂的过程中,增加被刺伤的血管外壁承受不了高压注射,发生对比剂从穿刺处向外渗漏;静脉穿刺时尽量选择左上肢近心处较粗、弹性好、易固定的静脉血管,同时尽量避开关节活动较大的位置;穿刺成功后用透明敷贴固定,并嘱托患者减少穿刺部位的活动。
2.1.4 预防护理
CT 检查机房内准备好、准备齐全抢救必需药物(必须定期更换)和急救医疗器械(心电监护仪、吸痰器、氧气、除颤仪等),有完善的对比剂不良反应紧急处理流程和对比剂不良反应处置记录。增强CT 检查过程中如突发对比剂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团注、停止检查并且给予对症处理;有其他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在CT 增强扫描前给予地塞米松10mg 静脉注射。在对比剂注射前将其预热至37℃左右,使对比剂外渗及过敏样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有效降低。
2.2 检查过程中的护理
2.2.1 检查留置针及体位
在患者进入CT 检查机房时,需要观察患者留置针穿刺侧肢体的位置,注意告知患者高压静脉留置针不能弯曲、折叠、受压和受牵拉。若患者不能配合需留其家属穿防辐射铅衣帮助其保持检查必要的姿势。同时必须注意高压静脉留置针与高压注射器的连接管是否固定好,避免人为原因造成的对比剂渗出。根据患者检查部位的不同,配合检查医生为患者做好相关的辐射防护。
2.2.2 控制高压注射速度
每次在新患者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射对比剂之前,都必须更换新的高压注射器针筒,以避免血液病的传播;都须用生理盐水15~20mL 进行冲管及试注射,以确保留置针的通畅[3]。注射速度需根据检查部位、目的不同及患者自生情况进行选择,一般以3~5mL/s 为宜,试注射的速度一般选择比实际注射的对比剂速度快0.5mL/s。注射总量需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和临床检查需求进行合理设置,约0.9~1.2mL/kg,常规为1mL/kg。
2.2.3 密切观察检查过程
增强CT 检查开始后,护理人员必须密切观察CT 机房内患者的情况,一旦出现渗漏或过敏反应等异常情况,必要时要求检查医生终止药物注射、终止本次增强CT 检查。如遇恶心呕吐等情况,需及时处理,以防止呕吐物导致的窒息。
2.2.4 检查结束后再次安抚病人
扫描结束后,护理人员需嘱咐患者在观察室休息20~30min,没有不良反应再安排去除高压静脉留置针,回病房后继续观察,如遇迟发型碘过敏反应,需及时上报主管医生以对症处理。同时嘱咐患者须大量饮水,稀释体内对比剂的浓度并加快排泄,让对比剂对肾脏的损害减轻。
2.3 碘过敏反应的紧急处理
2.3.1 轻度过敏反应
①立即停止注入造影剂并停止检查;②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③静注地塞米松10~20mg,监测血压,并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待患者症状完全消失后30min 才能离开,并详细做好记录。
2.3.2 中-重度过敏反应
立即通知主管医生和急诊科医生进行急救处理。①出现休克、心动过缓、血压骤降时,立即给予面罩吸氧,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静脉补充胶体溶液,肾上腺素静脉滴注;②呼吸抑制时,遵医嘱给予呼吸中枢兴奋剂,如尼克刹米静脉滴注,呼叫麻醉科准备插管用物;抢救结束据实详细补记抢救记录。
3 体会
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增强CT 检查在许多疾病的诊断中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增强CT因在检查过程中需进行高压团注碘对比剂,故护理配合在增强CT 检查中至关重要。在实际检查过程中,护理配合出发点因以提高医疗服务为主,以患者实际需求为导向,建立并实施具有整体性、规范性、连续性的护理方案,旨在实际护理过程中全面降低并减少患者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强CT扫描的护理工作应当注重扫描前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包括患者的病史、心理状态和告知患者增强CT的具体检查流程等,让患者消除恐惧、紧张的心理以良好的状态配合完成增强CT 检查;增强CT 检查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情况,按照实际情况调整好对比剂的注射速度、注射剂量,如突发对比剂不良反应须立即停止注射、终止本次增强CT 检查,并且按照对比剂不良反应紧急处理流程给予处理;增强扫描后要对患者做好跟踪对症护理[10],对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联系临床医生给予处理措施。
总之,增强CT 检查过程中的护理十分重要,增强CT 扫描成功与否和图像质量的好坏,都将影响到患者疾病的诊断,对患者的心理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高度的责任心,认真对待每一位增强CT 检查的患者,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才能使增强CT 扫描检查安全、良好的完成,同时也为影像诊断提供良好的图像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