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的意义

2021-04-11王卉媛孙凤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8期
关键词:红细胞黏度血液

于 峰 王卉媛 孙凤霞

(大连市中医医院检验科,辽宁 大连 11600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简称冠心病,因患者冠状动脉硬化及患者动脉管腔狭窄或阻塞引起的患者脂质代谢异常,导致患者心脏缺血、患者心脏缺氧诱发的心脏病[1-2]。随着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我国老龄化人口结构的加剧,使我国冠心病的临床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3-4]。早期临床诊断是改善冠心病患者临床预后的关键。有文献报道[5-6],诱发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是血液流变学异常,但冠心病与血液流变学临床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尚不清楚。本研究选取4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情况,并与健康人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做对比,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大连市中医院的40例临床冠心病患者,作为冠心病组,另选取同时期4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其中冠心病组患者中男22例,女18名,年龄33~53岁,平均年龄(45.13±6.57)岁,BMI为19.97~29.57 kg/m2;高血压7例,糖尿病12例。对照组中男20名,女20名,年龄33~53岁,平均年龄(45.55±6.59)岁,BMI为16.67~26.62 kg/m2;高血压2例,糖尿病3例。经统计学分析,心病患者与健康人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冠心病组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并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所有受检者均同意参与本次临床研究,且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近期服用抗凝剂的患者;精神病患者;患有恶性肿瘤和免疫系统疾病、急性心肌梗死、血液系统疾病和严重全身感染的患者;孕妇或哺乳期妇女。

1.3 方法 早晨常规抽取所有受试者空腹静脉血6 mL,并用枸橼酸钠抗凝来检测血液流变学参数。仪器采用北京普利生LACN6V全自动血液流变分析仪,另一台采用EDVV-K5EDTA抗凝试剂检测红细胞比容。液体分析仪为仪器东亚AV-2000,采用原装试剂,质量控制用仪器。

1.4 观察指标 冠心病组和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参数包括:高切黏度、中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指数及红细胞聚集指数。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对本文产生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血液流变学指标等计量资料经t检验后采用()表示,P<0.05表明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高切黏度、中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指数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 讨论

我国每年新增心肌梗死患者约200万人,死亡人数约30%以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饮食营养与体育活动、人们工作节奏和人们心理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7-8]。心血管疾病病死率的排名也因不同地区的经济生活水平而排位有所变化[9]。目前冠心病的年龄越来越趋向年轻化,且心脏性猝死数量显著增加,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因此关于冠心病的防治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10-11]。监测冠心病发病率并掌握不同地区和人群的冠心病特点,以此来开展冠心病防治工作是冠心病综合防治的重要内容之一[12-13]。

表1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表1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以往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的策略主要从冠心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和康复2个方面入手。在2002年51个国家(包括中国)的211个中心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表示:吸烟、患有高血压及血脂异常、糖尿病和腹部肥胖、心理承受压力、水果和蔬菜摄入量低、过量饮酒和缺乏体力活动是冠心病诱因的主要风险因素,且个体多个风险因素呈指数级增加[14-15]。冠心病的防治的重要措施是:全面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多重风险,并改善患者生活方式、降低患者血压、调节患者血脂和血糖。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措施包括:长期使用阿司匹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和控制血压、降低胆固醇、戒烟、控制饮食、治疗糖尿病能显著缩短冠心病患者的住院时间,并降低住院费用、病死率以及减少心血管发作[16-17]。应评估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并鼓励患者戒烟,接受健康教育并给予运动康复和定期生活指导,综合控制冠心病多种危险因素的规范化治疗,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情绪以及进行睡眠管理,可有效降低冠心病发病率及预防心血管事件,定期体检也能显著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

本研究显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高切黏度、中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性指数和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高于健康人,说明冠心病患者往往有不同程度的临床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流变学异常是患者组织和器官异常灌注的结果,且不良因素也是诱发临床冠心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原因是:冠心病患者长期冠状动脉灌注不足可引起红细胞压积的增加和异常聚集,增加患者细胞与管壁碰撞和摩擦的风险,从而导致冠心病患者全血黏度的增加和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动性的降低。随着临床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以及患者红细胞自身流变学特性的变化,使患者红细胞变硬、变细。患者细胞变形能力的降低、血液高黏度、红细胞变形能力的降低均会加剧患者组织和器官的缺血以及缺氧,促进红细胞进一步聚集增加,引起患者局部微循环灌注障碍,从而诱导患者微循环障碍,加速冠心病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总之,冠心病患者存在明显血液流变学水平变化。

猜你喜欢

红细胞黏度血液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超高黏度改性沥青的研发与性能评价
多彩血液大揭秘
神奇血液
扩链增黏回收PET的特性黏度和结晶行为研究
水的黏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治对策探讨
高黏度齿轮泵径向力的消除
血液偏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