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诊断、病情预测及治疗效果分析

2021-04-11张怀斌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8期
关键词:尿常规尿液血小板

张怀斌

(盘锦市传染病医院传染二科,辽宁 盘锦 124000)

肾综合征出血热在临床上被称之为流行性出血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会对患者整体身心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1]。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因为机体感染汉坦病毒属的各型病毒导致发病,一般认为鼠类是该病症的主要传染源,临床一般将其归结于自然疫源性疾病[2]。患者在发病后会存在以发热为主的症状,并伴有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肾损害等情况。肾综合征出血热起病相对凶猛,易合并多种并发症的发生[3]。临床在对这一疾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通常需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血液生化、凝血功能、特异性抗原、抗体和病原学等相关检查。本研究主要阐述关于肾综合征出血的早期诊断、病情预测和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84例肾病综合征出血热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来我院治疗的84例发热待查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38∶46,对照组男女比例为40∶4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57,P=0.7577);观察组的年龄区间为18~69岁,平均年龄为(45.28±12.24)岁,对照组的年龄区间为19~68岁,平均年龄为(44.62±13.41)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32,P=0.7394)。

1.2 诊断标准 ①观察组患者经诊断均被确诊为肾综合征出血热,诊断符合《传染病学》(第8版)中关于该疾病的诊断标准。②患者在流行性季节发病,并与鼠类存在接触史[4]。③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发热中毒的表现,并存在出血、充血、外渗特征和肾损害等情况,病情进展表现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5]。

1.3 方法 ①常规检查:应用血球计数仪对患者的血细胞进行计数,分类血液涂片样本并进行染色处理,对标本进行保存,对标本中的异形淋巴细胞数量进行统计和计算[6]。检验所得的结果表现为早期白细胞数量降低或正常,且在发病后3~4 d存在明显增多现象,存在杆状核细胞增多的表现。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存在较多的异形淋巴细胞和血小板明显减少的症状。②尿常规检查:通过尿液分析仪对研究对象的尿液样本进行半定量检验,对半定量结果进行计算和统计;若尿液检验结果显示尿蛋白为阳性,并表现为迅速加重的趋势,同时存在显微血管和管型尿,则可判断患者存在肾综合征出血热的表现[7]。③EHF•IgG检测:通过应用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根据卫生防疫机构的要求对试剂加以操作,准确汇报检查结果。若检验结果为超过1∶40或存在双份血清抗体滴度表现为4倍增高的情况,则基本可确诊为肾综合征出血热[8]。④疾病治疗:根据患者的不同临床分期为其进行针对性的抗病毒治疗、维生素C静脉滴注等,以减轻外渗等情况;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为患者酌情应用地塞米松进行静脉滴注,积极预防感染;积极为患者进行抗病毒和抗休克治疗;如患者病情严重,需进行血液透析;如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血白细胞、血小板等恢复正常,则说明患者肝、肾功能得以好转,在进入恢复期后可指导患者出院[9]。

1.4 观察指标 ①统计两组患者EHF•IgG检测的阳性率以及尿蛋白检验的阳性率。②评估两组研究对象的肾功能、尿常规和血小板等情况。③观察组患者经过针对性治疗后评估临床治疗效果。痊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血压恢复正常,且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血小板恢复正常,尿液中无尿蛋白、红细胞和白细胞,也无管型细胞;好转:临床症状有所减轻,血压得以改善,出血量明显减少,实验室检查有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回升趋势,尿液中的蛋白含量减少;无效:经过治疗后未达到上述标准,实验室检查相关指标和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治疗总有效率=(痊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检验结果比较 观察组的EHF•IgG阳性检出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尿蛋白阳性检出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检验结果比较[n(%)]

2.2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的肾功能、尿常规和血小板情况 在观察组中,92.86%(78例)的病例均有肾功能和尿常规异常,7.14%(6例)的病例早期各项指标正常,但日后复查出现异常。观察组所有病例血小板均减少或连续3 d进行性减少。

2.3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的治疗结果 治疗后,痊愈38例(45.24%),好转42例(50.00%),无效4例(47.62%),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80/84)。

3 讨 论

在临床上,肾综合征出血热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病症。该疾病是因为机体感染病毒而致病,病毒传染源一般为动物,人在接触宿主动物的尿液、唾液和粪便等后感染[10]。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在发病后会经过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5个不同的阶段。在发病早期阶段,患者多存在发热的症状,或存在意识障碍和频繁的恶心呕吐症状,且在发热48 h内出现严重休克,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在低血压休克期阶段,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存在体温骤降和血压不稳定的症状,如果改变患者的体位会发现存在动脉压明显缩小,有血浆外渗的表现,会在短时间内出现迅速增加的趋势。在少尿期阶段,患者每日的尿量会减少,体表的静脉有充盈不良的状况,中心静脉压降低,此时需及时进行扩容、纠酸,同时做好对患者的肾脏保护工作。在少尿期阶段,患者会出现高血容量表现,同时合并恶心呕吐和烦躁不安的症状,此时患者的静脉穿刺压力增高,体表静脉充盈,红细胞和血球压积降低,此时需重视患者的血压变化和相关测量工作。

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积极的进行酸碱平衡的干预,以有效缩短患者的病程,减轻病理损害。如果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体温达到39~40 ℃,需积极为患者注射平衡盐溶液1 000 mL左右,也可根据患者的病症表现对注射液的容量和速度进行调整。如果患者存在低血压休克,需进行液体治疗,应以晶胶结合,以平衡盐为主,以促进细胞外液循环。如果患者表现为尿量减少,需根据实际情况为患者进行治疗,治疗原则为稳、促、导、透,进而促进患者病症的积极改善。

综上所述,强化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早期诊断和病情预测,能够为临床医师诊断该疾病提供可靠的依据,有助于促进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

猜你喜欢

尿常规尿液血小板
没听错吧?用污泥和尿液制水泥
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尿液检测可能会发现侵袭性前列腺癌
尿常规与尿沉渣对尿液检验的影响及分析
跟踪导练(三)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相关探讨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预防吉西他滨化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尿液NT-proBNP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意义
尿常规干化学检测结果准确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对尿常规检验影响因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