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术对肾积脓的治疗效果及对肾功能的影响

2021-04-11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7期
关键词:引流术输尿管经皮

李 亮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 154002

肾积脓又称脓肾,是临床泌尿外科常见急重症疾病,是因肾组织破坏而引发的全肾脓囊功能丧失。临床研究显示[1],该疾病治疗延误将对肾功能造成损伤,甚至引发感染性休克、败血症等一系列对患者生命安危构成严重威胁的并发症。相关报道称[2],肾积脓的治疗原则在于彻底引流和避免并发症,最大限度保存和恢复肾功能。常规经尿道输尿管置管引流术治疗,治标不治本,根治效果不明显,合适的治疗方法是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随着微创技术在临床各领域的推广,微创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术成为处理肾积脓患者脓液、预防扩散感染的常用治疗手段[3]。本文收集174例肾积脓患者资料,分析微创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术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174例于2017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肾积脓患者临床资料,运用随机抽签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87例,男46例,女41例;年龄32~41岁,平均年龄(35.13±2.47)岁;患肾位置:左侧49例,右侧38例;发病时间5~26d,平均发病时间(15.43±2.17)d。研究组87例,男45例,女42例;年龄33~45岁,平均年龄(34.86±2.53)岁;患肾位置:左侧47例,右侧40例;发病时间6~28d,平均发病时间(16.12±2.03)d。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比例、患肾位置、发病时间等,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可比性强。入选标准:符合肾积脓诊断标准[4];患者知情并同意参与本项研究。排除标准: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者;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凝血功能障碍者。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项研究内容。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接受术前检查及抗感染、对症支持、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等围术期治疗。对照组行经尿道输尿管置管引流术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全麻、局部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后,经尿道置入Wolf 9F输尿管硬镜,直视下在患侧留置5F输尿管外支架管,需放置输尿管内支架管者,借助斑马导丝逆行置入4.7F双J管。留置18F气囊尿管,妥善固定外支架管,收集流出的脓液,并送常规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记录引流量。研究组患者行微创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术治疗,麻醉方式同对照组。超声引导下对肾脏位置、肾积脓程度等情况进行确定,并选取合适穿刺位点,一般选第12肋下腋后线和肩胛下角线之间,同时避开有胸膜、结肠、肺组织、邻近器官等通道,多以肾下盏为目标肾盏。穿刺点用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后,做0.8cm长切口。固定好穿刺探头,将穿刺针插入脓腔,收集随针芯流出的脓液,脓液处理方式同对照组。借助经穿刺针置入的斑马导丝,逐级扩张至14~16F,置入造瘘管后,将皮肤固定,记录引流量。

1.3 观察指标 (1)临床治疗效果:根据患侧腰部叩击痛情况,体温、血肌酐和血、尿常规中白细胞水平将患者治疗效果分为痊愈、好转、未愈和死亡。痊愈:无叩击痛,体温和血肌酐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未见血、尿常规中白细胞有升高趋势;好转:患侧腰部有或无轻叩击痛,体温恢复正常或稍偏高(<38℃),血肌酐水平将至正常或稍偏高(<150μmoL/L),血、尿常规中白细胞水平无升高或稍升高(血白细胞计数<8×109/L,尿白细胞计数<30个/HP);未愈:有叩击痛,体温>38℃,血肌酐水平偏高(>150μmoL/L)血、尿常规中白细胞水平升高(血白细胞计数>8×109/L,尿白细胞计数>30个/HP);死亡。(2)手术指标: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置管成功。(3)肾功能:抽取患者术前和术后3d清晨空腹静脉血各5ml,离心处理后分离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24h尿蛋白(24h UP)、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4)并发症:出血、脓毒血症、引流管脱出。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 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研究组患者痊愈率(82.76%)明显高于对照组(64.37%),对比差异显著(u=3.264,P=0.001<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2.2 手术指标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水平高,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置管成功率高,两组手术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2.3 肾功能 术前,两组24h UP、Scr和BUN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d,两组24h UP、Scr和BUN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肾功能比较

2.4 并发症 对照组中,出血和脓毒血症各1例,引流管脱出2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60%(4/87);研究组中,未见引流管脱出和脓毒血症患者,出血患者2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30%(2/87);两组在并发症情况方面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3 讨论

肾积脓是一种在肾结石、肾积水等疾病基础上并发化脓性感染而形成的泌尿科疾病。病理变化在于[5],肾液因肾盂内高压而渗入肾实质,造成肾实质脓肿和化脓性炎症反应,肾组织遭到破坏,肾脏功能丧失,细菌入血严重者可引发败血症。因此,彻底引流,避免各种并发症,最大限度保护和恢复肾功能是临床治疗肾积脓的主要目标。临床治疗肾积脓的传统方法为肾切除,因创伤大等诸多因素临床实践不多。而目前临床上针对该疾病的处理步骤为先一期引流,后处理原发病因。经尿道输尿管置管引流术是传统引流方法,但在逆行置管过程中,导丝若无法通过梗阻部位,加之管壁脆弱、组织水肿、感染等,反复或暴力操作易造成输尿管形成穿孔、假道,出现不必要的并发症。且内置输尿管支架管虽无须外置收集装置,但排尿刺激症状明显。随着微创和引流技术的提升,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术因能满足治疗预期目的而成为新的治疗标准[6],其能以较快的速度对脓肾进行有效治疗。且在超声定位系统的辅助下,获取细菌的感染信息,在临床肾积脓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手术适应证范围广泛。与经尿道输尿管置管引流术相比,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术具有以下优势:(1)引流程度大,肾造瘘管较粗,通过直接观察肾造瘘管引流量,实现对肾功能恢复情况的了解;(2)手术创伤小,在B超引导下,穿刺成功率高,部分患者可在局部麻醉下完成手术,全身情况迅速改善,感染受到控制;(3)术后并发症少,感染被充分控制后,二期手术可以肾造瘘通道为工作通道[7-8]。

本文中,行微创经皮穿刺造瘘引流术治疗的患者临床疗效痊愈率高,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水平高,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置管成功率高,即手术指标明显改善。分析其原因,微创经皮穿刺造瘘引流术创伤小,肾造瘘管粗,引流充分,可直接通过观察引流量,了解肾功能恢复情况。肾积脓患者肾脏功能受损,对患者24h UP、Scr和BUN水平等肾功能指标分析显示,行微创经皮穿刺造瘘引流术治疗的患者术后3d,两组的24h UP、Scr和BUN水平均下降,提示患者的肾功能得到显著提高。安全性方面,与行经尿道输尿管置管引流相比,行微创经皮穿刺造瘘引流术治疗术后出血、引流管脱出等并发症发生率并未增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行微创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术治疗的肾积脓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提升,手术指标和肾功能改善,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引流术输尿管经皮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基于真实世界研究分析输尿管软镜手术前留置输尿管支架管的必要性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留置双J管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护理分析
不同手术时机运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输尿管硬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临床分析
不同通道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研究进展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CT引导下钻孔引流术治疗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