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塑新时代下文化和科技融合新模式

2021-04-10王立群崔若轩

广东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科技融合思维

文/王立群 崔若轩

文化与科技融合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人类从诞生以来,最伟大的文明就是从野蛮的原始时期发展到现代的科技文明。在文明发展的过程中,科学技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带来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开创人类文明的新纪元。

然而,科技的发展未必会同步实现社会文明,科技与文化之间并不必然构成正比关系和等值关系,科学技术也会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负面性的影响。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人工智能如今在很多领域已经取代了人类的劳动力,我们搜索信息已经逐渐从文字到视频;文明信息的承载也逐渐由纸质变为了云端,在思想和文明改变科学发展的同时,科学发展也在潜移默化影响文明。正如张载在《正蒙.太和》中所述:“有像斯有对,对比反其为,有对比有仇,仇必和而解。”文化与科技势必逐渐融合,成为一体的两面,这是人类发展的关键期,是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深度思考,因而溢出了民族国家疆界,具有普世意义。

新时代下文化和科技融合的难点

虽然在人类发展的各个阶段,文化和科技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二者真正一起发挥作用的时刻还没有到来,无论是内容的采集、存储、制作、输出以及产业化的模式都将面临困难需要解决。

一是传统优秀文化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广东是岭南文化中心地、近现代中国革命策源地、中西文化交汇地和改革开放前沿地,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广州音乐、客家山歌、广彩、广绣、陶塑、木偶戏、粤剧、潮剧在粤港澳乃至世界各地(华人居住区)广泛流行,在国际上具备辨识度很高的中华文化特征。

截至目前,中国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京剧、针灸、书法等40个项目,总数位居世界第一,而广东有4项人类非遗项目(粤剧、古琴艺术、中国剪纸、中国皮影戏)、147项国家级非遗项目、701项省级非遗项目。这些记录着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人情、文化理念等重要特性的文化遗产,蕴藏着各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特质、价值观念、心理结构、气质情感等核心因素,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对于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还只能是处于政策性的保护阶段,我们如何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存以及活化利用正成为当前重要的任务之一。

二是文化装备的研制以及软件的开发运用。游戏、电影占有文化市场重要的份额,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文化消费走进了大众化市场,降低成本成为第一要素,生产、加工、制作、发行的国产化就变得更为重要。目前无论是软件还是装备,我们都面临着国产化的需求。

2019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给中国的电影界带来了惊喜——45亿元票房,但狂欢过后,掀开了大家都不愿意面对的“在中国,几乎100%的企业都用过盗版软件”。这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现状。

2010年年初,同样有一部电影——《阿凡达》在世界掀起狂澜,由于《阿凡达》是第一部全程运用IMAX+3D技术进行拍摄、制作和放映的,实现了“真·IMAX”效果,获得了观众极大的认可,因此《阿凡达》也让IMAX品牌在全球市场有了爆发式的增长。一部电影开启电影产业的革命。2011年11月16日,中影数字巨幕(北京)有限公司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组织成立。目前投资一套中国巨幕(CGS)系统的成本在450万元左右,平均回收成本的周期为2年~3年,中国巨幕与影院的合作都是一次性销售模式,不含年度、长期、及其他隐含费用,不会参与影片票房分成;而一套IMAX系统的成本在900万元以上,约为中国巨幕的两倍,并会参与影片票房分成。

IMAX和CGS都属于高端厅,一个是来自加拿大的高端制式,一个是中国本土自主研发的高端制式,就像苹果和华为的存在。IMAX在中国蓬勃发展,CGS也走向海外,在东南亚甚至美国都有了自己的影厅。加强自主研发,占领世界文化市场,不仅可以获得收益,还可以输出中国故事。

三是文化和科技融合后的新经济模式的形成。文化和科技融合可以产生新的产品,但新经济模式在推广过程中遇到诸多的问题。早在2008年,招商银行公司银行部总经理张健说,“拍电影不像修高速公路,投多少钱,铺多少路,看得见摸得着。一个好的剧本能不能拿到拍摄许可证,拍摄能否完工,完工后能否卖个好票房,众多的环节都充满变数。还有,影片完成拍摄后假如通不过电影审查,不能公映,投资者就要血本无归,对于中资银行来说,这些风险都是全新的。”再比如,将非遗作品数字化进行大规模生产,目前面临知识产权所属的问题、数字化以后信息安全、新产品金融体系等问题,这些都是新的产业要面临解决的困境。

综上所述,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势在必行,这既是机遇,也面临着重重困难,例如,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活化,产品的研发以及相应软件的开发,经济模式是否适合文化与科技结合发展等诸多问题。但是时代在进步,历史的车轮也在不断地运转。在未来,中国必定能在科技与文化融合的领域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因为千年文化的积淀,是我们最坚强而有力的后盾。

科技与文化两种思维方式的融合带来新机遇

科学思维是系统化和公式化的思维,如果用图像表示,更像是一条无限延伸的直线,科学的思维就是在这种思维的基础上不断延伸和发展的。科学的发展在于无限地追求和接近真理。波普尔在其试错理论中就对此做过论证,他认为科学理论总是推测性的和纠错性的,但后继理论可能比先前理论更接近事实。科学是具有逻辑的,逻辑的原则就是遵循逻辑法则,达到归纳和演绎的统一。真实性的逻辑问题在于找到一个更接近真理的最佳定义,真实性的认识问题包括根据经验证据和非经验特征来评价逼近真理的主张。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从事科学工作的人,其思维模式也经常受到科学思维的影响,用各种经验的、非经验的特征来系统地阐述真理。

文化思维,亦或称之为空间思维,是指跳出点、线、面的限制,能够立体地对于思想进行延伸和发展。中国文化中的“类比”正是文化思维的一种,能够将看似不相关的事物,进行归纳和总结。文化思想本身就在中国哲学的思考范围内,我们知道,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体系,是关于世界的本质、发展的根本规律、人的思维与存在根本关系的总体认识。

文化思维的模式,古而有之,是一种智慧的结晶,用方以智的解释:“古今以智相积,而我生其后,考古所以决今,然不可泥古也”。作为古人智慧的传承,本身包含了诸多学科领域的智慧,不仅有思维模式,还有宗教、哲学、艺术、经济、医药、农业、建筑等学科。文化工作者的思维模式经常是多元的、开放的、感性的,但是与此同时就经常会脱离现实,只坚持自我的信念而忽略现实的规律。

据《2018中国数字经济指数白皮书》显示,广东不仅在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整体排名上全国第一,而且在所评测的五项指标上,包括数字经济发展基础、资源、技术、服务和融合上也均是全国第一。现阶段,我国文化产业正处于革命性变革期与国际发展重大机遇期,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正在重构文化产业,全方位改变文化产业生态,颠覆传统发展模式。

数字产业是指以信息为加工对象,以数字技术为加工手段,以意识(广义的“意识”概念)产品为成果,以介入全社会各领域为市场,对本身无明显利润但是可以提升其他产业利润的公共产业。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带来了海量的内容和资源,无论网民的规模及网站数量等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以中国为例,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人,全年新增网民5653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59.6%;网站数量为523万个,网页数量为2816亿个,较2017年增长8.2%;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元,全年新增手机网民6433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高达98.6%;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6.10亿元,占网民总体比例达到73.6%,其中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5.92亿元,使用比例达到72.5%。数据显示,随着资源规模和用户规模的发展,一方面,人们可以实时接触到的信息资源和服务日益增多,甚至可以说人类日常所需的大部分知识都可以利用互联网得到;另一方面,大规模用户的行为数据也被互联网及时地记录、传输和存储,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移动设备具备了强大的多类型传感器系统,用户在真实世界的各种情境数据也能够被移动设备获取并保存起来。这两类信息和数据通过不断地共享与交互等相互促进,引领世界进入数据爆炸时代。数字产业与文化的结合在未来,会引领更多的行业繁荣发展。

中国式文化和科技融合新模式助推文化科技产业发展

传统文化对于科技的影响日渐深远。自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古代先贤的智慧因此不断地被挖掘,并展开深入研究。屠呦呦在2015年获得了诺贝尔奖,习近平主席提到:以屠呦呦研究员为代表的一代代中医人才,辛勤耕耘,屡建功勋,为发展中医药事业、造福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深入了解屠呦呦的研究历程就会发现,除了对于药理学的深入研究,同时她对于中医的坚信与实践更是不惜生命的。在受命研究对抗疟疾之后,她发现《肘后备急方》中有这样一句话“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而为了这一句话,在提取出青蒿素对动物做实验时,只有一半的动物能有效治疗,为此,她毅然决然地提出自己以身试药。最后的结果众所周知,但其中的艰难不言而喻。《肘后备急方》是由东晋道士葛洪撰写,这其中“怪力乱神”不在少数,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古人的智慧与文化的确有值得我们挖掘和研究。

文化为科技产品赋能。故宫作为北京的名胜古迹,也开发出了自己的文创产品,其中为了满足年轻客户群体一直以来希望彩妆产品能有国风元素的期待,将中国文化元素融入时尚潮流设计,推出了一款充满国风的原创彩妆。2018年12月11日,故宫在淘宝上架了自主研发的系列彩妆,包括口红、眼影、腮红、高光粉等系列产品,在预售的时间里,四天时间,仅口红这一类商品的销量就超过九万支。

故宫推出的国风彩妆系列自2018年12月11日上市以后,取得了非常好的销售成绩。开售当天,现货销售一空,产品的风格、价格、设计都赢得了喜爱国风元素客户对故宫彩妆的认可。截至目前,故宫淘宝彩妆在淘宝平台商品评价一栏获得好评率为98%。故宫的这种经营发展模式,正是文化为科技产品赋能的典型成功案例,这种文化为产品赋能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为根本目标,同时树立文化自信,深度挖掘国人对于自己文化的认同感。

科技为文化转型。故宫不仅将文化为产品赋能,更是以另一种表现形式结合了科技与文化,就是运用科技手段促进文化发展转型,通过新媒体和数字化建设,加强了人们对于文化的喜爱,也为了使人们更加了解故宫文化。为了使传播的内容更加新颖和立体,故宫博物院依托于端门数字馆,将细节呈现在游客面前。结果证明,互联网具有放大文化的作用,不仅提升了文化内涵,更加可以改造和提升文化产业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占有率,科技与文化的融合趋势愈加明显。

文化是软实力,科技是硬道理,科技与文化的结合不仅是具体事物的融合,更是思维的碰撞,是科技思维与文化思维的融合。而对于具有千年文化传承的中国来说,势必在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中大放异彩,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树立文化自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的推进,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文化正在对国际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广东有条件率先形成科技文化融合生态模式,新技术赋能文化产业,形成粤港澳大湾区新经济形态领跑世界,实现建设文化科技产业强国的历史使命。

猜你喜欢

科技融合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