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型梁桥体外预应力加固关键技术研究

2021-04-10张帅珂

工程技术研究 2021年12期
关键词:植筋黏剂钢绞线

张帅珂

中交一公局第七工程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

1 工程概况

某省道3座大桥分别为5~50m、4~50m和3~5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型梁桥。大桥均为50m跨径T型梁桥,于2008年建成。桥梁上部主梁为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强度等级为C30,顶板宽度为1.5m,高度为2.7m,梁顶横坡1.5%,高跨比为1∶18.52。实际使用情况表明,3座桥梁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害,体现在T梁开裂、结构局部破损等方面。技术评估认为,桥梁上部结构发生病害后已经不具备使用条件,难以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亟须对其采取加固措施,使桥梁恢复至正常使用的状态。

加固的主要方法及目的:(1)在原基础上增加体外预应力,以改善T梁的受力条件,使其具有足够的抗弯、抗剪承载力;(2)增设横隔板,提高结构的稳定性;(3)针对T梁裂缝的实际情况采取处治措施,确保结构可恢复完整并具有耐久性;(4)处治其他病害,改善桥梁使用功能。

2 加固设计参数

根据原T梁的实际情况,经计算后可得,中梁和边梁两部分的抗弯承载力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在设计荷载作用下中梁和边梁抗弯承载力比设计承载力小13%和15%,T梁抗弯承载力不足;边梁距梁端4~7m抗剪承载力较设计极限承载力小2%,不满足规范要求;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边梁下缘主拉应力超限。由静载试验可知,桥梁均缺乏足够的横向联系,难以满足横向高效传力的要求,加载时将影响桥梁的使用,有明显的侧向变形。因此,设计考虑如下:在梁的两侧对称布置预应力束,两端锚固在新增齿板上;每榀T梁设2根3-φs15.24mm(上排)和2根4-φs15.24mm(下排)体外无黏结预应力钢绞线;横向每跨增设4道钢筋混凝土横隔板;无黏结锚固端设计成可更换可补张拉构造。

3 体外预应力加固施工技术

3.1 测放新增构件位置

经分析后确定设计中所标注的锚固块、钢绞线、新增横隔板、转向块等标注,在底板、腹板处使用钢筋探测仪探测出原预应力束所在的位置,将其与原设计竣工图纸进行对比,最终确定标注箱梁原底板、腹板钢绞线的位置,并适当调整放样。

3.2 凿毛处理

锚固块范围内底板、腹板混凝土保护层需先行凿除清理掉碳化层,直至粗骨料外露,并用高压水冲洗干净。

3.3 植筋

(1)划线定位。参照施工图纸标注孔位和型号;对比原图纸,借助钢筋探测仪进行探测,确保钢筋位置准确。植筋处若有受力钢筋可根据图纸重新测算,调整钻孔位置,也可以在不损伤原有预应力管道的基础上适当减小钻孔深度。

(2)钻孔。按照放样的标记位置钻孔,其钻孔深度要和植筋的埋深距离保持一致。

(3)清孔。孔道需要毛刷反复清洗,彻底清除表面杂物、尘土,确保孔内干燥。

(4)灌胶。按照对应的比例配置胶黏剂,一般情况下,改性环氧结构胶可分A、B两组配置,按要求控制材料用量,利用电动搅拌机搅拌,使其具有均匀性。灌胶作业前,用酒精或丙酮清理孔壁,待其恢复洁净的状态后,利用灌注器完成灌胶操作,具体应从孔底处开始,并加强检查,待实际灌胶位置在孔深的2/3处时可以停止。

(5)植筋。确保钢筋表面无垢,可在注入胶黏剂后将钢筋单向缓慢插入,使其旋转至设计高度,慢慢排除孔内空气,待其孔口处溢出胶黏剂之后立即清理干净。在这一过程中,配胶、灌胶、植筋需连续作业,间隔时间不可过长,否则会影响植筋效果[1]。若在胶黏剂初凝时间之外则应立即清除胶黏剂,然后重复上述步骤。

(6)静置固化。已植钢筋需在胶黏剂完全固化后方可触动。

(7)待胶黏剂完全固化后绑扎钢筋骨架,安装转向块等。

3.4 浇筑混凝土

该工程中使用的锚固块体积较小,同时施工作业空间狭窄,钢筋多且密,浇筑难度较高,因此在保证浇筑质量的要求下采用自流平混凝土。在确保混凝土性能符合设计需要的前提下浇筑锚固块,然后对其进行高强度的振捣,确保混凝土达到密实状态,以免出现蜂窝、麻面。受施工现场空间的限制,在操作中可适当多设几组喇叭形进料口,使用地泵泵送混凝土分层进行浇筑,待其浇筑完毕对其进行养护。养护方式包含覆盖、涂刷养护剂、薄膜保湿等。

3.5 安装新增预应力钢绞线

钢绞线为环氧喷涂型,在外面包有PE保护套,耐腐蚀性高。检查钢束的预留孔洞,在确保孔洞干净、顺滑的前提下可进行穿束[2]。为了确保人工穿束的效果,在穿束的过程中要确保PE保护套外观良好、不被损坏。同时,按照相关设计规范要求,剥除PE保护套的一定长度之后再安装钢绞线,使其外露部分满足张拉需求。然后,通过计算求得钢绞线下料长度。为了顺利完成张拉作业,还需确定外露长度、张拉伸长值等关键控制参数。在完成钢绞线下料后,钢绞线还要按照顺序重新标号,并对每根钢绞线进行编号,以方便区分。

3.6 预应力张拉

(1)为了尽可能避免预应力束弹性压缩损失过多,对同一个锚固块的张拉一般采用超张拉式逐级智能同步张拉,且根据需要调整各束的预加力,确保各钢绞线上的有效应力保持在同一个数值,半幅梁体同步施张。

(2)以体外钢绞线的类型、张拉力为主要依据,确定合适的张拉设备。考虑到该工程施工空间有限(狭窄)的情况,可以采用单孔千斤顶,单孔分丝有序完成张拉作业。为了提高张拉精度,应提前标定千斤顶,并确定各张拉阶段的合理油压值,张拉过程中要根据相关要求予以控制。

(3)锚固块需养护7d以上,待实测强度、弹性模量均达标后,进入预应力张拉环节。

(4)张拉采取双控标准,以张拉力为主要的判断依据,利用伸长量辅助检验,要求两者均达标。准确控制每级别的张力,记录相应的伸长量,并将其实际伸长量与预想结果进行对比,确保其误差控制在6%以下。若超出这一范围应立即停止张拉并及时检查,调整之后方可重新张拉。

(5)经计算可知,该工程张拉控制应力需达到1209MPa,即201.66t。张拉的施工次序为从0到15%,释放后再从0到50%,再到100%,最后施加的应力为103%,持荷2min锚固。预应力在张拉过程中还会有一定程度的损失,如摩擦、弹性压缩所带来的损失等,因而在施工中可采用超张拉3%的控制力进行张拉。此环节张拉锚固结束后,需测量其实际伸长值,确保数值在合理范围之内则可进行下一束张拉。

(6)在张拉过程中应利用网络对其进行全程监控,并将观测点设置于锚固块及少量裂缝处。若在张拉过程中锚固块出现开裂情况或原有的缝隙加大,应立即停止施工,待找到原因后方可继续张拉[3]。

3.7 钢绞线及锚具防护

钢绞线张拉完成后需用砂轮切割机去掉多余的部分。为了增强钢绞线的抗腐蚀性能,钢绞线外露部分还需涂抹黄油。为了给二次张拉创设良好的条件,可将环氧砂浆灌注在体外锚具上,同时增设保护套,发挥防护的作用。

4 体外预应力加固施工总结

4.1 工艺原理

钢绞线、高强钢丝是体外预应力加固中常见的施力工具,尤其是在桥梁上部结构预应力加固中。随着预应力张拉进程的推进,将形成反弯矩,与部分外荷载的内力相抵消。这种主动施加力的加固方式使结构内力重新分布,从而提高结构的刚度,增强其抗裂性能,还凸显了高强材料的使用价值[4]。

4.2 体外预应力布置形式

运用体外预应力加固的方式要结合工程的结构形式、病害状况,综合考虑施工空间等因素,合理布置体外预应力形式。就该工程而言,同时结合了增加横隔板和粘贴碳纤维布等方式,调高了结构整体性。在锚固体系施工过程中应尽可能安装精确,保证与梁体贴合并处于一个受力平面,最大限度地减少预应力在传递过程中的损失。此外,该工程病害范围比较集中,可采取局部加固的方式[5]。

4.3 交通疏导

为了确保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及张拉效果,施工中可采取交通疏导的方式辅助施工,桥梁一半处于通车状态,另一半处于施工状态,总体施工占道时间较短,仅张拉时需短时间中断施工跨交通。

5 结束语

近年来,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在桥梁加固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且随着张拉工艺的升级,质量控制更加精准,出现了较多形式,如体外预应力碳纤维板、体外预应力成品索等,均取得了良好的加固效果。文章结合实例探讨了T型梁桥体外预应力加固的关键技术,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植筋黏剂钢绞线
混凝土结构四筋植筋粘结锚固性能试验研究
混凝土结构多筋植筋的锚固性能试验研究
植筋技术在旧桥加固中的应用
植筋梁中植筋端头加设箍筋对梁受力性能的影响
硅酸钠作为胶黏剂的保温隔热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基于LC振荡的钢绞线应力测量研究
胶黏剂黏弹性对粘贴式FBG应变传递的影响
钢绞线锚入式预制砼框架节点构造及试验
钢绞线千斤顶在吊装工程中的应用
蓖麻油基多元醇改性聚氨酯胶黏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