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门县城区水源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2021-04-10
安徽省祁门县农业农村水利局,安徽 黄山 245600
1 基本情况
安徽省祁门县位于黄山西麓,与江西毗邻,是安徽的南大门。全县面积为2257km2,辖10镇8乡,总人口18.8万。辖内地势北高南低、山峦起伏,溪流密布、水系发达,是阊江、秋蒲河的发源地。祁门县中心城区地处阊江上游,现有人口5万余人,阊江干流大洪水穿城而过,上游来水面积为249km2,年平均降水量为1790mm。目前,城区唯一供水厂位于县城黎明大桥上,取油榨坞口阊江河地表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区框架不断拉大、人口规模大幅增长、经济发展持续加快,县水厂供水半径不断延伸、供水总量逐年上升,据统计,目前年供水总量为405万t,日最大供水量已超过1.5万t。
2 工作成效
近年来,该县高度重视城区水源建设工作,把加强水源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制定水源保护管理制度。印发了《祁门县城镇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完成了《祁门县县城供水工程专业规划(2014—2030)》和《祁门县城区阊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二是提升水厂设施建设。投资2200万元在城北油榨坞新建了祁门县第二自来水厂,日生产能力为2万t,并建成水厂无菌室,采购了检验设备和器皿。三是改造县城供水管网。相继投资850万元完成主管网改造扩建,累计敷设主管道30.33km,配套建成小区供水管道17.64km,城区环状管网供水基本形成。四是加强水源防护。投入650余万元,实施阊江上游乡村环境卫生治理、水厂取水口生态护坡、防护网封栏等工程,勘定了水源保护区界点。五是落实取水口保护措施。制订防洪抗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水源巡查监管。在黄祁高速祁门大桥等处安装监控探头,定期、定时对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进行卫生指标监测,以保障饮水安全。
3 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祁门县围绕城区水源建设采取了各种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面临的形势和要求相比,差距仍然较大,任务十分艰巨。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的变数增加,该县中心城区自来水水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 极端干旱天气频发
祁门县受地形及气候影响,降雨地域分布及年季分布很不均匀,夏涝、晚秋又旱,旱涝交替、旱涝不均是该县旱情的总体特点。据统计,自1978年以来,该县共发生旱灾20次,其中特大干旱、严重干旱、中旱各1次,轻旱17次。特大旱灾发生频率为0.5%,累积频率为0.5%;严重旱灾发生频率为5.8%,累积频率为6.3%;中度旱灾发生频率为15.8%,累积频率为22.1%;轻度旱灾发生频率为19.3%,累积频率为41.4%。干旱易发季节为夏、秋两季,其中夏旱发生频率为19.2%,夏秋旱频率为17.3%,该县连续干旱发生频率为33.3%。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同时,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发生概率增加,因此干旱灾害的发生会更加频繁,旱灾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将更加严重。
3.2 工程性缺水尤为突出
一是来水不足。虽然该县地处山区,降雨量充沛,地表水丰富,但地形地貌特殊,气候复杂多变,降雨时空分布不均。黄山市水文水资源局根据芦溪水文站实测资料,推算城区自来水厂取水口过境最小流量为0.019m3/s。据此测算,取水口日过境水量总量为1650m3,与现行日供水1.3万m3相比,尚缺1.135万m3,与规划中日供水3万m3相比差距甚远。二是城区上游缺乏控制性骨干水源工程,自来水取水口上游无大中型水库,仅有佛子岭一座小(一)型水库,这样即使在不考虑任何不利条件、且水库满库蓄水的前提下,也无法保障城区的调水需要(黄山市水文水资源局测算典型年需调水150万m3,佛子岭水库兴利库容为93万m3)。
3.3 供水总量缺口逐年增大
根据祁门县城市东进西扩的总体规划,远期建成区面积10km2、城市人口规模达10万人,综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日最大所需供水量将达3万m3。即使不出现灾害性极端天气条件,现状水厂供水规模也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3.4 水质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尽管实施了农村清洁工程,但城区上游部分农村群众生活存在陋习,加之农村清洁工程运行管护不到位,生活垃圾、人畜粪便等水源污染问题时有发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不彻底、企业环保措施不到位等因素,也会影响水质安全;已建成的黄祁高速祁门大桥横跨取水口上游河道,一旦突发水质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和供水保障都将面临较大压力。
4 对策和建议
无论从国家和省市生态环保方面的要求,还是从资源性缺水现状、改善饮用水源水质、应对水污染突发事件以及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等方面来考虑,祁门县城区备用水源建设都已迫在眉睫。
4.1 工程措施
(1)方案比选。祁门县自来水公司委托黄山市水文水资源局编写的《祁门县自来水厂水资源调查评价报告书》,按保证率95%(典型年1984—1985)城镇供水人口10万人,日供水3万m3规模计算,祁门县典型年城镇缺水量总计150万m3。通过实地察看调研,新建水库备用水源有以下方案:①泗洲湾水库。以城市防洪、城市供水、生态供水为主,兼顾装机发电。通过对水库淹没区面积和移民人口数量综合比选,选定250m3、1000m3、4100万m3三种兴利库容方案,估算投资为2亿元~15亿元。水厂可直接从库取水,但水质受上游柏溪尾矿和众多居民污水影响,且淹没区面积和移民人口数量占比较大。②杨湾水库。以城市供水、生态供水为主,位于大洪水干流上,距自来水公司取水口约12km,集水面积约30km2,兴利库容500万m3,水库淹没田地约33.33hm2,搬迁人口约350人,估算投资2亿元。虽然水质不受上游柏溪尾矿影响,但水库蓄水需经河道至水厂取水口。③毕家亭水库。以城市供水、生态供水为主,位于大洪水支流柏溪河边,距自来水厂取水口约5km,集水面积约2.6km2,兴利库容400万m3,水库淹没田地约16.67hm2,估算投资0.6亿元。上游人工林较多,采伐可能造成淤积。④西坞里水库。以城市供水为主,位于大洪水支流平溪河边,距自来水公司取水口约8km,集水面积约2.6km2,兴利库容200万m3,水库淹没田地约10hm2,估算投资0.4亿元。上游人工林较多,采伐可能造成淤积。
(2)比选结论。泗洲湾大中小三种方案以及杨湾方案受经济条件和移民搬迁制约,短期内不宜提出建设。西坞里水源点在水质达标的前提下,可作为备用水源点首选方案,毕家亭水源点可作为备选第二方案。
4.2 非工程措施
(1)加强组织保障。备用水源建设是一项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的工程,建议成立专门的领导指挥机构,统筹农、林、水、住建、环保、发改、财政等部门资源,落实部门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将西坞里、毕家亭水库建设列入县总体规划,各部门积极对上争取项目和资金,为项目建设提供经费保障。
(2)加强水环境整治和水源地保护。一是编制《祁门县城区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二是建立领导与协调机制。认真落实饮用水安全保障行政首长负责制和联席会议制度,成立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重大事项会商机制,确保相关部门各司其职,防止“多头管理”“谁都管、谁也管不到位”的现象发生。加大水源一、二级保护区环境执法力度,除采取措施阻止向水源保护区内倾倒生产、生活垃圾外,还应加大巡查和执法力度。三是严把开发建设项目审批关。在饮用水源地管理保护范围内,所有开发建设项目都要按照有关规定,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含《水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防洪影响评价报告》等。四是提供资金保障。一方面,将饮用水源地保护项目纳入财政预算,每年由财政拿出一定资金专门用于饮用水源地保护与管理工作;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应充分利用好现有政策,积极向上争取饮用水源地建设和保护的项目及资金,以解决水源地后续管护资金问题。
(3)加强工程调度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是城区上游以佛子岭为龙头等水库,在安全的前提下,都应常年正常蓄水,不能以“防洪”为由而减少蓄水或不蓄水,以备应急之需。二是做好群众工作,调整目前的灌溉、养殖、防洪的经营管理模式,水面养殖先行退出,以满足水质要求。三是加快种植业结构步伐,加大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的力度。四是修复佛子岭水库经中杨、何家冲(哑口)至松树坞的渠道,将佛子岭水库的水经此渠道调往新城区,以备新区用水之需。
(4)加大宣传力度。推深做实河长制管理。广泛开展饮用水资源保护政策法规和爱水、节水知识的宣传教育,普及饮用水源地保护相关知识。一是抓好水源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宣传工作,二是做好备用水源建设工作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