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防排烟设施常见问题及管理对策
2021-04-10陈黎梁祖飞
陈黎,梁祖飞
(铜仁市思南县消防救援大队,贵州 铜仁 565100)
0 引言
在各种灾害事故中,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火灾燃烧产生有毒气体,导致现场人员中毒;燃烧产物有遮光性,会影响现场人员的视线,影响逃生和灭火;燃烧产生高温,会造成现场人员灼伤或窒息。随着社会发展,高层地下建筑、大型城市综合体、大型商市场、歌舞娱乐放映游艺等场所随处可见,人员密集,可燃物比较多,一旦发生火灾很容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这些场所的防排烟设施尤为重要,为及时有效排烟降毒、缓解高层,快速疏散人员,提高灭火效率,减少人员财产损失,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做好建筑中的防排烟设施的维护管理,落实责任,整治隐患,不断提高公共消防安全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1 建筑防排烟设施的作用
火灾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氟化氢等多种有毒成分,以及高温缺氧等都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在火灾中死亡的人80%以上属于烟气窒息致死。根据试验观测,人在浓烟中低头掩鼻的最大行走距离为20m~30m,为此,《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建筑内长度大于20m的疏散走道应设排烟设施。及时排除浓烟,对保证人员安全疏散,控制烟气蔓延,便于火灾扑救具有重要作用。消防防排烟系统由风机、风管、自动排烟阀、防火阀、控制柜等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当消防控制中心接收到火灾信号时,联动消防防排烟风机控制柜启动风机并打开排烟阀,将室内浓烟从风管向室外排放,达到排烟的效果,以便于人员疏散和灭火救援。
2 建筑防排烟设施常见问题分析
防排烟设施是建筑消防设施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运用十分广泛,由于设计、施工、使用等因素造成一些常见问题及故障。
2.1 挡烟设施设置不规范
在部分大空间大跨度的建筑物中, 机械排烟的部位未按规范要求在吊顶下设置档烟垂壁,有的排烟口在安装时图方便,直接安装在梁的下面,没有设置在顶棚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
2.2 送风口设置不规范
在日常的工作中发现,大部分竖向防排烟系统送风口规格尺寸一致,采用固定百叶窗式的常开风口,在使用中造成送风口的风量和风速不平衡,距离风机较远的送风口的风量和风速达不到规范要求,甚至为零。
2.3 排烟窗口设置不规范
排烟口、排烟窗应有便于开启的装置,有的安装较高,没有设置开启操作装置,在火灾情况下不便于开启。有的甚至将风机排烟口设在室内,不能实现有效排烟,在火灾情况下可能造成火灾的蔓延扩大。
2.4 风管、风井存在漏风现象
在施工过程中有的竖向风井没有进行抹灰处理,砖墙上存在小空洞或缝隙;有的风管管道连接不严实,施工质量差,风口关闭不严密,存在漏风现象,导致风口的风速、风量不符合规范要求,甚至为零。
2.5 风机的型号不符合规范要求
在有的建筑实际施工过程中,设计采用双速风机把通风与机械排烟系统合用,但是施工单位未按照设计施工,有的建设单位在采购时忽略风机型号,采购的风机功率较小,导致风机的风量不足;也有的存在前室、合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当由计算确定,但是在设计时直接根据规范规定风值,有的两者风值数据不一致,往往也会导致风机的风量、风压偏小,不能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3 建筑防排烟设施的管理对策
一般情况下,火灾现场都存在一定的密封性,燃烧产生的大量浓烟和有毒气体很难自然排除到建筑外部,往往导致火势快速蔓延,人员疏散难度大,也给消防员实施灭火救援增加难度。针对建筑消防安全实际,提出以下几点建筑防排烟设施的管理对策。
3.1 加强设计源头的管理
火灾烟气发展规律和火灾蔓延途径与建筑的高度、结构、自动消防设施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设计防烟、排烟系统时应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要达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适用的目的。在进行施工图纸审查时,把防排烟设施审查列入重点范围,审查挡烟垂壁、排烟窗口、送风口设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风机型号和功率是否符合规范要求。需要设置防烟、排烟的场所或部位是否设计到位等,特别是针对建筑高度大于50m公共建筑及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其相应设置的所以前室应严格执行规范标准,从源头上减少防排烟设施的缺陷。
3.2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事中管理
防排烟设施的风管、风道的强度和严密性是施工制作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保证防排烟设施正常运行基础。所以,住建、消防、设计等单位应加强对防排烟设施施工质量的监督和检查,核查是否按图施工,隐蔽工程的预埋件、预留空洞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防排烟系统的风口、风机、防火阀、固定窗等是否设置明显永久标识等情况,及时发现和指导整改施工问题,把防排烟设施的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督促施工单位确保工程质量。
3.3 加强施工人员的业务培训指导
由于施工人员流动性较大,施工人员技术参差不齐,是现实社会的普遍现象。然而在消防法的规定中,只明确了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作业的人员和自动消防系统的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把培训重心放在了这类群体上,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忽略了对防排烟设施的设计、施工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应同时把这类群体纳入培训指导范围,建议制定此类施工人员的行业培训标准,提高防排烟设施的设计、施工质量,同时也提高社会就业率。
3.4 加强对防排烟设施设备的入场检查验收
对采购入场需要安装使用的防排烟设施设备,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应落实联合检查验收制度,根据设计的参数,对风机的型号和功率、风管和阀门等配件材料进行逐一核对。在进行现场检查时要按批量不少于10%的抽查数量检验,对于系统风机、柔性短管要进行全数检查,不能缺项,确保各进场部件、设备的质量、技术资料齐全,生产厂家、产品名称、系列型号与国家市场准入要求的文件一致,切实消除防排烟设施设备的产品质量隐患。
3.5 加强对防排烟设施的日常维护检查
由于防排烟设施不经常使用,系统安装一定时间后,有些设备、部件受使用环境高温、潮湿、灰尘等因素的影响,其性能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如果不定期运行或检查,可能在发生火灾的紧急情况下因为故障而不能动作。为保证系统达到当初的设计要求,使用单位要严格落实定期检修制度,要把排烟口、送风口、备用电源、风机等作为定期检查的重点,一年内至少进行1次系统的联动测试,确保设施设备的完整好用,确保发生火灾时能真正起到防烟排烟的作用。
4 结语
建筑防排烟系统是一栋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保护建筑物内人员的人身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安全发展理念,严格落实国家消防技术规范要求,针对建筑防排烟系统容易出现的问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善,积极采用可靠的消防安全措施,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在管理上应积极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对消防设施进行有效维护管理,确保建筑防排烟设施完好、有效,在火灾情况下更好的发挥作用,做到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