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健康城市视角的街道更新策略研究
——以苏州市仓街综合整治规划为例

2021-04-10包渊秋肖德源

工程技术研究 2021年18期
关键词:街道居民空间

包渊秋,肖德源

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江苏 苏州 215000

在应对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及全面推进健康城市建设的背景下,如何从健康角度出发推动规划体制的变革和规划手段的创新,是当前城市规划学界高度关注的议题。对公共卫生问题的预判和应对更多的应着眼于城市的公共空间,街道作为城市公共空间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聚集了机动车出行、步行场所、建筑载体、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城市运行影响因子,因此,其矛盾相对来讲也更为突出。我国已进入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有限的空间承载更多样化活动需求所引发的卫生及健康问题对街道的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街道的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应树立健康城市理念,以公共健康问题为导向,在资源共享、优化交通、构建生态、保障公平等更深层次方面研究街道更新的策略,从而引导健康生活方式,塑造多维度的健康公共空间。

1 社会对健康城市的关注

据统计,我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超过60%,在国土空间规划的各项政策机制日趋完善的前提下,城市已逐渐由扩张发展转为存量发展,在压缩的建设用地和城市空间中,各种城市矛盾问题会更加聚集,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公共健康问题。由于我国健康城市建设起步较晚,城市建设部门与公共卫生部门之间尚未形成协同合作的机制,导致城市的发展和建设还没有达到健康共融的目标。世界卫生组织已于1994年对健康城市做出了具体定义:“一个健康城市应该是由健康的人群、健康的环境和健康的社会有机结合的一个整体,应该能不断地改善环境、扩大社区资源,使城市居民能互相支持,以发挥最大的潜能”[1]。

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公共健康卫生挑战,国际上普遍认为城市规划是应对全球健康挑战、促进城市健康化的重要手段,但我国在这方面相对比较滞后,仅有少数城市在城市规划中重点关注了健康问题。通过对爆发出来的我国各种城市健康问题进行分析可知,其根源在于城市规划和设计的不足。街道是城市最重要的公共空间,其规模占总公共空间的2/3以上,基于健康城市视角的街道更新应当从功能性、安全性、生态性、文化性等各个层面引导居民注重公共卫生问题,推动城市健康发展。英国公共健康专家露丝·桑德斯曾经在《伦敦宣言》中对具体实施方法提出建议,她强调积极的街道空间对于全民健康具有重要价值,并建立了10项一级指标对街道的健康性进行评估。健康的城市街道应当能够建立起空间与行为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积极开拓数量充足并易于驻留的生态空间和交往场所,促进社会与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健康型城市街道更新策略

2.1 资源全面共享,功能适度混合

社会功能的重组和土地利用的变化正越发成为影响人群健康的重要因素。我国现行城市规划体系中的功能分区做法有其历史特殊性,主要是为了应对快速城市化而做出的机械解构与划分,加上以机动车通行为主要目的所引起的大尺度空间剥离,不仅切断了城市多元功能联系,也导致了街道功能枯燥单一继而降低了公共空间的活力,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城市的健康发展[2]。健康导向下的街道更新应重新评估街道的公共资源和功能单元并加以整合,在一定的生活圈范围内功能适度混合。澳大利亚健康学专家加文·麦克马克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证明了增加街道功能混合度有助于显著提高居民户外活动频率的观点。

以苏州市仓街综合整治规划为例,仓街位于苏州市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东侧,因清朝时期是长洲、元和的官仓所在而得名,总长度1.1km。现状仓街两侧功能以居住为主,在道路交叉口区域有局部小型商铺,功能相对单一。规划秉持恢复街巷宜人尺度、营造多样生活空间的原则,对改造后的功能业态进行布局和引导,混合了特色居住、园林生活、文化展示、商业服务等多种功能,尤其是沿街部分的建筑鼓励设置充足并且类型丰富的公共设施,营造多样化街道功能环境,满足居民和游客的各类需求。同时,建立公共设施之间的联系通道,提高仓街沿线公共空间的关联性,引导人群更多地采用非机动车及步行等健康出行方式。街道功能的适度混合可缩短关联功能间的空间距离,在提高居民出行效率的同时,更能促进街道活力中心的形成,增强街道的开放性和共享性。

2.2 完善公共交通,优化步行环境

目前我国城市街道普遍存在交通政策导向缺失和道路设施滞后的问题,由此而引发交通拥堵、机非交通矛盾等现象,也导致空气环境恶化、交通事故频发、步行环境较差,依赖机动车交通出行引起的慢性病、肥胖症等问题已成为居民健康的主要威胁。大量的成功实践表明,营造有利于自行车和步行等慢行出行方式的街道空间能激发居民积极参与户外活动的兴趣,极大地增加居民日常运动量从而保障居民身心的健康,同时慢行街道宜人的空间尺度和浓郁的生活氛围更契合国家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交通出行战略。

仓街是苏州古城南北向的一条支路,街道宽度在6~12m,因历史文化氛围浓厚,仓街保留了传统的块石铺装路面形式,非常利于慢行出行空间的营造。规划充分挖掘和整合既有的停车空间资源,对街道南端的临时停车场进行适当整理并重新施划停车位,保障街道内部慢行空间的舒适与宜人。仓街综合整治以健康街道为导向,提倡公共交通与步行环境为基础的多元交通方式共享,秉持步行优先的原则提高街道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努力提升居民健康交通出行的意愿。同时,完善周边公共交通体系,沿线增设禁停标志和限速标志共计19块,优化步行环境,最大程度上减少交通拥堵并缓解机动车交通造成的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保障居民身心健康和城市街道的可持续发展。

2.3 构建微型生态,塑造交往空间

在街道中构建微型生态圈,能够使城市环境具备一定的可修复性并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对于城市居民和街道社区而言,其意义则在于创造交往的机会和空间,让人们感受自然、改善情绪,达到身心愉悦的效果。构建街道微型生态圈不仅包含绿地、水体和植物的配置等,更与城市日照、风向、降水、地质地貌条件等一系列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以仓街综合整治规划为例,通过前期的摸排调研共梳理出8个零星地块加以利用和改造,在街道更新的过程中综合考虑生态系统建设,通过增加街道的绿量发挥树木遮阴、降噪和防尘等作用,通过提升植物和生物的多样性营造街道微环境和微气候,发挥街道对人群健康生活、城市健康发展的支撑作用,实现街道的空间环境与自然环境循环共生。同时,为了适应不同人群对场所空间的需求,规划将公共空间划分为4个类别,包括精神文明建设宣传展示空间、休闲健身体育锻炼空间、休憩纳凉社交活动空间和形象展示游客打卡的网红宣传空间。自然健康、结构完整的街道公共空间系统能满足多元化的居民需求,提高公共空间的可参与性,并作为触媒点带动线状公共空间的活力,从而增强整个街道的吸引力,塑造交往空间,形成场所精神[3-4]。

2.4 保障社会公平,传播健康文化

健康的街道既需要安全生态的物质环境基础,也需要公平开放的社会环境支撑,社会环境对于街道更新的意义在于资源调配的社会公平、公众参与的热情以及健康文化的传播。保障社会公平对街道而言就是要提供安全开放的生活环境,通过街道更新让每一个居民都能享受公平、享受生活,如增加学习机会和就业岗位,均等分配和布局公共服务设施,提供能满足各类需求的多样功能场所,保障社会群体公平健康地参与社会活动。

仓街的整个改造更新过程中积极动员相关居民和游客参与其中,通过问卷建议、居委会评议、门前包干等各种方式,确保公众能广泛地参与决策、规划、建设,让公众健康的问题更加得到重视,提升公众参与街道更新的积极性,从而保障街道改造更新的成果由街道的实际使用者所共享。另外,健康文化的传播是居民增进情感交流、维护身心健康的意识基础,通过健康理念的植入,能加强街道公共交往场所精神的培育作用,塑造健康的生活文化和社会氛围,让社会群体在潜移默化中建立相互影响、相互扶持的良好社会关系,强化健康街道的社会凝聚力。

3 结束语

当前,严峻的公共卫生危机尚未完全消除,以呼吸类疾病为代表的公众健康问题仍时刻受到关注。城市街道是各类活动最聚集的场所之一,其空间品质和社会氛围都应基于健康城市的视角大力进行提升和改善。街道更新不应只局限于物质环境的整治翻新,更要树立健康街道的理念,通过街道的更新实现人与城市的良好循环互动,这对实现人与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街道居民空间
石器时代的居民
空间是什么?
热闹的街道
创享空间
热闹的街道
风居住的街道
街道等
高台居民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