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交叉对文科重大项目的催生与促进研究

2021-04-10

云南科技管理 2021年5期
关键词:文理重大项目理工科

李 艳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 200030)

1 学科交叉对催生文科重大项目的必要性及意义

1.1 社会现象复杂化提出学科交叉深层需要

当今世界,科技、经济、政治等多种要素彼此呼应,各类社会问题呈现复杂化倾向,“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面对的问题复杂多样:科技发展引发新的社会问题、经济全球化、环境和气候变化、国家安全与国际合作等等”[1],所有这些问题都无法在一个学科内部得到解决。交叉科学是综合性、跨学科产物,有利于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复杂科学问题、社会问题和全球问题[2]。海洋权益、城市治理、网络空间、认知科学等兼具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跨学科领域的兴起,为促进文理交叉,特别是推动理工科专家学者从事文科课题研究提供了现实契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学理事会与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合并,宣告成立统一的国际科学联合会,更成为国际科学发展史里程碑事件,标志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综合研究已成为当代科学发展潮流[3]。

1.2 国家战略需求和系列改革政策提供学科交叉的历史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快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使这些学科研究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突破点[4]。教育部高教司在2018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对接会上强调,我国要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等建设,形成覆盖全部学科门类的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专业集群。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重点攻关项目要以重大需求为引导,以解决问题成效为衡量标准[5]。文科重大项目重点围绕党和国家重大工作部署和实际部门决策需求,围绕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决策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以及重大学术创新价值和文化传承意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作为现阶段人文社科领域中层次最高、资助力度最大、权威性最强的项目类别,历来受到国家和社会高度关注,同时也是教育部评估关键指标。国家战略需要和系列政策为人文社科学科交叉提供了历史机遇,顺应国家科技计划改革,调整科研组织方式,形成交叉融合的协同创新模式,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1.3 依托理工优势是实现理工科高校文科跨越式发展的捷径

依托理工优势,探索实现文科跨越式发展路径,是理工科高校“双一流”建设及综合性大学建设必由之路。在多所学校“双一流”建设规划中提出强化交叉学科推进政策,探索依托理工农医的基础和优势,全面推进人文社会科学交叉融合。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历来重视学科交叉研究,不仅在研究类型中增加了交叉学科研究,在投标要求中, 亦明确提出“投标跨学科选题要侧重文理交叉和协同创新,注重采取多学科研究方法和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据统计,目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资助额度大幅提高,从2011年189项增加到2019年的370项左右。其中,学科交叉项目占近30%。

2 相关高校的探索和实践

新形势下,多所高校针对文科和重大科研项目的战略和路径不尽相同,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践,在制度、机制、平台、团队等多方面百花齐放。

2.1 强化顶层设计,出台系列政策

清华大学2017年出台《关于促进跨学科交叉研究的指导意见》及系列配套政策。2019年文科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发挥文科服务国家重大需求、重大战略的作用,自觉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深入科学的回答作为高水平研究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加强文科与文科之间、文科与理工科之间的交叉融合。2020年《清华大学第十八次科研工作讨论会》,提出面向重大需求和重大科研任务的协同攻关需要进一步加强,解决深层次问题,加强有组织的科研。2021年《关于完善和发展大学创新体系的若干意见》提出,大力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学术创新,倡导研究中国问题,促进有引领性的思想创新成果和艺术创新成果的产生,推进人文社科与理工医的深度融合[6]。

浙江大学2020年3月文科科研工作推进会议上提出酝酿策划文理重大交叉项目,做好创新团队建设、学科会聚系列论坛举办和学科交叉预研专项组织申报等工作。2020年4月《科研工作会议并启动科研大讨论》提出要坚持重大攻坚,持之以恒地将大项目、大团队、大平台、大成果、大贡献作为提升科研品质的必由之路。坚持交叉研究,始终如一地倡导文理会聚融合[7]。

2.2 设立学科交叉相关委员会

北京大学成立学科建设委员会,学科建设委员会主任由校长担任,副主任由主管学科建设的副校长担任;成员包括分管理工科、人文社科、医科的副校长,总会计师,事业规划委员会主任,校园规划委员会主任,学科办主任,各学部主任。其职责涉及有审议交叉学科、跨学部学科重点建设项目[8]。

清华大学发挥学术委员会的建议、咨询作用,成立重大项目推进小组统筹项目管理,强化顶层设计,建立重大项目布局、组织、评价机制[9]。

2.3 建立文理交叉跨学科研究平台

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教师团队,协同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联合打造学科交叉重点研究平台——汉字研究与现代应用实验室。其中,王立军教授主持的国家语委重大招标项目“通用汉字全息属性库建设”,是国家语委落实《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被教育部列入“奋进之笔行动”,并被写入《教育部 2018 年工作要点》[10]。

清华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是研究碳排放权交易的学科交叉研究平台。其中,段茂盛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评估与完善研究”,其研究成果为多项碳市场政策和法规制定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11]。

2.4 发布文理交叉跨学科研究课题

浙江大学从2016年开始设立学科交叉预研专项项目,选题范围明确要求申报项目选题应为学科前沿领域的关键学术问题或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实践问题,并涉及2个及以上不同学科,且至少有1个文科学科。对项目负责人要求为双负责人制。两位项目负责人须在不同一级学科,且至少有一位在文科学科。从立项项目公布来看,负责人基本为一文一理,有力促进了文理融合[12]。

2.5 组织文理交叉跨学科研究团队

浙江大学2017年发起成立“大数据+语言规律与认知创新团队”“大数据+政府治理创新团队”“大数据+互联网法律创新团队”“大数据+网络舆情创新团队”“大数据+互联网金融创新团队”“大数据+智慧医疗健康服务创新团队”等6个文理交叉的大数据研究团队。这些交叉创新团队将引入“大数据+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新范式,立足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培育一批适应大数据时代需求的高水平文科青年教师,开设一批创新课程,同时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库支持[13]。

清华大学钱易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绿色发展绩效评估与美丽中国建设道路研究”,课题组整合了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人文学院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师生与各项资源[14]。

2.6 营造文理交叉跨学科研究氛围

为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跨学科交叉氛围, 清华大学各单位开展了不同层次、规模和形式的交叉学术活动,开放交流时间(Open Office Hour)、交叉专题论坛、长聘教授讲坛、教授沙龙、微沙龙等,充分调动全校师生支持、参与跨学科交叉的积极性。比如,邀请浙江大学徐永明教授依据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明代文学智慧大数据平台建设”,作了“古代文史的结构化数据及智慧化数据建设”主题讲座,对交叉学科与知识图谱的市场空间与发展前景开展了交流[15]。

3 问题与建议

近年来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立项数稳定在300项左右,竞争日趋激烈。同时,重大科研项目对申请人要求较高;跨学科、跨院系的联合申报使得重大科研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很难协调;合作成果认定中对团队成员的评价等问题,都是制约文科重大科研项目进一步提升的瓶颈。

3.1 建立学科交叉校院两级工作会议制度

目前很多学校已经建立了校院两级工作会议机制,但是仅局限于文科院系,并没有涉及理工科院系,缺少文理沟通的有效工作机制。建议建立分管科研、文科建设校领导牵头的文理交叉推进工作校院两级工作会议制度,负责促进理工学科承接文科重大科研项目的顶层设计和相关协调工作。

3.2 推进跨学科领域研究平台建设

目前,我国跨学科交叉平台大多仍是工科、理科或文科内部交叉,缺乏实质性文理融合交叉。建议学校通过构建依托学科交叉承接文科重大科研项目的良好机制,在凝聚研究方向、打造创新学术领域基础上,进一步鼓励特色科研创新团队强强联合、形成跨学科平台合作机制。特别是协同相关力量对校内文理医工农各学科与领域相关的教师、项目、成果等进行全面梳理,推动校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在校级开放平台开展跨学科合作与学科交叉研究。

3.3 设置学科交叉重大项目培育课题

目前,很多学校发布的文理交叉基金项目,主要是文科教师为主,理工科教师在具体项目中参与感并不强。建议学校有关部门转换思路,设置以理工科教师为主的文理交叉项目,调动理工科教师申报文科项目的积极性。

3.4 优化完善文科重大项目发布机制

据了解,目前很多理工科院系教师不太容易获得文科项目申报信息,理工科学院科研秘书也不太有意识转发文科项目申报信息。建议文科科研管理部门建立与全校不分文理、各学院及部门科研院长、科研办主任、科研秘书等联系,加大文科项目申报信息的通知、发布力度。

3.5 加强跨学科科研项目申报辅导

文科时政性强,课题指南极具时代感。实际工作中发现,部分教师不能很好地将时代需要、国家及政府需要同个人科研专长有机结合。另外,部分教师申报国家与其他项目的申请书内容基本一样,还有部分教师的申请书内容多年不变,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项目申报缺乏针对性,缺少把握热点、与时俱进的思维,导致部分教师出现多年申报未中的现象,这些都需要科研管理部门给予有效引导。通过讲座、座谈会、个别交流等方式,加强跨学科科研项目申报辅导,帮助理工科教师熟悉文科科研项目申报的选题、论证特点,及时协助理工科教师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同时组织校内不同学科的高水平专家咨询团,对文科重大项目申请者开展课题选择、申请书撰写、中期报告总结、结题等各环节指导,使申请者做到胸有成竹,增加重大项目命中率。

随着文科重大项目竞争日趋激烈,文科重大项目的进一步催生与促进必然要求在学科交叉项目上有所突破。通过构建依托理工学科承接文科重大科研项良好机制,团结一批具有跨学科研究特色的学者、进一步凝聚研究方向、共同打造学术高地,在校内形成一定规模,为未来打造文科高峰打下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文理重大项目理工科
2023年,家门口有哪些重大项目开工?
南京国家农高区9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
文理生的battle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Literary Anthropology in China
理工科优等生WEY VV6
依托“五大支点”探索重大项目监督的新路子
理工科大学生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浅析理工科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
文理大类培养与专业培养两种模式下大学生不及格率的比较研究
甘肃今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155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