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2021-04-10卢锋

新型工业化 2021年4期
关键词:工业化智能化协同

卢锋

(聊城经开置业有限公司,山东 聊城 252000)

0 引言

当前社会,需要更多的技术型人才,要想促进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需要清楚其导向,创新科技,加强人才培养是关键。同时,还需要结合实际的要求,主要以科学技术为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基础,将多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引入到工程建设行业中。基于此,本文对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背景和实践进行了分析。

1 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背景

为了在新社会形式下保障民生,给人们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服务,促进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发展,不仅对各项工程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综合分析,还加强了信息技术等多种现代化技术在其中的应用。部分学者对建筑工业中的问题和发展情况进行了综合性分析,实现智能建造。

但是,要想进一步推动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的协同发展,还需要按照相关文件中的具体要求,完善建造内容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相关部门为了实现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的有效结合,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在其中指出了在促进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原则[1]。

在该文件中还指出,到2025年,我国的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体系和制度会得到基本完,其中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也会得到明显提高,其中的能源资源消耗等会大幅度的下降。到了2035年,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的企业其创新能力和施工能力等都会得到大幅的提升,整体发展优势也会明显增强,这种方式模式更会成为我国建筑事业在社会中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

2 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需要清楚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下,建筑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它不仅可以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条件,还能够创新建筑生产的方式,提高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经济。

在相关的《指导意见》中指出,需要以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为载体的智能化升级建筑工业,主要目的是创新突破的核心技术,丰富技术形式,加强智能建造在工程中各环节中的应用,然后形成涵盖的科研和设计等多项内容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只有这样才可以在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性的同时,促进我国建筑业的转型和升级,保障其在新时代下的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建筑学会对我国当前建筑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内容进行了现代化分析,发现要想促进其持续发展,需要进行智能建造,在其中不断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下,当前建筑业的智能化建造水平需要及时提升,避免其落后于时代。

因此,各大建筑工业和相关部门需要认识到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筑牢建筑工业化基础,对其进行系统性的推进,不能只进行智能建造,需要将两者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加快速地形成涵盖科研和生产加工等多个内容,完善施工装配和运营等全产业链一体的智能建造体系,实现对建筑工业全过程的智能化管理。

3 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策略

3.1 加强对多层次人才的培养

全能型人才是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基础,更是促进企业转型和升级的关键,也是当前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内容。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清楚实现转型的目标,需要大量人才的帮助。在其中,“高层次”人才可以说是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引领人物,为其稳定发展和健康发展提供了动力。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的培养和管理,强化他们的职责,将“中层次”人才发展落到实际的工程中[2]。

在对“初层次”人才进行管理时,需要强化他们基本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主要包括企业的一般员工,积极开展智能建造生产活动,让他们在其中学习更多技术,并且要对各层次人才进行综合培养,对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中的理论知识也有一个系统性的掌握。

此外,还需要结合内容,加强对“初层次”人才培养的力度。最近几年来,我国的建筑工程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正在实现“中国建造”。特别是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在其中的有效应用,不仅对工程中的重点信息进行了整合,还实现了对工程制造的自动化控制。如果在企业角度对此技术进行分析,加强对技术型初级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了促进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关键。再加上,由于此工程中的内容比较多,复杂程度和技术难度都比较大,所以说信息技术在其中发挥显著的作用。因此,在此过程中,需要结合以前的经验,完善和优化“初层次”人才培养的方案。

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在为行业未来发展过程中,培养全能型人才,需要从智能建造的发展方向等内容出发,一定要考虑到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的复杂性,完善人才培养的方案,多开展一些智能化的实践活动。同时,还可以积极组织技术人员对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中的重点内容和新技术进行学习,在掌握建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发挥建筑人才本身的价值。

3.2 实现智能化建造

如今,要想实现现代化建筑,需要在智能建造方面出发,对目前我国数字设计和数字工地等多个内容进行探索,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由于我国的建筑工业现代化发展还处于比较碎片化的尝试阶段,在此过程中缺少系统性的集成创新。因此,为了实现智能建造,需要以装配式建筑等内容为基础,清楚建筑工业化在协同发展过程中的问题[3]。

部分学者表示,在实现智能化建造中,其中推进方向上存在一些误区,一些企业将装配式建筑和智能建造分别推进。其次,是在顶层设计层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技术人员并没有将装配式建筑以及智能建造有效关联起来,其缺少战略性的规划和实施路线图,严重影响了建筑施工的有效性。最后,就是我国目前还没有创新工业化施工模式,数据化和信息化技术并没有在其中得到有效应用,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因此,在此背景下,需要实现智能化的建造,结合相关文件中的要求,促进智能建造稳定发展,结合相适应建筑组织和管理模式,然后智能化系统工程思维,实现对建筑工业的智能化建造。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对工程建设招投标体制等内容进行综合管理,积极发展装配式建筑,为智能建造的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市场环境。

3.3 坚持市场配置为主,政府引导的原则

在促进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尽量减少对市场的干预,政府在此过程中需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再加上,我国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是比较大的,其中的资源也非常丰富,需要敬畏市场,发挥市场本身的调节作用,主要是因为只有企业在此过程中足够优秀,才可以拥有更好的产品和技术,才能能在市场中得到稳定的发展[4]。

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还需要对其中的关键内容和措施进行整合,然后实施精准和以引导为基础的措施,在其他的方面也不能进行强制干预,当市场发展到某特定节点的时候,这个时候需要对全行业进行管理,政府在此过程中需要协调各参与单体一致行动。如,在智能建造中,如果其中的技术储备足,其产品精度也达到了新的水平,这个时候需要政府出面,对其进行统一协调,从而让建筑企业在发展中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3.4 大力支持部品零部件的综合发展

在过去,其发展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是我们建筑工业化中的主要方向,其中的钢结构建筑精度也是非常高的,非常适合部品的拆分以及装配安装,其发展会给工业化部品和零部件带来更多的效益,能够在满足生产需求的同时,提高其质量。在对我国各经济领域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时,发现智能建造中的零件种类和数量是比较多的,具有规模巨大和效益高等多种优点。因此,为了保障零件发展的有效性,政府需要合力支持部品零部件批量化发展,让相关的零部件可以满足智能化和标准化的要求。由于建筑中最难的标准化在结构体系中,所以需要对大量标准化的构件进行拆分,让其满足建筑工业施工要求后,才可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5]。

3.5 应用智能化技术,提高建筑产品加工安装的精度

在建筑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其结构的高精度不仅是其质量的保障,更是实现建造过程智能化的基础。这就需要在以前的思维上进行创新,主要是因为只有结构加工安装过程安全以及准确性高的基础上,建筑部品中的高精度特点才可以特点发挥。

例如,在对结构楼板以及建筑墙体进行施工中,需要在其中的平整度提高后,让建筑面层变得更薄,建筑的整体质量也会变得更轻和更好。同时,应用智能化技术提高其安全的精度,还可以让建筑中的结构构件更小,扩大建筑空间,在节省建筑材料的同时,降低运输安装等费用。

但是,在以前,由于没有系统性的智能化安装体系和施工标准体系,其精度并不能得到有效提高。因此,在大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需要提高精度动力,实现智能化的安装。在此部门内容中的,政府等相关部门需要在其中的标准,研发和创新出符合我国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高精度标准,在提高我国建筑和安装精度的同时,完善我国建筑施工体系,降低施工成本[6]。

4 结语

由此可见,建筑工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为了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实现现代化的管理,需要加强对全能型人才培养的力度,坚持市场配置为主,政府引导的原则,完善建筑施工安全体系,从而进一步促进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的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工业化智能化协同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石油石化演进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