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住宅理念下的北京老旧小区户外活动空间改造研究
2021-04-10张颖怡陈彤
张颖怡,陈彤
(1秦皇岛开发区泰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河北 秦皇岛 066000;2秦皇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河北 秦皇岛 066000)
0 引言
北京老旧住宅小区的整体居住人口偏向老龄化,且原有小区的公共活动空间小,存在居民活动的需求被活动空间压缩,人口健康水平比正常水平低等问题。本文以此为背景探讨健康住宅理念下老旧小区的户外活动区域改造,通过引入健康住宅概念,以健康住宅的相关标准规范整个老旧住宅小区的户外活动区域改造方案。
1 当前北京老旧小区户外区域改造现状分析
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2004年版)中明确提出了具有我国社会发展特色的健康住宅建设理念,即在满足住宅建设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提升健康要素,保障居民在生理、心理、道德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健康需求,在住宅环境建设中突出可持续发展理念,进一步提高住宅环境质量,营造出舒适、宜居、健康的居住环境[1]。健康住宅有四大判断标准,首先是住宅的人居环境是否健康,其次是住宅的自然环境是否具有亲和力,再次是住宅区是否环保,最后是健康环境的保障是否完备。按照现行国家健康住宅标准,针对北京老旧小区户外活动空间改造,需要关注小区本身所存在的问题,在整个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发挥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将老旧小区的改造融入整体城市发展环境。在城市飞快发展的整体过程中,住宅环境建设因城市扩大容量而不断改变,在繁荣发达的城市都会开展老旧小区的改造工作,总体上是以原小区为基础进行改造更新[2]。但是在老旧小区的改造过程中仍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 老旧小区的自然环境缺乏亲和性,居民接触自然的机会极少
老旧小区大多是上个世纪分配给职工的住宅区,很多小区是传统的“房改房”,在资源配置等方面已经逐步落后于现行的住宅小区的标准,尤其是在绿化建设以及公共活动区域设计上。以北京莲花池西里6号院为例,这个小区周围的环境因素不错,但小区内部的绿化面积小,绿化覆盖率不足。小区绿化主要是以花坛、小树为主,没有相对完整的绿化休闲措施,例如大树坛等,居民没有享受到绿化带来的自然环境体验。居民自家绿化丰富,但没有入驻相对专业的物业管理团队,导致该小区居民在整个改造绿化过程中没有详细的方案,户外活动空间改造程度达不到居民对体育锻炼的需求。经过改造后,目前小区的公共娱乐设施和绿化能够合理分布在小区院落的各个区域,整体扩张户外活动区域后,小区的自然环境变得更加良好,小区居民拥有更多的活动区域。
1.2 老旧小区的人居环境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对居民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一些旧小区可能会设计一些相对丰富的活动设施,但仅限于部分简单的娱乐器材,整体活动区域设计不够完整。那些老旧小区前身是工厂分配房,儿童比较多,所以在健身器材的选择上更偏向于安全保守型,在绿化区域中没有太多设计,符合当时的居住区的整体条件。但在当前的健康住宅概念下,老旧健身器材不能够满足小区居民的健康需求,甚至部分器材需要进行整体更换,器材零部件生锈、脱落等现象可能会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这部分器材的更新要与小区户外活动区域的整体设计相结合。
1.3 大多数老旧小区缺乏对健康环境的保障
大多数老旧小区的户外活动区域比较小或者受到一些相对明显的区位因素影响,整体设计比较紧凑,即区域容纳量不符合整体居民需求,部分居民的活动需求没有受到重视。在不同老旧小区改造中都会存在如何合理利用原有区域面积,尤其是那些被商业区包围的小区,四周商业区发展迅速,小区本身可利用的面积少,难以扩大户外活动区域面积和容纳量。传统的户外活动区域规划设计没有考虑到小区人口的趋势变化,部分小区当前人口老龄化严重,在经营和管理户外活动区域时需要切实关注小区居民的健身需求,合理分布绿化活动区或者健身活动区域。
老旧小区中老年人较多,很多老年人也喜欢户外活动,所以,在小区改造中需要设计一些偏向老年的活动区域。
2 老旧小区户外活动区域改造的合理性
老旧小区在管理上或者是整体设计上都远远落后于新型小区,探讨老旧小区户外活动区域改造的合理性要从小区管理、居民需求两方面进行讨论。
老旧小区缺乏相对健全的管理条件,在进行户外活动区域改造时要考虑到后期环境的保障问题。另一方面则是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不同管理带来了很多需要选择的因素,关注人居环境与生态环境间的平衡,才能够使户外活动区域改造的好处最大化。老旧小区居民大多数是以老年人为主,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参差不齐,一部分老年人可能由于家庭原因无法正常出门或者需要频繁出门进行活动,家门口的活动区能够减少他们的麻烦。
3 老旧小区户外活动区域改造的策略(须突出“健康住宅”理念)
3.1 完善整个小区的人居环境,调整自然环境的分布
改造老旧小区时要切实注意小区本身的公共活动区域分布,要根据原来的小区活动区域进行改造。一部分小区绿化面积比较多,可以适当增加小区活动区域,在绿化区域中增加健身元素,促使整体小区变得更加协调。按照健康住宅判断标准第九条,绿地分布率需要达到35%以上,所以在小区户外环境改造中要注重自然环境的建设,促使自然环境与人居环境相融合。在对小区户外活动区域进行整体设计时要关注整体可利用,并采取一些协调措施,扩大人与自然相互融合的可能性。尤其是在一些远郊的小区中,由于周围环境具有相对良好的可塑性,可以设计不同的健身活动区域,扩大小区内部或者整个小区环境的可活动性,增加更多更丰富的器材,方便各个类型的居民进行活动。在小区改造过程中可能会面临活动区域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在设计小区活动区域时,要关注整体小区居民的出户意愿,尤其要顾及老年居民的需求,合理安排活动区域分布。
3.2 加强老旧小区改造时的环境保护,减少改造废料
健康住宅理念要求打造一个相对舒适卫生的居住环境,在改造时要合理使用建设材料,减少相关环境污染。在老旧小区改造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改造理念,充分考虑老旧小区居民对整个活动区域改造的建议,从人自身的活动需求出发,设计安排更多人性化的硬件设备。尤其是在整个改造过程中要注意建设废料的问题,充分利用小区内现有的资源,打造全新的户外活动区域。
3.3 增加老旧小区户外活动区域的亲和性,尊重小区原有的环境
健康住宅理念要求住宅环境具有一定的自然亲和性,能够满足居民与自然接触的渴望。在老旧小区户外活动区域改造过程中,减少人力使用,使用新兴的地理技术进行地形预测和规划。尤其在一些地面设计相对复杂的小区,可用航拍器对整个小区地形进行定位判断,再导入相应的设计软件。新的技术可以为改造老旧小区户外活动区域提供支持,并且可以推广到其他项目的改造过程。
3.4 加强对新改造区域的保障,提高整个健康环境的质量
在健康住宅概念下要注重健康环境的保障,将满足居民的健身娱乐需求作为老旧小区户外活动区域改造的主要目的。在设计小区户外活动区域时要关注整个区域的管理,尤其是绿化处的管理,树木的维护或者休闲区的硬件设施维护。在老旧小区改造中,街道要求每个小区都要进驻相对负责的物业公司。设计公司可在物业公司的帮助下,收集居民对小区户外活动区域的意见。老旧小区的居民大多数是希望整个小区内的户外活动区域更加丰富化,不能脱离居民开展建设。老旧小区的改造还涉及了部分资金投入,政府或者街道在进行老旧小区户外活动区域改造过程中要和居民进行相应的沟通,保证改造工程符合居民的心意[3]。
4 结语
健康住宅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人与环境相互影响的系统,在进行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户外活动区域与居民楼之间也形成一种相互照应的关系,符合健康住宅的一些特征,可以按照健康住宅的理念进行改造。在北京老旧小区户外活动区域改造中要采用健康住宅的概念,改变户外区域的绿化与健身娱乐区域比例,采用更加人性化的改造方案,并顾及居民的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