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县光辉农机合作社精准农业引领全程机械化和经营产业化

2021-04-10赵志勇

河北农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全程机械化农机

□文/赵志勇

近年来,赵县光辉农业机械服务专业合作社以河北省全程机械化“智慧农场”创建为契机,在水、肥、药精准管控关键环节上下功夫,不断推进农业产业链条延伸,打造绿色农业服务品牌,实现了农机管理信息化、田间作业智能化、农业经营产业化、农业服务品牌化。

赵县光辉农业机械服务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10月,位于赵州镇南姚家庄村。社长姚风娟2013年获农业部“全国种粮大户”称号,2014年获赵县文明办“赵县好农民”称号,2019年获河北省“五一国际劳动者”奖章。合作社2015年获县级“明星示范合作社”,2016年被评为“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2017年获中国农机行业年度农机化杰出服务奖,2018年成为河北省农业机械化管理局、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化精准施肥及肥料深施技术及其装备示范应用基地,被批准为石家庄市人民政府“2018~2020年度重点龙头企业”。合作社占地68亩,办公区设有办公室、财务室、会议(培训)室。生产区设有农机库、农资库、粮库、晒粮场等。截至2019年底,合作社拥有小麦收获机16台,大型拖拉机12台,玉米播种机22台,玉米收获机14台,玉米籽粒收获机1台,秸秆还田机12台,旋耕机12台,深松机7台,撒肥机2台,小麦播种机14台,自走式三轮植保机4台,自走式高地隙精准变量喷药机2台,T16无人飞防机2架,移动绞盘式喷灌机10台,三久低温干燥机2台,美亚光电色选机1台,筛选机、玉米脱粒机各3台套。合作社农机资产达1500多万元,厂房、粮库、机具库、办公场所固定资产达1300多万元。合作社农业机械基本满足土地流转托管生产小麦玉米的耕翻、播种、施肥、浇水、收获、运输、初加工、贮藏等农事活动需求。合作社不仅为农民提供耕、种、收、储一条龙式的社会化服务,还延伸到农资供应、农产品加工等生产环节,为全力打造综合农事服务站奠定了坚实基础。2020年6月11日“全国智能农机装备田间日”活动在赵县隆重举办,罗锡文、赵春江院士及部、省、市领导亲临合作社进行观摩指导,增强了合作社规模化种植和综合农事服务的勇气和信心。

补短板强弱项,强化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服务

通过机具引进和试验,合作社在玉米高速精播、按需配方组肥、化肥农药精准施用、高效节水灌溉、玉米籽粒直收、玉米低温烘干、小麦玉米全生长期高地隙植保等技术方面,补短板强弱项,推广应用了“小麦秸秆覆盖+玉米高速精播+对行淋灌节水灌溉技术”“玉米籽粒收获+低温烘干技术”“玉米全生长期植保施药技术”等,摸索出一套一年两熟区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实现了小麦玉米生产由耕种收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向耕、种、管、收、储、烘干整个过程机械化的转变。2019年,合作社直接服务农户数量达到800多家,引领带动全县小麦玉米耕种收机械化率提高2.1个百分点达99.6%,赵县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第一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农机农艺共融,提升农机施肥作业精准化水平

合作社全力打造“两张图、一车间、一台机”,实现了农机精准变量施肥。“长势图”:依托国家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专家团队,运用无人机搭载多光谱传感器,航拍遥感小麦长势,获取小麦长势图,运用遥感分析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处方图”:运用赵县土肥站测土配方技术实践,分析地块不同区域对肥料需求的差异,根据作物产量目标,使用计算机生成不同区域和不同地块的变量施肥处方图。“一车间”:建设智能配肥车间,使用智能配肥机实现肥料按需定制。“一台机”:集成北斗卫星导航测速技术、伺服控制技术、传感器监测技术和无线互联网技术,打造高效精准施肥作业机。合作社购买了一台TPJ28智能精准配肥机,对每块土地进行“对症下药”,既能提供足够的养分,又不造成浪费,还能对原材料进行“追根溯源”,实行一户一码,手机一扫,肥料相关信息全知道。目前合作社每季配肥大约800吨,满足了周边种粮大户20000多亩地的肥料需求。

打造智慧农场,推进小麦玉米生产全程智能化

依托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农业部农业信息技术综合性重点实验室主任赵春江院士专家团队和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籍俊杰研究员专家团队,在合作社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装备上改造加装工况监控和作业信息采集终端设备,使合作社对农机装备管理迈向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

在拖拉机上安装了全球卫星定位自动导航系统,在作业机具秸秆还田机、旋耕机、深松机上安装了作业面积质量智能监测远程监管终端;在小麦玉米播种机上安装了综合GPS测速技术、电机控制技术、传感器监测技术和GPRS技术的化肥种子播量精准控制及堵塞空穴漏播声光报警及语音播报系统……通过“移动互联网”+农机装备、物联网+大数据管理系统,将终端生成的监管信息数据经处理器处理后,以物联网无限传输的方式,传输到通过电脑使用的可视化交互界面网络平台即智慧农场,实时展示机具位置,查询机具作业轨迹、作业时间、作业面积、作业时长及小麦产量,基于整年、整月、整日进行分析的作业统计信息图表等,使农机装备调度最优化、机务财务管理规范化、生产档案管理数字化和生产信息统计精准化,合作社管理省工省时提效。

如小麦联合收割机安装的北斗定位系统和收获计亩测产系统,实现全程无人驾驶自动导航作业,每天可以收割小麦150亩左右,作业效率提高近三分之一;粮田灌溉漫灌改淋灌每亩节约成本200余元;按需精准施肥播种亩均节约成本30余元;精准变量施药在北斗定位导航系统指引下,施药量保持恒定,不漏喷,不重喷,提升化学农药利用率节药20%。

打造综合农事服务站,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产业化

合作社成立之初入社成员31人,现在已达到196人。2019年,合作社规模经营土地达1.2万亩,其中农户带地入社4000亩,合作社流转经营3600亩,托管服务4400多亩。托管后,化肥、种子、农药批量订购,成本节约5%~10%,每亩节省100~200元。2019年合作社1.2万亩土地纯利润300多万元。

合作社在规模化经营和全程机械化作业基础上,开始为周围乡邻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服务,从农机作业向农资供应、农产品收储加工、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拓展,合作社农事服务应有尽有。2017年合作社建设了可容纳1000万斤的粮库一座,当年为800多家储户存储粮食300多万公斤,每斤粮食增收5~8分钱。2018年注册了河北千亩苑粮食贸易有限公司,合作社有了自己的“粮食银行”,农民每年增加收入300余万元。

2019年合作社新上石磨生产线,将自产的高优小麦和无公害种植的玉米、谷子、大豆进行低温研磨加工,注册商标“冀兴隆”牌面粉麦香味浓郁,一袋5公斤,至少卖80元,成为商超和院校的抢手货。2020年合作社招聘了六七个“90后”毕业生,提供每月4500元的底薪(包食宿),为合作社未来的发展壮大打下了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全程机械化农机
智慧农机护航小辣椒种出新花样
王小虎:“土”专家与“新”农机的不解之缘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CHAME 丞华农机展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垃圾全程分类的上海模式
手工制鞋全程LOOK